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武漢歷史名人——熊廷弼的悲劇一生

萬曆後期,大明王朝已顯頹敗之勢,此後,再沒有出現永樂、弘治那樣有作為的帝王,沒有出現于謙、張居正那樣有膽識有氣度的大臣,也沒有出現戚繼光那樣能征善戰的武將。主昏臣庸,太監干政,黨爭迭起,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癌症病人,癌細胞擴散開來,少數健康的細胞再已無法挽回垂死的生命。

明末政治舞臺上,雖然相繼出現了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這樣的忠臣良吏,但此時大明氣數已盡,無力迴天,終未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武漢歷史名人——熊廷弼的悲劇一生

明隆慶三年,熊廷弼出生於長江岸邊的武昌,少時家貧,刻苦讀書,萬曆二十五年鄉試考取第一名,翌年中進士,從此走上仕途。萬曆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遼東,從此一生榮辱命運與這片黑土地緊緊連在一起。

萬曆三十六年,努爾哈赤的大金還沒有建立,遼東還在明王朝掌控之中。但遼東總兵明朝老將李成梁此時已八十多歲垂垂老矣,晚年的李成梁驕奢無度,而且熊廷弼發現他放棄寬甸六堡,驅六萬多戶邊民內遷,失去大片邊疆領土,熊廷弼上奏彈頦其罪,致其告老還鄉。熊廷弼在遼東修築堡壘,整頓軍紀,屯田實邊,鞏固了邊防。但由於督學嚴苛棒殺生員,受到處罰黯然離開遼東。

武漢歷史名人——熊廷弼的悲劇一生

明萬曆四十七年,明政府為消滅剛剛成立的後金政權,遼東經略楊鎬率十二萬人馬,分四路進攻後金軍隊。努爾哈赤奮起反擊,以少勝多,在薩爾滸一帶擊潰明軍,從此明軍由攻轉守,在遼東處於被動地位。這時明朝廷重新起用熊廷弼,擢升其為兵部右待郎兼右僉都御使,代楊鎬為遼東經略,熊廷弼臨危受命,立即赴任。此時後金又連克開原、鐵嶺數城,來勢洶洶,明軍聞風喪膽,百姓驚恐萬狀,熊廷弼於途中勸阻逃亡百姓,斬殺逃將王捷、劉遇節等,又斬殺貪官陳倫,上奏撤換總兵李如楨。他親赴一線安撫軍民,指揮修城牆,挖壕溝,造戰車,置火炮,頂往了後金的軍事進攻,使遼東局勢轉危為安。

由於熊廷弼性情火爆,剛才不阿,不能妥善處理與上級同僚部下等各種關係,得罪過不少人。遼東形勢穩定下來不久,朝中黨爭又起,熊廷弼不免捲入其中,讒言詆譭鋪天蓋地。於是熊廷弼又成了鬥爭犧牲品,被調離遼東,由袁應泰接任。

武漢歷史名人——熊廷弼的悲劇一生

天啟元年,遼東局勢緊張,後金攻城掠地,步步緊逼,瀋陽遼陽落入敵手,袁應泰自殺。情況危急,朝廷廷議,大臣們又想起熊廷弼來。熊廷弼又被任命為遼東經略,駐守山海關,同時朝廷任命王化貞為巡撫,節制遼東兵馬。由於熊廷弼與王化貞在對敵作戰策略方針等方面意見不同,王化貞仗著朝中有首輔葉向高、兵部尚書張鶴鳴當靠山,一點也不把熊廷弼看在眼裡,熊廷弼名義上官職大於王化貞,可手上無實權,調動不了軍隊,等於被駕空。向朝廷反映,又總受葉向高張鶴鳴批評排斥。平心而論,熊廷弼心胸狹窄,又盛氣凌人,朝中人也大多不喜歡他。經撫矛盾不可調和,互相拆臺,不能同心協力一致對敵。很快遼東戰事不可收拾,巡撫王化貞一敗塗地,喪師失地,熊廷弼也不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堅守寧遠前屯等地拒敵,而是與王化貞帶著幾十萬軍民退入關內,把整個遼東拱手讓人。結果兩人後來都被斬首丟了性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