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民間傳說】真人張三丰

【民間傳說】真人張三丰

求道得道

張三丰的先祖裕賢公,博學且會佔象。與兒子昌一直隱於江西民間。南宋時他算得王氣起於北方,遂舉家北遷到遼東懿州。張三丰即於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四月初九日誕生在這裡。據說,張昌的夫人林氏在生張三丰時,夢見鬥母元君手招大鶴停在屋前,長嘯三聲而被驚醒,隨即產下張三丰。當時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是他後來的號。

張三丰幼時就與眾不同。五歲時,他患了眼疾,附近的方外之人張道長看到他後說“此子仙風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遭魔障”,於是讓張三丰拜其為師。其後張三丰跟隨張道長學習道經七年,過目成誦,併兼讀儒釋兩家之書,這為其以後的人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十二歲時,張三丰拜別張道長,回到家中,專修儒學。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年),中了秀才。二年,稱“文學才識”,等待候補任用。過了幾年,被任命為縣令。但這不是張三丰的志向,他常常說“富貴如風燈草露,光陰似雨電浮漚”,因此立志修道,在政務之餘尋仙訪道。他的老朋友劉秉忠亦慨嘆其“真仙才也”。

三十二歲那年,張三丰的父母雙亡。於是他借守孝之機辭去縣令的官職。其後,他將田產悉數交予族人,告知代為掃墓,並辭別妻兒,往來於名山古剎,繼續尋仙訪道之旅。在經過寶雞時,他見三尖山上三峰挺秀,蒼潤可喜,遂自號為“三豐居士”,並在此居住。

如此四處尋訪三十多年,張三丰終於在六十七歲時(1314年),在終南山遇到火龍真人而得大道真傳。之後,他前往武當山,面壁九年修煉,終於得道成仙。他是老子所傳的“隱仙派”(亦稱“獨龍派”)一脈的六代傳人——獨龍六祖。

【民間傳說】真人張三丰

濟世奇聞

元朝亡後,張三丰在明朝初年在湖北武當山結廬。因其長相奇異,高而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不論寒暑,都是一個斗笠一件道袍,更兼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邋遢道人”或者“邋遢張仙人”。這時的張三丰早已是得道仙人,在他看來,人間的“邋遢”不過是表象而已,世人有幾人能參透?得道成仙的張三丰,具足慈悲、智慧和神通。他在人間顯露神通,扶助弱小、濟世救人、化解危難的事蹟很多。

張三丰吃飯,不論一升還是一斗,一頓吃完。有時幾日吃一餐,有時兩三個月吃一次,仍像往常一樣。他還有過目不忘之才。有人說他能一日千里。

明代李景隆的曾孫萼說,他的先祖李景隆很好客,曾挽留張三丰在家住了幾十天。張三丰臨別時說:“你家超不過千日,該有大禍沒吃的。我留兩樣東西。危急時,可披蓑頂笠繞著圓走,叫我的名字。”

過了兩年果真出了大案子,他們全家被幽禁起來,朝廷不供給糧食。他們的糧食快吃完了,就按照張三丰說的呼喊。一會兒,前後園圃里長出穀子,不足一個月就熟了。因為有穀子吃,才沒餓死,穀子剛吃完,朝廷才給米。再呼喊就不長谷子了。

民間傳說京城裡有個酒館,內有個精神不正常的童子,手足潰爛,大概活不長了。一天,他見一個破衣道人來討酒喝,趁主人沒看見,就施給他一罐。這樣做了兩個月。道人說,“你的病可以治好。”他叫童子把頭向上側過來,用氣吹入他的耳朵,感覺像蒸籠似的熱,第二天病就好了。這位道人就是張三丰。

張三丰還常身帶七針,以七針治療疾病,是以人稱“七針先生”,常於人祛痛苦於俄傾,救性命一瞬間。不過,張三丰駐足人間的使命不僅僅是扶助弱小、濟世救人啊!

