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武廟十哲”相互混戰, 誰能夠取得勝利? 不是韓信、白起

第一梯隊名將,“武廟十哲”相互混戰,誰能夠取得勝利?韓信、白起被排除在外,冠軍爭奪戰,在這兩人中進行。

“武廟十哲”,是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19年設定,當時正是盛唐時代,唐玄宗眼中,這10人可以位列“十哲”,武力值相當高。這10個人,分別是張良、諸葛亮、白起、吳起、李靖、李勣、樂毅、司馬穰苴、孫武、韓信。

“武廟十哲”相互混戰, 誰能夠取得勝利? 不是韓信、白起

點選載入圖片

開元19年,也就是公元731年,此時李隆基還沒有被楊貴妃迷住,他是一位勵精圖治,雄才大略的帝王。若非“安史之亂”,李隆基可以跟李世民掰手腕,爭奪唐朝首席帝王之位。所以,李隆基選出“十哲”,含金量非常高。

能夠入選“十哲”的名將,要麼是擅長帶兵打仗,要麼是軍事理論貢獻大,要麼是能文能武,綜合能力強悍。為了公平起見,這“十哲”都是獨自作戰,不能依靠背後的平臺,打仗所需要的物資,都自己想辦法。

首先出局的,就是“十哲”中,排在主祀“武成王”姜子牙之下的張良。道理很簡單,張良帶兵打仗不行,計謀還算可以。“楚漢之爭”時,劉邦帶著張良,幾乎每次都打敗仗,尤其是彭城之戰,56萬大軍差點被項羽3萬騎兵全殲。

“武廟十哲”相互混戰, 誰能夠取得勝利? 不是韓信、白起

點選載入圖片

張良時刻陪伴在劉邦左右,為他出計謀,但都打不贏楚軍。即便是垓下之戰的前一個月,劉邦、張良還被項羽壓著吊打,若非韓信、彭越、英布投入戰鬥,漢軍人數擁有壓倒性優勢,劉邦無法建立漢朝。張良計謀厲害,前提是韓信去執行。

第二個出局的,就是司馬穰苴,因為他幾乎沒打過仗,沒有真正戰鬥一場。司馬穰苴出名,是因為他“不戰而屈人之兵”,嚇退了晉軍、燕軍。更關鍵是,司馬穰苴理論水平高,他寫了《司馬法》這本兵書,是繼姜子牙之後,第二位兵法大家。要知道,武廟祭祀的主神,就是姜子牙。

第三個出局的,就是李勣,因為他敗仗很多,還被俘虜幾次。獨當一面時,李勣也立下很多戰功,但部將蘇定方太猛,外掛加持厲害。唐朝初年,侯君集、尉遲恭、蘇定方等,都要強於李勣。至於李靖,李勣壓根不是他對手,兩人不是一個重量級。

“武廟十哲”相互混戰, 誰能夠取得勝利? 不是韓信、白起

點選載入圖片

第四個出局的,就是孫武,雖然他是“兵聖”,但無法爭奪冠軍。一般而言,孫武的成名之戰是“柏舉之戰”,3萬吳軍擊敗20萬楚軍,差點滅了楚國。事情果真如此嗎?非也,柏舉之戰,主帥是吳王闔閭、伍子胥、夫概,孫武只是軍師而已 。再則,秦軍、楚軍聯手後,吳軍一敗塗地,孫武也沒法挽救。當然,孫武有《孫子兵法》加持,影響力很大。

第五個出局的,就是燕國名將樂毅,因為他實際戰功有限。都說,樂毅率弱小的燕軍,攻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差點滅了齊國。非也,“五國伐齊”,樂毅只是名義上的統帥,打硬仗的並非燕軍,而是秦軍、趙軍。四國退出後,樂毅圍圍攻一座孤城近2年,毫無進展。

第六個出局的,就是韓信,因為韓信弱點太明顯,綜合能力不行。打仗,韓信很厲害,因為背後有劉邦。一旦沒了劉邦,自己出來打天下,未必就可以,否則他早就三足鼎立了。後來,韓信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居然想反抗劉邦,被呂雉輕易拿下。

“武廟十哲”相互混戰, 誰能夠取得勝利? 不是韓信、白起

點選載入圖片

第七個出局的,就是白起。戰國幾百年,士兵陣亡三百多萬,其中有一半是白起的“傑作”。但是,白起的平臺很高,秦國綜合實力第一,對其餘六國擁有壓倒性的優勢。以弱小軍隊取得勝利,白起應該不是李牧的對手。

第八個出局的,應該是衛國公李靖。唐朝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一半是李靖打下,但全部都是“關隴門閥”打下。沒有強大的“關隴門閥”做靠山,唐朝無法奪取天下;若非隋文帝、隋煬帝惹惱了“關隴門閥”,隋朝也沒那麼快滅亡。

張良、司馬穰苴、李勣、孫武、樂毅、韓信、白起、李靖等相繼出局,剩下的兩位,就是諸葛亮、吳起,他們爭奪冠軍。為何如此說呢?諸葛亮、吳起,都不是單純的將領,而是複合型人才,治國、理政、經濟、兵法、陣法、發明、練兵、工程等樣樣精通,且都是“以弱打強”。

“武廟十哲”相互混戰, 誰能夠取得勝利? 不是韓信、白起

點選載入圖片

對諸葛亮、吳起而言,所帶之兵,都是自己訓練;所用之陣法,自己研究;所需要的錢糧、物資,自己籌集;所需要的兵器,自己可以創造。即便沒有平臺,諸葛亮、吳起也要創造出平臺,搞到裝備,然後為自己所用。那麼,諸葛亮、吳起這兩人,誰更加厲害呢?

帶兵打仗,攻城略地,吳起比諸葛亮強。但是,諸葛亮有一個優點,就是還會搞外交,尋找外援。所以,結果顯而易見,諸葛亮、吳起混戰時,諸葛亮派出使者去找外援,然後偷襲吳起後方。此時,吳起腹背受敵,只能採取守勢,諸葛亮略勝一籌。對此,各位又是如何看?

參考書目:《中國古代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