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黃牛發展簡史

原標題:黃牛發展簡史

迪士尼“玲娜貝兒”火爆全網的背後,少不了代購和“黃牛”的推波助瀾。

排隊4小時或更久時間,只是為了買一個玩偶,相信很多人會對此表示不理解,然而這一幕近期發生在了上海迪士尼樂園。

01、迪士尼玩偶被熱炒

新品略關注到,迪士尼的知名IP “達菲家族”在上個月底推出了一個叫“玲娜貝兒”的新成員,釋出後銷售火爆,很快就成為了網紅玩偶。

這兩天“玲娜貝兒”上了微博熱搜,截至10月17日晚,“玲娜貝兒”話題的閱讀數居然高達2。6億。

有網友為了買到“玲娜貝兒”的周邊商品,排隊一次就要4小時,還有更久的,居然還有人排隊7小時。

粉絲追捧一個玩偶可以理解,但上海迪士尼的“達菲家族”卻被網友們戲稱為“搶錢天團”,這是什麼情況?

原來是,面對粉絲對“達菲家族”玩偶高漲的購買熱情,代購和“黃牛”很快嗅到了機會,聞風而動。

有網友問“黃牛”,迪士尼新出的“玲娜貝兒”的價格。得到的答案是,現在不是加價買的問題,而是要配貨!

所謂的“配貨”,是指消費者要買其中一個玩偶,要外加其他幾隻玩偶一起買,而且這些代購和“黃牛”已經玩出了大全套。

熱門玩偶,不僅新的很難買,在二手平臺上的價格也翻了幾倍。

在某二手平臺上,迪士尼玩偶“中秋星黛露”二手價格普遍在700元上下,上千元的不在少數,最高可至2599元。其中,還有賣家是以年卡打折後的價格購買,實際到手價格僅為287。2元。

也就是說,一隻“中秋星黛露”的價格最高可以炒到8倍。有網友驚呼評論:這是在買“愛馬仕”嗎?

面對熱門玩偶被“黃牛”熱炒現象,上海迪士尼卻迴應稱,配貨非官方行為,沒辦法應對“黃牛”。

02、“黃牛”發展簡史

“黃牛”有不同的稱呼,在百度上叫票販子,北京話叫拼縫兒,上海話叫“黃牛黨”或打樁模子,更直接的稱呼是:票蟲兒。

許多人聽過或與“黃牛”打交道是從火車票開始,但實際上 “黃牛”出現的時間卻很早。

“黃牛”有著什麼樣的前世今生?新品略對其發展簡史進行了簡單梳理,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前世,解放前,投機倒把的小商販。

據說,在解放前,市場上一些投機倒把的小販,靠著囤積貨物,比如大量布匹、糧食等物資,但他們卻沒有大資本家那樣有雄厚的實力,結果後來血本無歸。

這些鉅虧後的小商販們以“案板上的黃牛”來自嘲和裝可憐,而且還自稱“黃牛黨”。

第二階段,特殊歷史時期的“倒票”。

在上個世紀的特殊年代,買東西都需要票,不管是買糧食,還是縫紉機、腳踏車、電視機等商品都需要各類票證。

在當時的上海,有人用倒賣糧票來獲利,“黃牛黨”一詞再次出現。

第三階段,瘋狂火車票階段。

後來到了上世紀90年代開始,黃牛主要開始倒賣火車票,特別是節假日期間,因為火車票緊張,不少旅客透過黃牛買高價票,當時被稱為“黃牛黨”的“巔峰時期”。

後來很快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黃牛黨”們也同樣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比如曾有“黃牛”還推出了搶票軟體。

第四階段,明星演唱會階段。

後來娛樂經濟發展起來之後,各大明星演唱會十分受歌迷歡迎,“黃牛們”再次嗅到商機,開始倒賣演唱會門票。

比如周杰倫演唱會800元的門票變成7000元,劉德華演唱會票價哄抬至4萬。2016年,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的“黃牛”事件曾引起熱議,這場演唱會號稱在32秒內萬張門票售罄。隨後,“黃牛”票瞬間被炒到超過1萬元,第一排中心位置甚至有人要價百萬元,而票面價格僅1000元。

時至今日,明星演唱會的“天價黃牛票”現象還時有發生。

第五階段,“萬物皆有黃牛身影”。

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商業生態的豐富,“黃牛黨”所瞄準的業務領域早已遠不止票務,進入的行業領域及產品也越來越多。

最近幾年,從炒茅臺、炒鞋,到炒片仔癀、炒蟹卷,再到最近的炒鞋盒、炒玩偶,市場上每出現一個被熱炒的商品,總少不了“黃牛黨”的身影。

03、nbsp;“黃牛經濟學”

“黃牛黨”一直是一大社會熱點,他們透過倒賣、囤積、抬高價格,最後轉手賣出,從中賺取價差,牟取利潤,歸根到底就一個詞:利益。

但在新品略看來,“黃牛黨”背後也有著更深層次的經濟學原理,本質上是因為市場供不應求,供需失衡的原因所致。

也就是說,當某一個商品在市場需求很旺盛,但市場供應卻短缺,商品此時就變得很稀有,“黃牛黨”就利用這種供需不平衡或資訊不匹配來獲利。

同時,“黃牛黨”也是利用了消費者的購物狂熱心理,比如有歌迷為了看偶像的演唱會,會不惜重金透過“黃牛”買高價票。

正如前文所說,上海迪士尼的新玩偶被追捧,會出現粉絲排隊數小時的情況發生,而更重要的是,“黃牛”的加入,推高了玩偶的價格,更是透過配貨的方式來牟利。

但從市場運營規範和監管角度來看, “黃牛黨”的行為擾亂了市場秩序,進行市場炒作,打亂了市場價格,損害了多方的利益,也就成為了過街老鼠。

人們對“黃牛”可謂是又愛又恨,一方面憎惡他們哄抬票價,另一方面又怕“黃牛”消失,再也找不到購票渠道。

04、未來“黃牛”還會猖狂嗎?

在如今的演出市場上,“黃牛”已經干擾到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甚至還出現了某些不良平臺勾結囤票,甚至是散佈不實資訊等有意哄抬票價。

現在為了抵制“黃牛票”,一些明星也開始出來抵制,比如有明星演唱會取消紙質票,實名認證,甚至還推出了人臉識別,這讓不少“黃牛”叫苦不迭。

值得期待的是,近期,文化和旅遊部頒佈的國內首個演出票務領域行業標準《演出票務服務與技術規範》正式實施。該規範首次進行有關票務的編碼規範,而且每張演出票都有全國統一編碼,將會有效打擊“黃牛”生存空間。

最後新品略想說的是,“黃牛”作為一種經濟現象或者是社會現象存在,很難根治,但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應該要理性消費。

黃牛發展簡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