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這42顆小行星,幾乎囊括了小行星帶中所有最大的小行星。ESO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穀神星和灶神星。ESO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澳女星和司天星。ESO

天文學是一門前沿科學,因為它常常要面對一些終極問題。比如宇宙從何而來?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給宇宙的終極問題指定了一個簡潔得不能再簡潔的答案:42。沒人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但最近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對太陽系小行星帶中42顆最大的小行星進行了有史以來精度最高的拍攝,試圖在揭開太陽系起源之謎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在這個意義上,42這個數字似乎又在冥冥之中象徵著什麼。

在這個解析度上,這42顆小行星中的大部分影象人們還是首次見到。雖然人們發現了很多小行星,但是大部分小行星的3D形態和密度等關鍵引數都是未知的。

這42顆小行星直徑大多在100千米以上,包括了小行星帶中23顆直徑超過200千米的小行星中的20顆。其中最大的是穀神星(Ceres)和灶神星(Vesta),直徑分別是940千米和520千米;最小的是司天星(Urania)和澳女星(Ausonia),直徑都只有大約90千米。

透過形態重建,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行星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近似球形,如健神星(Hygiea)和穀神星,另一類形態不規則且傾向於狹長,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骨頭狀的豔后星(Kleopatra)。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豔后星。ESO

在與小行星的質量資料相結合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小行星的密度差異很大。密度最低的小行星如蘭貝塔星(Lamberta)和西爾維婭星(Sylvia)密度只有大約每立方厘米1。3克,大致相當於煤的密度;而密度最高的小行星如靈神星(Psyche)和司賦星(Kalliope)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3。9克和4。4克,比鑽石的密度(每立方厘米3。5克)還高。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西爾維婭星和蘭貝塔星。ESO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司賦星和靈神星。ESO

密度的差異表明這些小行星的成分極具多樣性,且它們的誕生地可能分佈在太陽系的各個角落。具體而言,那些密度最小的小行星可能是在海王星以外的區域形成後遷徙到現在的位置的。

天文學家期待未來能夠使用更先進的望遠鏡,對直徑35至80千米以上的主帶小行星,以及小行星表面直徑10至25千米以上的隕石坑進行觀測,同時也可以對更為遙遠的柯伊伯帶小天體進行研究。對大批小行星進行資料收集,有助於天文學家透過統計學的角度和方法,對太陽系的演化進行研究。這42顆小行星或許將開啟揭開太陽系起源之謎的又一扇門。

為了尋找太陽系的終極答案,科學家收集了42顆小行星

42顆小行星及其中一部分的執行軌道示意圖。ESO

參考

Meet the 42: ESO images some of the biggest asteroids in our Solar System

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114/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