張三丰崇道、弘道,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不為物慾所牽累,及時修煉,追求永恆。指出人生貪戀榮華富貴,猶如在苦海里漂泊,時常處在危險之中,他說“古今名利總塵埃”。在詩“晚步咸陽”中寫道:“天邊飛雁排雲表,我亦長吟咸陽道。咸陽古道草迷離,百代王侯盡枯槁。西行萬里多感懷,人生豈若神仙好!任他滄海變桑田,鶴貌松姿長不老。”以此喚醒迷中人,修身大道。

在詩“日觀早起觀日”中,張三丰寫道:“天雞一唱海門開,日湧波濤出海來。萬里眼光紅不斷,三山頭腦綠成堆。遙聞笙鶴從空降,只見雲龍帶雨回。別有飛仙揮鹿麈[zhǔ],令人企首望蓬萊。”日出的場景在張三丰描繪中很美,笙鶴與雲龍這兩種祥瑞之物交替出現,飛仙揮動著手中的鹿麈,招引著得道之人踏上成仙之路。

他在“瓊花詩”中寫道:“瓊枝玉樹屬仙家,未識人間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標長帶古煙霞。”透過描寫仙葩瓊花的潔白無瑕,香遠益清,令人為之神往,體悟到做人要一身正氣,不染纖塵,追求高潔的境界。

我們可以從張三丰的詩歌中感受到他內心的平靜怡然和對“道”的崇尚。

張三丰遊遍天下,濟世救人,化解危難,有許多神奇之事。他所倡導的修道人應具有的慈悲、仁心和化育眾生的襟懷,展示道家文化的真精神,體現其高標立世、獨立不阿的風骨和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覺者風範。

【民間傳說】真人張三丰

張三丰一生做了不少善事,他不斷地在尋找有緣人,並引導他們向道,甚至走向修煉,同時揭穿邪術,懲治惡人,勿使其為禍世間,留下了很多神蹟代代相傳。

結緣常遇春

常遇春剛毅多智勇,膂[lǚ]力絕人,23歲時投奔劉聚,因其多抄掠,無大志,常遇春覺其不能成大事,所以決定投奔朱元璋。一天在田間休息時,突然夢中見神人披金甲擁盾,呼叫他:“快起來,快起來,主君到了。”此時,朱元璋恰好騎馬經過。常遇春驚醒,請求加入其麾下。

常遇春是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主要大將。洪武二年六月,他率軍進攻大興州,直拔開平,追奔元軍數百里,大獲全勝。七月,大軍駐紮在柳州時,常遇春突然得了病。他對眾將說,當他出生時,曾有一位老翁到他家,留了一張紙,上書:“煌煌尾宿,矯矯虎臣,和中遇主,柳下歸神。”而前日張真人三豐寄了同樣的信函,如今自己在柳州生病,“說明我命不久矣”。果然,常遇春很快病逝,享年34歲。

延壽角黍翁

明英宗天順年間,劍州有個賣粽子的老者,心地善良,每當看到有飢貧者路過,就免費送與一個粽子。有人問其原因,老者說,自己每天賣粽子,只求保本,有少許利益就好,其它的幫助其他人,這樣的小事,不足掛齒。

一天,到了下午時分,粽子還沒有賣出去。剛好有一道人路過,請求吃一個粽子,老者給了他。道人吃完了,又要了一個,老者又給了他。如是要了數十次,每次老者都給了道人。道人大笑說:“你真是太慷慨了,我沒有他術,現口袋中有紫珠一枚,你可帶回去放到家中的罈子內,第二天再開啟,裡邊自有奇妙。”說罷,道人飄然而去。

老者將紫珠帶回家中,按照道人告訴的方法放入米甕,甕中已經很少的米了。第二天早晨開啟,米甕居然是滿滿的。老者這才明白道人所說的奇妙所在。於是,他取米做成粽子,賣三成,七成的施捨給窮人。第二天老者再開啟米甕,發現依舊是滿滿的米,遂依舊照前日所做。得到他施捨的人,都嘖嘖稱讚他是個大善人。

時間長了後,老者就有些懈怠了,不復如常。與此同時,老者發現米甕中的紫珠不見了,米甕也不再生米。過了一段日子,道人現身,他對老者說:“我是張三丰,你已受惠多日,是否願意修道?”老者不願意。張三丰便拿出一粒丹藥,告訴他吃了後,就可長壽。老者吃下後,覺得肺腑皆清,後活了一百多歲,端坐而逝。

