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體育/ 正文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在中國古代帝王制社會時期,皇位的歸屬一直都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在中國的絕大多數朝代中,都是依靠“

太子制度

”來明確皇位繼承人的,這一制度到了明朝也發展得較為完善。

但在皇權發展到巔峰的清朝,卻只有兩名皇子被明確立為太子。

剩下的皇位繼承人,都是透過“

遺囑和秘密立儲

”來實現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清朝作為興起於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其在發展初期,還沒有完善的皇權制度。

第一任統治者努爾哈赤,更是自稱為汗而非皇帝。

他在位時曾經試圖效仿中原王朝的方式冊立太子,但代善和褚英相繼被廢,這也讓努爾哈赤對權力傳承方式產生了疑慮。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努爾哈赤畫像

因此在努爾哈赤傷重之後,提出了所謂

“八旗共治”

的解決方式。

希望透過類似議會的制度,來分享最高權力,但最後眾皇子還是將皇太極,推舉為了新的共主,這也保證了清朝初期的發展速度。

在皇太極繼位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大大加強了自身的權力,有效削弱了努爾哈赤八旗共治的政治架構。

但在他去世之前,依然沒有留下遺言確定繼承人,最終皇九子福臨在眾人的支援下繼承了皇位。

作為進入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在政治制度上,開始學習中原王朝。

其中也包括了太子制度,在順治十四年的時候,他便將董鄂妃所生的皇子立為皇太子,並遣官告祭了天地、太廟和社稷。

不過這名皇子旋即夭折,順治此後也沒有再立太子了。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幼年繼位的康熙劇照

在順治皇帝身染重病之後,他才在百官面前將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立為自己的繼承人。

康熙並沒有在順治去世前,享受過太子的名號和待遇,因此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太子。

順治帝顯然是想設立太子制度的,而康熙也繼承了自己父親的意願。

在康熙十四年的時候就將皇子胤礽立為皇太子,並對其進行了悉心的栽培和教導。

但由於胤礽多次做出令康熙不滿的事情,甚至還有威脅康熙皇位的舉動,因此胤礽在當了三十三年太子後被康熙罷黜。

之後,康熙曾經一度想要再給胤礽一個機會,但這名太子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終在復位三年後再次被廢。

康熙此後也沒有另立太子。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胤礽劇照

由於康熙在位後期,始終沒有對皇位繼承人做出過表示,這也讓其皇位繼承成為了歷史的一大懸案之一。

雍正在繼承皇位後,便要每天面對天下人的非議,這讓他感到十分煩惱。

從清朝前期的皇位繼承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清朝統治者是有立太子的想法的,但是由於皇權的過度膨脹,導致皇子們對於皇位有著極大的野心,並上演了九子奪嫡的大戲。

這讓雍正不得不選擇一種新的方式,來指定皇位繼承人。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在雍正繼位之後,其實已經對自己的接班人有了打算,那就是未來的乾隆皇帝,皇四子弘曆。

不過他擔心弘曆會重蹈胤礽的覆轍,因此他並沒有將弘曆立為太子,而是將這一決定寫在了一份秘密檔案上。

在此後的十幾年中,雍正始終沒有提及自己的繼承人問題,直到他身體漸感不支後,才將一眾大臣召集到身邊,將立弘曆為太子的決定,告知眾人。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雍正與幼年弘曆

在這份詔書之外,雍正還拿出了自己在雍正元年寫好的文書。

上面有自己秘密冊立弘曆為皇太子的內容,兩份檔案聯合在一起,便可消弭皇位傳承的爭議,弘曆登基後也不會遇到自己當年經歷的困境了。

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後,對於要不要把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當作規制還經歷了一段的思想鬥爭。

但最終他認為雍正發明的這一制度,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並在登基當年便秘密將皇次子永璉立為太子。

但是在乾隆三年的時候永璉便夭折了,此後乾隆曾經想冊立皇五子以及皇七子為太子,但兩人均英年早逝,乾隆也只好作罷。

直到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他才又擬了一份秘密立儲的檔案,將皇十五子永琰立為皇太子,這也是乾隆的第二次秘密立儲。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嘉慶皇帝劇照

