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戚繼光抗倭戰爭時,為什麼平均戰損比高達1比50?他是怎麼做到的?

戚繼光抗倭戰爭時,為什麼平均戰損比高達1比50?他是怎麼做到的?

戚繼光,明朝後期傑出的軍事家,在軍事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肆虐在該地區的倭患,他所率領的軍隊也被後世尊稱為“戚家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軍隊,在歷史上可能也只有岳家軍能與之媲美了。其中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與倭寇作戰時,戚家軍的平均戰損比高達1比50,這創造了冷兵器時代的最高記錄,這樣懸殊的比例,他是怎麼做到的?

關於戚繼光抗倭,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抗倭戰爭的規模以及倭寇的組成部分。在戚繼光抗擊倭寇的十餘年中,大小戰爭有數百次,其中重要的戰役有十三次,平均雙方投入的兵力為數千人。倭寇的組成,通常有百分之二十的日本武士、浪人,而其他百分之八十的多為中國沿海失地漁民和海盜。

戚繼光抗倭戰爭時,為什麼平均戰損比高達1比50?他是怎麼做到的?

戚家軍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如此懸殊的戰損比。一方面和戚繼光治軍嚴謹、軍紀嚴明有關,倭寇雖然沒有嚴明的組織,但作為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的他們,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另一方面則有賴於戚繼光創造的具有現代軍隊雛形的陣法——鴛鴦陣。

鴛鴦陣法的威力之大,是很難想象的,它之所以能名留軍史、聲名遠播,除了可怕的戰鬥威力,而且幾乎毫無破綻,在此後的數百年中,人們依然沒有找到破解它的方法。

戚繼光抗倭戰爭時,為什麼平均戰損比高達1比50?他是怎麼做到的?

鴛鴦陣由十一人組成,隊長站在隊伍的前列中央,其餘十人分成兩列縱隊站在隊長的身後。雖然只有十個人,他們卻持有五種不同的兵器,組成互相配合的攻擊線,形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戰鬥佇列。

隊長主要起指揮作用,指揮佇列的前進方向,以及作戰時的攻擊時間和方向。隊長身後,是兩名持有標槍的盾牌兵,他們用盾牌掩護自己和戰友,並率先投擲標槍進行遠距離攻擊。盾牌兵後面是兩名狼筅兵,所謂狼筅,是以長鐵棍為主幹(最原始的為竹子),上面扎滿倒刺和鐵絲,往前一挺,很少有人能靠近佇列。狼筅兵後面是四名長矛兵,他們是隊伍的攻擊主力,看見敵人,便使用長矛前刺。佇列的最後兩名是短刀手,他們主要防止敵人迂迴,並保護長槍手的側翼。這樣,一個互相配合、毫無破綻的陣形就構成了一個完美的殺陣。

面對戚家軍這樣完美的隊伍,倭寇的潰敗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