戲弄方士

明憲宗成化年間,一些方士出入宮廷,招搖撞騙,張三丰深為厭惡。一天,張三丰遇到一個姓趙和一個姓王的方士,透過神通看出二人心存鬼蜮[yù],將挾異術北行。於是化為張天師的模樣,問二人:“吾張天師也,飛符召神,我法甚效,君等願學否?”起初二人並不相信,張三丰就向空中比劃,須臾就有天兵天將往來於雲氣中。二人這才相信,跪求符錄。

張三丰故作神秘狀,賜之數符,二人大笑而去。當時,方士李孜省以五雷法得到了皇帝的寵幸,趙、王二人遂投靠了他,並得以見到了皇帝的面。皇帝詢問他們的能耐,他們以張三丰給的符相對,並請求皇帝致齊三日(注:致齊是古代在舉行祭祀前清心潔身的禮式)後,可以觀看他們演練。皇帝按照他們所說,齋戒沐浴,並立起了一個大法壇,但他們作法後卻絲毫沒有應驗。皇帝非常生氣,認為他們奸詐可恨,命侍衛殺了他們。

還有一次,張三丰與方士劉某打賭看誰能役使鬼神,方士剛燒符,張三丰就暗中以法力阻擋鬼神出現;而當張三丰燒符時,即有鬼神無數,往來空際。劉某驚奇,跪求指教,張三丰教給了他,還教以斬鬼妙法。劉某憑藉此技能闖蕩京城,並透過引見進入宮廷。一天晚上,皇帝命劉某燒召鬼符。一會兒,一男一女兩鬼出現,逼近皇帝。皇帝驚恐,命劉某拔劍擊之,細看原來是官婢雲娥與宮監某某。皇帝大怒,認為劉某在侮辱自己,命人將其立斃。

張三丰一再戲弄方士,實是因為真仙厭惡方士,猶如君子厭惡小人,張三丰此舉就是為了驅離小道邪術禍亂世間,影響人們進入真道大道。

大鬧魏忠賢祠

明熹宗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禍亂朝政,其生祠幾遍天下,而東華門外一所,尤為壯麗。一天有三名衣衫襤褸的道人,在生祠內,突然擊碎魏忠賢的造像,並用穢物蓋之。道人還在牆壁上大書四句:“淫祠靡靡,王室如毀。錦繡江山,竟委於鬼。”守護生祠的護衛大驚,方要抓捕三道人,但道人倏忽間就不見了。其中的一位道人正是張三丰。此舉就是為了警告魏忠賢和世人,莫要再為禍。

魏忠賢聽說後,馬上命令清洗祠堂,但留詩的牆壁有餘香,造像上卻是有餘臭,當天晚上魏忠賢全身疼了一夜。

得張三丰真傳沈萬三苦鍊金丹

聚寶盆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大寶物,人們只要往盆中投入一件寶貝,就能變化出無數件相同的東西,取之不盡。筆記小說中說,明朝第一富商沈萬三正是靠它一夜致富,坐擁富可敵國的財產。

這源於沈萬三與大道張三丰的一段師徒奇緣。元明時期,張三丰或在深山老林裡清修,或在市井鄉間雲遊,並懷著慈悲救人之心廣收門徒。他的弟子,既有慕名而來的道士,也有機緣巧合下度化的有緣人。沈萬三就是其中一位幸運的俗家弟子。

沈萬三起初只是江南周莊的一個普通漁戶,至正十九年(1359年)偶遇一位道士,見他身長七尺,生得龜形鶴骨、大耳圓目,修長的鬍鬚如劍戟一般堅硬鋒利。而且,這個道士穿著蓑衣道袍,不修邊幅;他飯量很大,但是幾個月不吃飯也不見消瘦。這位道長,越看越像傳說中的神仙張三丰!沈萬三生性樂善好施,對這位世外高人更是盡全力供奉。

一天,這個道士在醉酒之時,講論修煉的事情,並透露自己的身世。沈萬三這才確定,活神仙張三丰就在自己面前,立刻行跪拜大禮,請求拜他為師。他說:“我願意學道以救濟百姓,並不敢奢望自己大富大貴。”張三丰見他如此心誠,便秘傳他“鍊金術”。

在道家修煉文化中,鍊金術就是人們經常聽說的“煉丹術”。透過一定的修行方法煉出的“金丹”,既是黃金,也是仙藥。因而,沈萬三將成為一名修煉人,他要學習的,其實是修道的法門。

