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同師曰朋,同志曰友是什麼意思?同師曰朋的典故是怎樣的?

同師曰朋,同志曰友是什麼意思?同師曰朋的典故是怎樣的?

“同師曰朋,同志曰友”,這是迄今為止關於朋友一詞最原始的註釋。大千世界紛繁複雜,在芸芸眾生中選擇至交之人引為人生知己,並不是一件易事。不妨看看北宋賢臣范仲淹的交友觀。

交 友 無 私

范仲淹豐富的學識奠定了他為人為政寬廣的視野,幼時艱苦的生活砥礪了他高尚的情操。他從不從個人私利出發去交友,一生三薦好友王洙,譜寫了一篇為國舉賢的佳話。

范仲淹在應恩師晏殊之邀主持應天府書院工作期間,曾與同事王洙促膝相談、切磋學問,由此增進友誼,互相引為知己。不久,朝廷調王洙任賀州富川縣主簿。王洙“素負文藻,深明經義”,已在書院執教多年,深受學子敬重,范仲淹知悉後,認為如此安排不利於最大化發揮王洙才能,於是在請示晏殊後,向朝廷上疏,提出:“三代盛王,致治天下,必先崇學校,立師資,聚英才,陳正道。”懇請朝廷讓王洙留在書院繼續發揮他講學的優勢。這份奏章,言簡意賅、誠懇情切,很快獲准。王洙在應天府書院教學八年,歐陽修對其教學有這樣一段描述:“語言初如不出諸口,已而辨別條理,發其精微,聽者忘倦。決疑請益,人人必得其所欲。”

1033年,范仲淹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諫,職責是監察官吏、選拔人才、諫言建言。以為國薦賢為己任的范仲淹,第二次舉薦王洙。在他舉薦下,王洙任國子監直講,校閱《史記》《漢書》,頗有業績。不久,被提拔為太常博士、尚書工部員外郎,修《崇文總目》《國朝會要》,修書講學的才能得以進一步發揮。

1044年,王洙因受牽連而被貶職。在赴任襄州途中,王洙經過鄧州,與范仲淹相聚,二人飲酒和詩、互相鼓勵。范仲淹以“與君誓許國……不忘平生期,明月滿懷抱”與王洙共勉,表達出二人以國為重、不以進退升沉為意的高尚情懷和親密友誼。

在襄州執政期間,王洙多有善政、深得民心。在鄧州已抱病軀的范仲淹聽聞後,始終認為朝廷不能大材小用,於是第三次上疏舉薦。在奏疏中,他高度評價了王洙的才華:“文詞精贍,學術通博”,為王洙受牽連一事陳述不平之意。他還保證,如果王洙日後有貪贓枉法之事,“臣甘當同罪”,為國薦賢之心可見一斑。

王洙也的確是無愧於范仲淹一生三薦的稽古鴻儒。他是北宋校勘編撰古代典籍的佼佼者。他在翰林院存放的蠹簡殘策中,發現了東漢張仲景的《金匱玉函要略方》,後經多方校正編撰成《金匱要略》,成為流傳至今的中醫寶典。他編訂的《杜工部集》,成為後世各種杜甫詩集的祖本。《宋史》評價他:“洙泛覽傳記,至圖緯、方技、陰陽、五行、算數、訓詁、篆隸之學,無所不通。”

不 拘 身 份

范仲淹是開北宋風氣之先的人物。紮實的學術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得他在當時士大夫心中有著很高的聲望,身邊集聚了一批人才。《三朝名臣言行錄》中記載:“文正公門下多延賢士,如胡瑗、孫復、石介、李覯之徒,與公從遊。”

在應天府書院時,一天,一位面露飢色、衣衫襤褸的秀才來到書院,請求范仲淹給予幫助。范仲淹當即給他拿了一千文錢。一年後這位秀才又來了,范仲淹又給了他一千文,並問其原因。原來秀才叫孫復,家有病母無以為養,自己又想讀書,不得已才出來四處奔走,假如能有微薄收入,就可安心求學了。范仲淹聽了很受感動,見其是一個有志青年,便主動答應在書院給他安排個差事。

在書院,孫復追隨范仲淹學習,十分認真勤奮,兩人亦師亦友。後來,范仲淹離開書院,孫復也回家了。多年後,在泰山出現了一個講授儒學的大師,名聲遠播,被程頤給予美譽:“當時《春秋》之學為之一盛,至今數十年傳為美事”。這便是孫復。范仲淹得知他的進步,喜出望外,就向朝廷舉薦,於是孫覆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任國子監直講。同孫復一起在泰山講學的石介、胡瑗也先後得到朝廷重用。

志 行 相 同

一群人能成為好友,彼此之間可能性格各異,但大的旨趣一定是一致或相近的。范仲淹朋友圈中的親近好友,無疑都能做到於國鐵肩擔任,於友盡心盡力。

范仲淹一生曲折坎坷,宦海沉浮,多次被貶地方。但每每在他被貶時,總有一些好友能夠頂住壓力,冒著被牽連的危險站出來關心、安慰、支援他,這種情誼,讓范仲淹終身難忘。

王質便屬其一。范仲淹因得罪權臣呂夷簡,被貶官至地方。臨別之時,雖受到呂夷簡威脅,好友王質還是率領兄弟子侄,設宴都門,為范仲淹踐行。范仲淹問王質,這樣做不怕被連累嗎?王質表示願做范仲淹同行之人,毫不後悔。王質還將自己的長女嫁給了范仲淹的次子範純仁,以結兩家之好。後來,當范仲淹得知王質去世的訊息後,非常悲痛,在祭文中表達了對王質昔日落難之時對自己不離不棄的感激:“公慷慨而不顧,日拳拳以追隨。”

此外,歐陽修、尹洙、餘靖等好友都曾給予他堅定的支援。詩人梅堯臣賦詩以鼓勵他:“中園啄盡蠹,未肯出林飛。”老友曹修睦已告老還鄉多年,聽聞范仲淹被貶,亦寄詩送來安慰。這些是范仲淹最重要的朋友,可謂君子之交。

范仲淹的朋友圈中,還有一類良師益友型,如晏殊。晏殊自小被稱為神童,很早就步入仕途。他非常賞識范仲淹的才華和品性,多次向朝廷舉薦。“為學精勤,屬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聲”是晏殊在舉薦狀中為范仲淹寫下的評語。范仲淹亦以晏殊弟子而終生待之以禮、尊之以師。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1046年,范仲淹應老友滕子京邀請寫下《岳陽樓記》,在那篇著名的文章裡,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成了千古絕唱,也讓人看到了他超越時空的浩然正氣。

◎本文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