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一度是兵工強國的烏克蘭,為什麼落到如今這個地步?

文 | 海上客

前段日子,山東日照市莒縣發生了這麼一件事——

在當地一廢品收購站,莒縣交通運輸局駐閻莊街道閻莊村第一書記井慶勳發現了兩門“紅衣大炮”,隨即上報了文物部門。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在莒縣廢品收購站發現的紅衣大炮

井慶勳憑什麼認為這是“紅衣大炮”呢?

這不,炮身上有這麼幾個大字——

“紅衣大炮康熙八年制”。

對著齊魯電視臺的鏡頭,井慶勳是這麼說的,在廢品站見到古炮後,“出於好奇心,我就上去看了看,摸了摸,從文字和紋路上看,就覺得這個東西應該不簡單。”然後,這兩門“古炮”的新聞上了頭條,卻又被人發現問題……

1

井慶勳是於4月27日在所駐村的村民徐善河所開廢品收購站發現其新收購的“古炮”的。感覺“古炮”來頭不簡單的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找專家鑑定。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友盛桂熙。此人是個文物收藏愛好者。盛從照片中感覺這兩門炮不像是假的,於是立即聯絡了莒縣文化和旅遊局二級主任科員於文國和莒縣莒國古城管理服務中心(莒州博物館、莒文化研究院)學術交流研究部部長劉雲濤。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井慶勳(左一)和於文國(右)、劉雲濤(中)在詳細檢視火炮 圖:魯網

這二人立即回信,稱要前往一探究竟。到達廢品回收站後,於、劉兩位“專家”現場鑑定,認為這兩門炮是真品。據當時魯網的報道,兩門炮迅速入藏莒州博物館。

隨著新聞爆出,質疑聲也隨之而來。譬如有網友認為,這兩門炮上的“紅衣大炮康熙八年制”字型看上去感覺很呆板,像是電腦體。

在海叔看來,其實這兩門炮根本就是一眼假的貨色。從照片上看,“紅衣大炮康熙八年制”這幾個字雖然是繁體,但仔細看看確實類似電腦體的“華文新魏”字型。當然,具體是何字型,最好還需現場校勘。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兩門炮從廢品站送到莒州博物館,還真給穿了“紅衣” 圖:當地電視臺影片截圖

更何況,明代紅夷大炮、清代紅衣大炮,就沒有這麼大的突出在炮管上的字——這字陽得太突兀了。海叔猶記得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茅海建教授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時,清軍為了抗英,翻出圖紙重新恢復製造紅衣大炮的技藝。可問題在於紅衣大炮鑄造使用的是泥模,鑄造出的炮管坑坑窪窪很不整齊。為此,不得不加厚炮管,再靠人工打磨使之光滑,這樣就很耽誤工期。即便如此,哪怕鑄造好的新炮,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也已經是落後於時代的前膛炮,根本無以應對英軍艦炮。

而莒縣廢品收購站出現的這兩門炮,“紅衣大炮康熙八年制“這幾個字如此清晰,即可判斷炮管不可能是泥模鑄造。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真正康熙朝紅衣大炮用的是陰文字,且有滿漢兩種文字

別說真正康熙朝的紅衣大炮沒有這麼大的“陽”了的字型,即便有陽文,也早已鏽蝕不堪,這銘文也沒有“紅衣大炮”字樣!譬如“大清康熙十五年三月 神威無敵大將軍”,這才是炮身上的字樣,並且是滿漢兩種文字。

從照片看上去,炮身材料比較薄,鏽蝕層顏色偏紅,不太像是鐵芯銅體的,更像是現代鑄鐵的。

由此可見,這現代工藝的粗糙仿品,鑄造者是連真品或者真品的照片都沒仔細看過的。難怪造出來的貨色是一眼假。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清代古炮有鐵芯銅體樣貌的

海叔也注意到相關報道,有記者採訪了河南科技大學專門研究火炮史的劉鴻亮教授。劉教授稱:“炮架使用的材料不對,古炮架一般都是木質,反後座需要,一般不會是鐵質。銘文不會寫‘炮’字,會寫為砲或礟。”

2

單就井慶勳在廢品站發現兩門炮以後的表現來看,海叔感覺他的做法是正確的——聯絡能找得到行家的朋友。而盛桂熙在接到訊息後,迅速去找文旅局和博物館的“專家”,這就比許多民間藏家自以為是大拿、專家來得靠譜。

只不過,這文旅局和博物館的兩位“專家”,儘管有職稱,可專業素養看來還差了不少。在他們水平亟待提升之際,好在如今兩門炮的山寨本色已經釐清。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閒魚同款紅衣大炮兩萬六千八百元買一送一

有意思的是,網上竟然有人曝出,類似莒縣發現的這兩門炮,在閒魚上就有賣,26800元買一送一。派什麼用場的呢?還真不是販賣軍火,而是用於博物館、民俗園、飯店、賓館、會所門口擺放。

可想而知這所謂的“博物館”該是什麼博物館了。

更有一句話不得不提——如果這種炮當真是紅衣大炮,填彈後可以發射,是可以認定為武器級物品的,怎麼可能在網上公然銷售?別拿古炮不當炮好不好?

