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唐朝時期,朝廷仿孔子文廟設立了“武廟”,配享十哲。十哲當中,有一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諸葛亮。不過,對於諸葛亮能進武廟,還能位列十哲之一,現在很多人表示疑惑。

因為在大家的認知裡面,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假的,“草船借箭”是杜撰的。他這一輩子好像就沒有打過什麼勝仗。尤其是他

主政蜀國之後

六出祁山,全部以失敗告終。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憑什麼諸葛亮可以位列十哲之一呢?

這是因為,大家並不瞭解這個武廟因何而設立。更不知道,“十哲”排位的講究。

武廟的設立,並非出於“尚武精神”的需要

。如果要說戰績的話,

第一位“武聖”姜子牙,基本就是個神話人物。但是唐朝的皇帝,依然把他當成了“武聖人”,

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設立武廟,並非是因為“尚武”

根據史書記載,唐太宗在貞觀年間,曾下令把姜太公從周王室裡面移出來,單獨供奉。姜太公就是姜子牙,他本是周文王、周武王手下重要的輔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丞相。

所以姜子牙,一直是作為周文王、周武王的陪襯,配享周王廟的。於是唐太宗把他單獨挪了出來,以朝廷命令的形式,替他建廟來祭祀。

然後到了

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唐中宗又在長安、洛陽兩處地方設立了太公廟,開啟了對“武廟”進行公祭先例。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 ,

唐玄宗下令,“兩京及天下諸郡,各置太公廟一所”。

這個意思是說,唐玄宗要求在洛陽、長安,以及天下各州郡都要有太公廟,所有人必須祭祀姜子牙。

這是因為“尚武”,想打仗嗎?顯然不是!在那個時候,唐王朝內部並沒有爆發像“安史之亂”這樣的戰爭。

李唐王朝祭祀姜子牙具體的原因不詳,但是至少有一條十分明確,那就是因為——

姜子牙是道教一位非常重要的神仙

他所處的時代,比道教祖師爺老子還要早。

崇拜姜子牙,替他立廟,就必須有個由頭。怎麼弄呢?就只能鼓吹姜子牙的軍事才能了。

於是依照替孔子建文廟的方式,給他建了一座武廟。

孔子身邊有“十哲”,那麼姜子牙的待遇,就不能比孔子低,他也要配享“武廟十哲”。直至“安史之亂”爆發以前,我們都看不出來唐王朝的“武廟”和唐代“尚武精神”有什麼關係。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大家知道第一個配享“武廟”的人是誰嗎?他就是漢代謀士張良!張良是一個武將嗎?顯然不是。張良是謀士,雖然他讀過《黃石公兵法》,但他的確不是提槍上陣,身先士卒的軍人。

張良之所以能夠成為武廟“亞聖”,是因為張良讀了“黃石公”教給他的兵書《黃石公兵法》。那麼,這個“黃石公”是誰呢?他是姜子牙的弟子。

於是,

張良一直對外聲稱自己是姜子牙的再傳弟子。

這樣一來,大家就都懂了吧。所以,張良在武廟中的地位,就相當於孟子在儒家裡的地位。

二、諸葛亮符合“十哲”入選要求

根據《新唐書》卷十五中的記載,因唐太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開設武廟後,姜子牙當“武聖人”,留侯張良配享。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

唐肅宗為了鼓勵武將為國家作戰,所以就抬高了“武廟”的地位,另找十位“古今的名將”來做“十哲”。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左列,分別是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右列,分別是張良、馬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對於這批人的選擇,並不完全是或者說根本就不是以他們在戰場上的武功來決定的,而是以他們的“知名度”來確定的。

首先,看他們是否和軍事沾邊兒,其次看他們是否足夠有名,

符合這個條件就選進去。一開始,像白起這樣的“殺神”還有資格進去,可是後來“安史之亂”結束,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唐肅宗時期,就有文官不滿意將漢臣張良放進武廟。不打仗了,又有文官認為:武廟不該得到和文廟一樣的待遇。請求移除“十哲”,就留下姜子牙、張良兩個光桿司令在裡面。

最後經過一番爭論,像白起這種戰績出色,但道德缺乏的人就被請出隊列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說不尚武,但是始終講究“以智勝勇”、“四兩撥千斤”。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一個將軍如果只是靠砍腦殼取勝,顯然是野蠻的。並且這樣取得的勝利,帶有偶然性,既體現不出將軍的智慧,又難以複製。

因此,我們更加推崇“以謀略取勝”的軍事戰略家和指揮家。他們主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十哲”必須是這樣勇有謀的人。

諸葛有出色的軍事謀略,他事實上是一個戰略家。儘管他失敗了,但並不能證明是他的謀略出了問題。在這裡,我們就要提到另外一句話了,這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這一點一直被當作他軍事生涯中最大的黑點,甚至有人因此覺得他是一個窮兵黷武的人。

如果他不主張北伐,蜀漢也許會過得很好,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蜀漢在失掉荊州,再加上劉備東征失敗以後,失去了東面的屏障和向外擴張的跳板。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如果諸葛亮不採取任何行動,只有坐以待斃。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持有懷疑態度,認為諸葛亮的謀略不足。

不過,陳壽的這種說法,顯然是沒有得到唐朝,以及後來的宋、元、明、清歷代統治者的認可。因為諸葛亮的歷史地位,在後來的多個王朝中是一路向上。

結語

經過上面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經看出來了

:武廟“十哲”的選擇,首先重視的是這個人物的名氣、他的歷史地位,而不是他實打實地在戰場上立過什麼樣的軍功。

“打贏”過幾次,這個根本就不重要。中國人相對於尚武,我們更加崇尚軍事上的“智慧”。只有以智勝謀,才能真正做到力敵千軍。

另外,把一個人或者一批人當成榜樣來膜拜,那麼必須對他們有高出於普通的人的要求。

不能因為他們在軍事上出色,就不管他們道德上的虧欠。

諸葛亮主政蜀國六出祁山,全部失敗,憑什麼他能成為十哲之一?

比如像“白起”這樣的戰神,雖然他功勳彪炳,但是因為坑殺事件,顯得過分殘忍,顯然是不能作為榜樣來宣傳的。

這時候我們再看諸葛亮,就會覺得

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很傑出,並且他“七擒七縱”,心地仁厚,

顯然

合乎“十哲”的入選條件。所以,他進入武廟,併成為“十哲”之一,就非常自然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