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粗看一下歷史上的飲食,你會發現中國的餐飲獨成一脈,和風靡全球的法國米其林完全不一樣。在大部分廚師推崇精細、精美、精巧的米其林餐飲時,中國的廚師卻以自己的火候、刀工、調味撐起中國美食。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外國人面對我國美食的時候,第一個想法是:為什麼中國的烹飪那麼多炒菜?他們甚至總結出一個說法:中國的烹飪大致可以總結為,將食材切成小塊,加入大量油翻炒,就是中國式炒菜。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所以你會在各種外國作品中看到一種典型的“中國菜”,廚師使用中華大鐵鍋、中華勺子,完成炒菜、炒飯等中式美食。再看這些外國人寫的選單:左宗棠雞、中華炒飯、炒青菜,幾乎都和炒有關。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為什麼唯獨中國飲食裡有那麼多炒菜?簡單來說,炒菜是我國曆史逐漸演化下來的,最適合百姓日常飲食的一種烹飪方式。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早期,中國飲食是分餐制。鼎作為火鍋登場,食材切成大塊,放入鼎裡烹飪,大多是燉、煮、熬、燜,器皿相對厚重,幾乎就是白水煮肉。幸好可以保溫,在鼎下面放上柴火燒。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後來演變成炕和灶,冬季寒冷時,百姓家多存柴過冬,反正都要燒柴火,炒菜的時候正好能把屋子燒暖和,合理利用資源。尤其是中國文明核心的中原地區,屬於內陸,冬天最需要燒柴取暖。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宋代到明代,人們的坐姿產生變化,從跪坐→垂足坐→桌椅成熟,到了明朝,人們可以坐在椅子上,聚攏在一起,享用擺在桌上的食物,不像坐在地板上,用餐必須分開一段距離,分餐制就變得不那麼實用。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中國人的鍊鐵技術,也是在宋代時開始迅速發展。鐵鍋被髮明出來後,由於堅實耐用,能一次性滿足多人吃飯,因此成了家家戶戶的重要財產。就連出兵行軍時,後勤部隊都要揹著大鐵鍋,駐紮下來就開始做飯。可以說,有了鐵鍋才有了炒菜的可能。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而炒菜的另外一樣重要組成品——油脂,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最不缺的。中國是農耕大國,花生、大豆、山茶、胡麻、芝麻、油菜花等油類作物種植,以及豬的養殖,使得油的市場一直火熱。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再來對比一下西方國家,以歐洲為例子,古代的歐洲食材較少,牛奶、牛肉、土豆、麵包,要怎麼炒?因此歐洲人更偏向烤肉,直接將肉烤熟了吃,把土豆煮熟了當主食,麵包直接吃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炒呢?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發展至今日,法國的米其林文化席捲全球,但中國的炒菜依然對外輸送自己的文化。外國人認為中國菜都是炒菜,不算壞事,最起碼能把他們引進中國美食的世界,有多少外國人吃了中華料理後,對中國的美食產生興趣的?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我們的炒菜五花八門、樣式繁多,已經足夠讓外國人好好了解一番。那麼多外國人喜歡中餐館,就是一個證明。希望我們中國的美食文化能夠繼續發揚光大,總有一天,中國美食會比肩米其林吧!

歪果仁:中國的烹飪整體可以總結為,把東西切小塊,用大量油翻炒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