3

回溯紅衣大炮之歷史,還與一位上海人有關——徐光啟。明代萬曆年間,徐光啟在與天主教傳教士的接觸中,感受到西式火炮之威力,可以“極造都城萬年臺,以為永永無虞之計”。於是徐光啟多次向上進言,要求買炮。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上海光啟公園內的徐光啟像

之後,徐光啟果然派人從澳門葡萄牙人經營的卜加勞鑄炮廠購得大炮。所謂“紅夷”,有明一代對荷蘭、葡萄牙等西方人的一種稱呼,原因在於這些人中不少人髮色偏紅。

從最初買了4門炮,到之後加購22門,明廷感覺到了紅夷大炮的威力。

在與後金作戰的過程中,袁崇煥曾從北京調11門紅夷大炮固守寧遠。大炮放在城牆四角突出的方形敵臺上,可達到270度的火力覆蓋範圍。紅夷大炮幫助明軍取得守城大捷。

可隨著戰爭的推進,後金在與明作戰的過程中,俘虜了明之工匠,接受了明軍投降而帶來的大炮。由此,1631年,後金也鑄造出了自己的大炮,命名為“天佑神威大將軍”。然後,後金組建了自己的炮兵部隊。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清軍改良後的紅衣大炮

隨著後金更換旗號為清,清軍入關,清帝順治在看到徐光啟《徐氏庖言》對火炮的推崇後,不禁感嘆道:“使明朝能盡用其言,則朕何以至此耶!”什麼意思?就是說,假如明軍能將火炮用好,清軍還怎麼可能入關?

大清認識到大炮的作用,特別是1659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來到中國以後,為清政府建造各式火炮566門,根據史料記載,南懷仁設計了三種大炮——

輕型大炮“神威將軍”、

中型大炮“神功將軍”、

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

當然,因為清廷不喜歡“夷”這個字眼,而俗稱將之稱為“紅衣大炮”。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20世紀90年代從江都出土的清代後期咸豐年間古炮

在康熙一朝,曾鑄炮達900門,從數量上看,中國製造在火炮一項上,超過當時的歐洲。可就是這樣一個在雅克薩圍城戰中,將沙俄軍隊轟得屁滾尿流的武裝,竟然在19世紀開始以後,逐步地廢弛武備,別說更新換代的“智造”,連維持舊體的製造都不能維繫。清廷甚至在鴉片戰爭中尋不到能戰之利器,不得不從老圖紙中尋找百年前的紅衣大炮鑄造技術。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近日出現在烏克蘭東部街頭的前膛炮

令海叔感覺訝異,進而又哭笑不得的是,與中國明代紅夷大炮、清代紅衣大炮系出同源的歐洲早期前膛加農炮,竟然真的出現在2022年的戰事中了。

在最近俄烏衝突之際,海叔發現,在烏克蘭東部親俄民兵站崗的街頭,真的拉出了這樣的炮。不知道拉出這炮來,是準備嚇唬人的還是真準備轟誰,反正看炮架前卡了沙袋,像是新近部署的,且這街面也不像博物館門口。從影像上看,這炮還真是老貨而非山寨品。而士兵卻身著當代野戰裝備。那感覺,真是挺怪的。

清軍紅衣大炮現身?在當下烏克蘭投入使用!

俄羅斯國防部宣佈,位於扎波羅熱的馬達西奇生產車間被巡航導彈摧毀

這一幀影像傳播開來的時候,正是烏克蘭包括有著“航發沙皇”之稱的馬達西奇公司被炸燬之際。此前,俄軍已經將位於哈爾科夫的科夫莫羅佐夫設計局,以及馬雷舍夫坦克工廠、日托米爾坦克修造廠、利沃夫坦克維修廠、基輔坦克維修廠悉數炸燬。烏軍戰損坦克目前只能運出境維修。俄軍還用巡航導彈炸燬了烏克蘭一些著名的修船造船企業。一度是兵工強國的烏克蘭,為什麼落到如今這個地步?確實又是一番引人深思之事。哀之倒在其次,鑑之正當其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