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鮮人為知的“高淮亂遼”

明朝是太監干政比較嚴重的朝代,如著名的王振、劉瑾、魏忠賢,都是明代著名的大太監。

相比之下,太監“高淮”似乎不那麼出名。但高淮在遼東期間,橫徵暴斂、干涉軍政、誣告遼人,使遼東民不聊生、軍隊譁變,直接導致明朝遼東局勢的惡化。

高淮本是市井無賴,後自閹入宮做了宦官,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被派往遼東開礦徵稅,後升任遼東鎮守太監。

《明史》稱諸多礦監稅使中,“最橫者增及陳奉、高淮”,《高淮傳》不足600字,羅列的罪行卻達十餘項,最嚴重的有兩項:

一是巧取豪奪,橫徵暴斂。高淮對遼東百姓進行了敲骨吸髓的盤剝,曾說:“礦不必穴,稅不必商,民間丘隴阡陌皆礦也,官吏農工皆人稅之人也”。史載高淮搜刮得白銀高達數十萬兩,但上交給朝廷的只有45500兩,絕大多數都進了他自己的腰包。當時遼東最大城市遼陽城內家產超過幾千兩銀子的富戶有四十七家,經高淮盤剝後全部破產。遼東民謠傳唱“遼人無腦,皆淮剜之 ,遼人無髓,皆淮汲之”。

二、干涉軍政,誣告遼人。高淮肆意插手遼東軍政,隨意安排軍事行動,引起了遼東軍事長官的擔憂。後又誣劾遼東總兵,扣除軍士月糧,私養家兵,勒索朝鮮,一時間在遼東成為“土皇帝”。

在高淮的殘酷治理下,遼東地區的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混亂。巡撫李化龍驚呼“遼東危在旦夕”,警告朝廷“淮去則遼安,淮在則遼亡”“遼亡則京師未得安枕而臥也”。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3000餘名被高淮逼得活不下去的貧農掀起暴亂,割據孤山堡。

萬曆三十六年(1608),遼東前屯衛軍因高淮剋扣月糧、鞭打凌辱軍官和士兵而起事,並聲稱“誓食淮肉”。同年六月,錦州、松山軍隊發生譁變,也發出了誓殺高淮的怒吼。

高淮害怕被變兵所殺,在沒有請示萬曆帝的情況下匆匆而逃進關內,然而隨即誣告遼東地方官。

高淮在遼東弄權十二年,遼東百姓對朝廷愈加失望,對立情緒日益嚴重,天啟年間的山西道御史畢佐周將遼人對朝廷的不滿總結為“四大恨”:

一、軍興以來,援卒之欺凌詬誶,殘遼無寧宇,遼人為一恨。

二、軍夫之破產賣兒,貽累車牛,遼人為再恨。

三、至逐娼妓而並及張、劉、田三大族,拔二百年難動之室家,遼人為益恨。

四、至收降夷而雜處民廬,令其淫汙妻女,侵奪飲食,遼人為愈恨。

在這種大環境下,大量百姓軍人逃亡,史載遼東“少壯強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遼東邊防軍原有十三萬人,後來“逃敵者,十有四五。”

又過了十年(1619年),終於爆發了薩爾滸之戰,明朝遼東政策徹底崩潰,遼東成為明帝國之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