張三丰教沈萬三安鼎設爐,置辦各種藥材,擇一吉日開始煉製。然而機緣未到,四十九天後開爐,鍊金失敗。沈萬三卻不氣餒,變賣漁船、漁網,拿出家中所有積蓄繼續學習鍊金術。誰知第二次經歷更加兇險,一天鍊金爐忽然失火,將丹爐、房屋全部燒燬。這時,張三丰也勸他放棄修道。沈萬三雖然感嘆自己福薄,但他和妻子心志堅定,願付出一切。他們苦求張三丰繼續留下來,甚至要賣了小女兒籌集鍊金所需的費用。

沈家夫婦篤志修道,甘願捨棄財富、家庭,張三丰看在眼裡,知道他們已經透過心性的考驗。於是,他正式傳授沈萬三鍊金術的秘訣。張三丰臨行前,預知沈萬三將來會有大禍,囑咐他:“東南方王氣興盛,我將和你在西南方重逢。”

沈萬三依法煉丹,果然取得成功,不到一年就積攢了大量黃金,富甲天下。但他牢記當初的承諾,將煉出的黃金送給周圍貧窮困苦的可憐人。他還用這些財富做生意,商業網路遍及全國各地。隨著財產越聚越多,他也有更大的能力資助百姓,名聲也越傳越廣。在民間,大家都認為他有個“聚寶盆”,財富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斷。

沈萬三利用手中財富造福天下。傳說在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修築南京城的城牆,奇怪的是城牆蓋好又倒塌,懷疑是水底的妖怪作祟。太祖命沈萬三負責修築城牆,並問他:“你的聚寶盆,能不能也把泥土聚集起來築成城牆呢?”沈萬三奉旨行事,暗中將煉出的幾塊金丹埋入地基,又耗資無數,才修好城牆。

沈萬三曾主動提出要出資犒賞軍隊。軍中一百萬人,他願意一人贈送一兩黃金。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沈萬三財產之豐厚難以想像,甚至超出明朝國庫。但是,太祖認為,沈萬三一個平民百姓,敢賞賜天子軍隊,是該殺頭的亂民。

幸好,他的馬皇后及時委婉地勸諫:“法律是用來誅殺不法之徒的,不是用來殺不祥之人的。百姓富可敵國,是百姓自己的不祥,自然有上天降災禍於他。”太祖這才打消殺沈萬三的念頭,而是在晚年將他治罪,流放雲南。

在雲南,沈萬三果然又遇張三丰,真人的預言也再次應驗。這對師徒再續仙緣,歷經磨難的沈萬三早已看淡人間榮辱得失,這對師徒雲遊四方不知所蹤。

精修道法,就能在一個普通漁夫的身上出現這麼多意想不到的神蹟,中國傳統的修煉文化果真是高深莫測!

【民間傳說】真人張三丰

預言武當山大興 張三丰創太極拳

今天眾人所知的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今湖北省西北部。《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

明初年,張三丰帶弟子們遷到武當山修煉,除荊棘,占卜地點,蓋了草廬、草菴,定名“遇真宮、會仙館”,囑咐弟子周真德善守香火。張三丰在武當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時有邱玄靖、孫碧德、楊善澄、古泉、盧秋雲等人拜他為師。

張三丰常跟武當人說:“異日,此山必大興。”果然,到永樂帝朱棣時張三丰的預言得以應驗。

原來,朱棣在靖難之役時得到了真武大帝的護佑,幾次轉危為安。因此朱棣登基後,為了感謝真武大帝的護佑,“報答神惠”,表達自己向道的誠意,並“為天下生靈祈福”,決意在真武大帝得道昇天之地武當山修建道場。

出於對神靈的敬重,朱棣下令不許徵用武當山的一草一木,建築用料全部從湖北、湖南、浙江、四川、陝西等地抽調。工程先後費時十二年,征夫三十餘萬,其側重體現的是“莊嚴”、“威武”、“玄妙”、“神奇”的氛圍。

武當山宮觀群建成後,明成祖賜名“太和太嶽山”,設官鑄印看守。明嘉靖時又進行了擴建,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武當山的地位一時凌駕於五嶽之上。而張三丰的名氣,更是從此聲傳海內。

