首頁/ 歷史/ 正文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天價”火了一個詞,“刺客”。

漢語文化中,刺客,並不是貶義詞,至少是中性的。

若提起“荊軻刺秦王”,那刺客這個詞,就更是對華夏族諸多英雄的讚揚。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再懂點歷史的,還能說出“專諸刺王僚”等典故來。

但要論“天下第一刺客”,還真不是荊軻,更不是什麼雪糕。

甚至,雪糕這個“刺客”,是對這位“刺客”的唯價不尊。

白話就是:真特*的羞辱了“刺客”這一名分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涵養。

春秋末,周天下的晉,被瓜分,三家分晉。

此事,歷史意義有三:

一是春秋到了戰國;

二是(按西方史學理論分法)奴隸制到了封建制;

三麼,晉為六國之大,若不分,再後來統一中原的,可能就不是秦嘍。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被三分的這個“晉”,時任大臣是“智伯”,諡號“襄”,史稱智襄子。

晉國霸業的大功臣,晉被三分前的大忠臣。

大功臣大忠臣,自被“小人”怨恨。

最甚的,是“分晉者三”中的一個,“韓趙魏”裡趙國的趙襄子。

有多恨?晉陽之戰,三國聯合敗了智伯,趙襄子把他的頭骨漆成飲具,把酒言歡。

甚至,智伯家中老小二百餘人,一個不留活口。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百家爭鳴的文化“春秋”,

於是才成了爾虞我詐誠不我欺的兵法“戰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智伯,作為忠臣,手下也培養了一眾“忠臣”。

其中一個,叫“豫讓”。

作為忠臣,復仇之心,怎能不堅不絕。

豫讓,發誓為智伯報仇,行刺趙襄子。

第一次,躲入深山,改名換姓,專練“刺術”。

然後偽裝成乞丐,混入趙府,修廁所。

計趙如廁之時,伺機行刺。

當然沒有成功,不然,“天下第一刺客”的名分落不到他頭上。

趙襄子,好歹略知春秋,也深為豫讓之忠震撼。

“他是義士……智伯死後沒有繼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啊。”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趙襄子被感動地放了豫讓。

豫讓是個狠人,報仇之志不改。

改名換姓都能被發現,以至於刺殺失敗。

改名改姓不夠,就改身改貌改聲。

把漆塗身上,潰爛面板,如生癩瘡。

生咽火炭,毀嗓子,改嘶啞之聲。

剃掉鬍子刮掉眉毛……

改的老婆都不認了。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親人好友早就相勸,趙襄子都被你感動了,你委身求全,給他幹,不香嗎?

就算要報仇,先獲得趙王信任,刺殺不更容易嗎?

豫讓說,託身侍奉人家,又想殺人家,這特*不是懷疑心而俸主嗎?

就衝這一條,“天下第一刺客”就實至名歸了對不?

刺客,是有境界的,也有理想,

豫讓,就有刺客的理想:要使天下後世的那些懷著異心侍奉國君的臣子感到慚愧。

執著的豫讓,再次埋伏,尋機再刺趙襄子。

不過,居然又被發現了,又又又又!!

趙襄子鬱悶了。

扒了豫讓的老底。

你小子歸順智伯前,是服侍範氏、中行氏的,他們是被智伯滅掉的吧。

也沒見你給範他們報仇啊?

怎麼就為了智伯,和我沒完了呢?

豫讓說,

範和中行氏,待我如常人,我自常人饋之;

智伯待我如國士,我自應像個真的“國士”!

此處該有掌聲。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被伺機了兩次的同一個刺客感動,

但,趙襄子無論如何再也不敢放了這個刺客中的“(遇)難(智)伯(壯士之)腕”。

豫讓也知道生還無望,刺殺誓言估計也完不成了。

但人敢做天下第一刺客,自然有人的境界。

豫讓懇求趙襄子脫一件衣服,

拔出寶劍多次擊刺這件衣服,

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

然後,伏劍自殺。

謀刺趙襄子未遂,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傳為成語“斬衣三躍”。

這個成語,你可能不是很熟悉,對不?

來來來,給一個你肯定熟悉的成語——“士為知己者死,女為知己者容”。

對嘍,此話,既出自“天下第一刺客”——豫讓。

他,是那個毫無爭議的“士”!

天下第一刺客,不是荊軻,更不是雪糕

話已至此,那個雪糕,還好意思是“刺客”麼?

做事的境界,職業的操守,怎可同語!!!

千萬莫再提啥“雪糕刺客”。

可以沒有文化,也可能不懂某段歷史。

但,仁人志士,就是仁人志士。

雪糕,卻總歸不過是一個遇口即化的吃食。

僅此而已!

作為刺客,雪糕,是不配的。遠遠不配!

當然,在現代人類文明社會,

“刺客”、“刺殺”,

無論如何都有“恐怖主義”性質,是反人類的。

前幾天,東邊島國的“刺”或“刺客”,

不論對誰,都於法不容,於理不道,令人髮指,令人不齒。

文|老怪

編輯|波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