到乾隆六十年的時候,為了不超過自己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永琰。

於是他召叢集臣,將自己二十二年前秘密立儲的檔案,公之於眾。

此後永琰便以皇太子的身份活躍了幾個月,然後從自己父親的手中得到了皇位。

他也成了胤礽之後,清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

明位皇太子

”。

經過乾隆和嘉慶的皇位傳承後,秘密立儲制度也算正式成為了清朝的典章制度。

因此嘉慶在登基之後便對一眾皇子進行考察,並在嘉慶四年的時候,將旻寧立為秘密太子。

在嘉慶皇帝去世後,旻寧也就是道光皇帝登上了帝位,其在位期間將奕詝立為皇太子,並留下了親筆文書。

這份留存至今的文書,也成為了研究清朝秘密立儲制度的關鍵檔案之一。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最後一位透過秘密立儲登基的皇帝咸豐

至此共有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帝,透過秘密立儲制度登上了皇位。

他們在位的時候,也是清朝國力的鼎盛階段,到了咸豐一朝,由於內憂外患,清朝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皇權的地位逐漸衰弱,秘密立儲制度也逐漸走到了盡頭。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咸豐皇帝在位期間,中國已經成為了西方列強眼中的“獵物”。

這讓咸豐忙於處理政務,沒有將精力投放到繼承人的選擇之上。

另一個方面咸豐在去世的時候還很年輕。

在染病之前,他可能還沒有意識到立儲的重要性,因此直到其病入膏肓,他也沒有秘密立儲。

在咸豐彌留之際,他才召見了諸位重臣,要求他們盡心輔佐自己的兒子載淳。

清政府的秘密立儲制度,也自此中斷。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光緒皇帝畫像

同治帝和自己的父親咸豐一樣也是短命皇帝,在去世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子嗣,自然也沒有秘密立儲的基礎。

無奈之下,只得由兩宮太后出面,將醇親王之子載湉立為皇太子,即清朝光緒皇帝。

在同治光緒兩朝,身為西宮皇太后的慈禧擁有極大的權力。

尤其到了光緒年間,慈禧更是長期垂簾聽政。

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光緒被慈禧軟禁,這也讓她成為了真正的清朝統治者。

而光緒作為一國之君被人囚禁,自然心緒不佳,以至於其和兄長同治一樣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在光緒去世之後,慈禧只得選擇溥儀作為新的小皇帝。

溥儀當時年僅三歲,自然也沒有做過皇太子的經歷,秘密立儲更是無稽之談。

因此清朝末年的皇位繼承,其實全在

慈禧一人掌控之下

,這也預示著清王朝的衰敗。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清朝,一共也只有四位皇帝是透過秘密立儲的方式繼承皇位的。

但這一制度對清朝的政局,依然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

和以往中原王朝明立皇太子的制度相比,秘密立儲制度有其優點,也有諸多不足。

其最重要的優點是在沒有明確太子的情況下,所有皇子都要接受嚴格的教育,這可以為皇室培養更多的人才,以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乾清宮大殿

而且也不會出現大臣為了投機取巧,在太子羽翼下結黨營私的行為,可以更好地穩定國家的政治局勢。

不過秘密立儲也有缺點。

首先是皇位繼承人在登基之前沒有辦法確定自己的未來,這會讓皇子們揹負上巨大的心理壓力,對於其成長存在負面影響。

而且皇帝也沒有辦法讓他像之前朝代的皇太子那樣獨挑大樑,缺乏應有的執政鍛鍊。

雖然皇子們會接受相應的教育,但這和實際操作畢竟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是一個不小的隱患。

秘密立儲制度之所以能夠在清朝得以實行,其實也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存在直接關係。

在以前的朝代中,冊立太子是皇權正統的體現,是對於宗法制的維護。

但到了清朝,

皇權已經發展到了不容置疑的程度

,當時不可能有人妄議朝政。

士大夫官員們,也不敢對清朝皇室的地位,有絲毫質疑,因此秘密立儲制度才得以實施。

秘密立儲和傳統太子制度相比, 有何優點? 這一制度最後為何被廢

▲慈禧太后劇照

不過皇權的過度發展,也讓權力過度集中到最高統治者的身上。

這讓清朝末期,出現了慈禧獨掌大權的尷尬局面。

即使慈禧經常做出錯誤判斷,大臣們也不敢違抗她的意志,這也讓清朝錯過了與國際接軌的時機,最終埋葬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

由此可見,在封建獨裁王朝中,是絕對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皇位繼承製度的。

這是封建社會的通病,也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只有擺脫了皇權的枷鎖,國家才能真正走向富強民主的道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