中國武術馳名天下,源於佛道兩家的修煉方法。一為少林達摩,一為武當張三丰,所以素有“南尊武當,北崇少林”之說。張三丰創立的武當派內家拳博大精深,諸如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純陽拳、混元拳、玄武棍、三豐掌、十段錦等,都注重內功,講究以柔克剛,以靜制動。與道家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相合。

張三丰是如何創造出內家拳的?張三丰早年求道期間曾去過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義,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煉方法,他得道後,把自己領悟的內修方法,諸如導引、吐納等熔鍊到武術之中,形成了以修養生息、參悟道法為主的內家拳。內家拳是道家修煉方法,目的不是用於防身格鬥。但隨著修煉境界的提高,武術技能自然提高,可臻於化境。

太極拳和內家拳本是一體,張三丰當年教徒都是口傳身授,他的拳法傳給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巖、張松溪、張翠山、殷利亨、莫谷聲等繼承人。其中一支傳到王徵南。王徵南以後,各支的後世傳人把太極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進了自己的東西,標新立異。這樣太極拳就從內家拳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一種。主要分為道派、北派和南派三大途徑傳播。這種演變後的傳播擴大了太極拳的影響,但是張三丰太極的原貌等於被毀壞,即使還可以養生、健體、防禦,也不過是越演變越走向末技,無法達到張三丰用以提升生命境界的目的。也就是說,當今世界正宗的太極已經徹底失傳,這真的是憾事一件。

【民間傳說】真人張三丰

張三丰去向無人知

關於張三丰的生死存亡,始終無人知曉。張三丰後來居於寶雞之金臺觀,曾“死”過一回。有一天,他對弟子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了他後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裡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丰又樂呵呵地爬出來了,嚇得眾人大驚失色。原來道家功夫煉到極深境界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

醒來後的張三丰還給楊軌山作了一偈,預言元朝滅亡明朝誕生。偈雲:“元氣茫茫返太清,又隨朱雀下瑤京。剝床七日魂來複,天下齊看日月明。”

另在洪武末,有道人遊四川鶴鳴山。山有二十四洞,以應二十四節氣。在道人入洞時,洞中的石鶴突然發出鳴叫聲,眾人皆以為奇。道人在此待了半年,住在天谷洞中闢榖不出,洞門上書“三豐遊此”四字。當時他已經一百多歲了。

張三丰在桂東縣了髻山結廬修行,仙昇。跟鄉人告別時,用指在石上寫“三豐”二字,隸書,如斗大,字入石一寸左右。雖經風霜剝蝕,字跡宛然。彼時,張三丰已經是二百多歲了。

此外,清朝雍正年間,還有個叫汪夢九的人說遇到過三豐真人並與其交談。那時,張三丰應該有四五百歲了。

張三丰最後卒於何時,沒有人知曉,他應該是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樣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不知所終。其玄奇而驚世駭俗的一生,除了告訴世人神仙是真實的存在外,也是在提醒世人莫沉湎於俗世,迷失在世間,返本歸真才是人來世所唯一要追求的。

在歷史上,能夠被幾代皇帝尋訪、封號的真人,恐怕非張三丰莫屬。在明朝兩百多年間,幾乎各代皇帝都尋訪過他。

永樂十四年,在胡廣的再三請求下,張三丰同意與其一同去見明成祖朱棣。張三丰先自飛身而去,降臨宮殿。彼時朱棣正在上朝,忽見一位衣衫襤褸的道人披著鹿裘立於臺階上,稽首帶笑。成祖詢問知是張三丰,便“殷勤命坐,即求談道”。張三丰於是唱了一曲訪道求真走天涯的歌,唱罷,從容走下臺階,一時祥雲佈滿整個庭院,良久才散去。張三丰亦不見了蹤影。明成祖與大臣們感嘆不已,方才真正相信,這世上果然有真仙。

在隱居仙山的過程中,張三丰道名遠播,吸引很多人拜師學道。他在傳授道法之餘,也率領弟子們修繕五龍、紫霄、南巖等宮觀。他們鋤荊棘、清瓦礫,在廢墟上建起了簡單的房舍,將武當山修葺一新。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張三丰翩然遁隱,從此閒雲野鶴,不知所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