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英特爾加大對晶圓製造投入,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工廠和工廠

作者/李娜

錯失移動網際網路“黃金時代”的

英特爾

正在尋求更多的賽道,而加大對晶圓製造能力的投入是實現多業務發展的基礎。

北京時間3月24日凌晨,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宣佈了多項擴產計劃,一方面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約200億美元新建兩座工廠(晶圓廠),另一方面英特爾希望成為代工產能的主要提供商,以美國和歐洲為起點面向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上述美國工廠預計將創造3000多個高技術、高薪酬的長期工作崗位,以及3000多個建築就業崗位和大約15000個當地長期工作崗位。基辛格表示,除了上述工廠外,英特爾還計劃在年內宣佈在美國、歐洲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下一階段產能擴張計劃。

基辛格表示,英特爾希望繼續在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而透過在重新構建和簡化的工藝流程中增加使用極紫外光刻(EUV)技術,英特爾目前在7納米制程方面取得了順利的進展。英特爾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首款7奈米客戶端CPU(研發代號“Meteor Lake”)計算晶片的tape in(流片之前的最後一步設計環節)。

為此,英特爾組建了一個全新的獨立業務部門,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IFS)。該部門由半導體行業專家Randhir Thakur博士負責,直接向基辛格彙報。

此外,英特爾擬擴大第三方代工廠的合作,涵蓋以先進製程技術生產一系列模組化晶片,包括從2023年開始為英特爾客戶端和資料中心部門生產核心計算產品。基辛格認為此舉將最佳化英特爾在成本、效能、進度和供貨方面的路線圖。

加大晶圓製造工廠投入被外界視為基辛格這位新任CEO上任後的“第一把火”。此前,能否保持在晶片製程上的領先性是外界對這家公司的最大疑慮,因10nm等先進製程工藝的多次延期以及市值被競爭對手反超,圍繞在英特爾前任CEO司睿博(Bob Swan)身上的爭議從未消失。

基辛格

基辛格

基辛格

研究機構Canalys的一位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過去幾年,英特爾一再延遲的10nm製造工藝給

AMD

帶來了替代的機會。而所有這一切都轉化為AMD十年來首次獲得市場份額的歷史性機遇。作為英特爾在CPU上的老對手,AMD憑藉著

臺積電

的“助力”而趕超英特爾進入7 nm時代。

目前,英特爾在半導體制程上的瓶頸不只是各先進製程節點的延期,而是需要重整架構來實現翻身,這將造成英特爾在製程上的劣勢持續5年、6年,甚至7年的時間。此外,無論是晶片廠商還是晶圓代工廠商,越往“金字塔”走,承擔的壓力就越大。

但從行業發展來看,晶圓代工是典型的資本密集、人才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製程越先進,需要的資本投入就越大。

英特爾代表的是IDM模式(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整合裝置製造),晶片從設計到成品的整個過程都由製造商負責,這種模式可以保證產品從設計到製造環節的一體性。但從迭代效率和成本來看,目前以臺積電為代表的Foundry模式更為主流。

臺積電是典型的“代工廠”模式,只選擇了利潤空間的一環即晶圓體代工環節,這種模式的優勢在於可以將資金集中投資到新制程研發從而拓寬自己的護城河。而基於這種Foundry(代工廠)模式,包括

高通

、聯發科以及海思在內的晶片設計廠商不斷興起,它們可以只負責晶片電路設計,生產、封裝測試等環節都可以外包,反向促進了臺積電的不斷壯大。

在幾年前,英特爾也嘗試過將代工範圍擴大。但業內人士指出,不同於傳統電子消費代工遵循的低毛利路徑,臺積電的毛利率可以達到50%,這是因為可以同時滿足不同客戶的定製化需求。“臺積電有上百種製程,500個客戶,接近一萬種產品,這是其他難以做到的。”該人士說。

為了解決製程的問題,曾有訊息稱英特爾將和“競爭對手”臺積電結盟,以解決當前先進製程的生產問題。

調研機構TrendForce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臺積電(TSMC)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採用 5nm 工藝生產英特爾的 Core i3 晶片。但從最新的訊息來看,英特爾似乎希望加大以美國為核心的製造能力,以減少對亞洲廠商的依賴。

受上述訊息影響,臺積電23日美股開盤跌3。8%,隨後跌幅收窄,截至當日收盤,臺積電美股跌1。95%,盤後下跌2。99%。

英特爾加大對晶圓製造投入,擬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工廠和工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