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正文

泡泡瑪特失控期:市值縮水八成、遭年輕人拋棄、探尋新路未果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泡泡瑪特的商業帝國根基有些不穩了。

近日,泡泡瑪特釋出了2022年上半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23。59億元,同比增長33。1%,實現逆勢增長。但同時,它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公司持有人應占溢利3。33億元,同比減少7。2%;調整後淨利潤3。76億元,同比減少13。5%。

這或許與泡泡瑪特營銷費用上漲有關。根據財報,泡泡瑪特的經銷及銷售開支由去年同期的4。2億元上漲至6。9億元,廣告及營銷開支由5675萬元上漲至1。14億元。營銷到位,本以為會迎來消費者報復性消費,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市不到兩年時間,泡泡瑪特的爭議不斷。

一方面,泡泡瑪特頂著“年輕人的茅臺”的光環,被貼上潮流文化、市場情緒的標籤,資本市場瘋狂拉高估值;另一方面,有關“泡泡瑪特收割年輕人的智商稅”的論調從未停止過,加上它近來低迷的市場表現,也被不少投資人認為其增長潛力有限,已經觸及天花板並反彈回落。

此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了《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徵求意見稿)》,直指市面上盲盒形式的不規範濫用。隨著盲盒的新鮮感褪去,以及市場上同類型產品開始內卷,泡泡瑪特的熱度驟減。

今年7月以來,泡泡瑪特的股價一路跌跌不休。截至8月30日,報每股19。40港元,總市值267。82億港元,較巔峰期市值蒸發已超千億港元。

泡泡瑪特的生命力與其IP運營息息相關,但它的IP開發正經歷瓶頸期。出海、做中國迪士尼被泡泡瑪特視為新的機會,但至今未見太大成效。泡泡瑪特的“泡泡”是要破了嗎?

年輕人不覺得“香”了

2022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日子不算好過。

根據財報,泡泡瑪特上半年營收雖然上升,但總體增速放緩,相比去年同期116。8%的營收增長,其營收的增速降幅超過80%。除了淨利潤下滑,泡泡瑪特的毛利率也持續下降,從去年上半年的63%下降至58。1%。

這一切都在指向同一個事實,泡泡瑪特越來越不好賣了,年輕人正在放棄它。

泡泡瑪特的產品並不是剛需,更多是在消費者行有餘力時提供“悅己”的情緒價值。如今大環境不好,消費者開始減少衣食住行之外的其他開支。根據招股書,泡泡瑪特盲盒的平均價格為77元,差不多抵得上一線城市年輕人一天的生活費。

此外,泡泡瑪特的質量和服務也常常被人詬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目前泡泡瑪特的投訴量有9034條,其中大部分與買到瑕疵產品、售後服務差、無法退貨退款有關。

今年8月,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反映,他去年五月在泡泡瑪特小程式上抽到的密林古堡系列盲盒,因品控太差五次返廠,但今年8月收到的仍是瑕疵品。該消費者質疑泡泡瑪特品控不過關,虛假宣傳,多次換貨浪費時間,且在售後不到位的情況下,還發放優惠券惡意刺激消費。他要求將瑕疵品退貨退款,但該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曾經倒賣泡泡瑪特是門好生意,一些帶著“飢餓營銷”性質的隱藏款,價格能翻數十倍,也因此滋生了一批職業倒賣盲盒的黃牛,但最新的情況是,泡泡瑪特在二手市場上也不好賣了。

小紅書上,有關“泡泡瑪特退坑”的筆記已經突破10000篇,其中包括低價出售的相關資訊;在二手市場,一款發售時炒到價格過萬的可口可樂聯名款SPACE MOLLY,如今全新未拆封的5000元就能到手,如果是普通產品,基本半價就能包郵帶走。

小紅書截圖

業績資料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為58%,但到了2022年上半年,泡泡瑪特的會員復購率只剩下47。9%。泡泡瑪特作為潮玩市場的頭部企業,復購率一路下滑超10%,也透露出危險訊號。

隨著潮玩經濟發展,這兩年潮玩行業迎來一波創業潮,泡泡瑪特的獨家優勢不再。

天眼查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共有超過2200家名稱包含“潮玩、潮流玩具”,狀態顯示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相關企業。2020年,潮玩相關企業新增首次超過300家;2021年新增數量達到約1470家,相當於每天有4家潮玩相關企業成立。

名創優品推出的盲盒潮玩TOP TOY,以及52TOYS、TOYCITY等新銳品牌都是泡泡瑪特無法忽視的競爭對手。比如,52TOYS在2021年就完成了4億元C輪融資,重新整理了潮玩行業融資紀錄。

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擁有更多選擇權,泡泡瑪特的可替代性更強了。

泡泡瑪特困於IP

毋庸置疑,泡泡瑪特做的是IP生意。曾經它靠著Molly系列起家,成功的IP運營增強了公司實力,創造了盲盒商業化的奇蹟,但如今泡泡瑪特的IP正在失靈。

業內有個共識,潮玩IP的生命週期都比較短暫,一般只有2-3年。即便是像Molly這樣的“長壽”IP也有老去的一天,2017年至2021年,Molly為泡泡瑪特帶來的收益呈下降趨勢。泡泡瑪特一直想要找到Molly的繼任者,但想要複製爆款卻沒那麼容易。

財報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收入排名佔比前三的IP分別是SKULLPANDA、Molly和Dimoo,分別實現收入4。62億元、4。04億元和2。9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3%、98。3%和45。6%。這是SKULLPANDA首次超過Molly,成為泡泡瑪特收入貢獻最大的自有IP。

這其中存在隱憂。相比起Molly金黃色捲髮的小女孩形象,SKULLPANDA走的是暗黑系風格,包含十字架、骷髏頭、傷口等元素,曾遭到網友和家長的質疑,後續IP的開發與推廣可能會受到限制。從收入貢獻上來說,去年上線的SKULLPANDA與已經上線六年的Molly並沒有拉開差距,SKULLPANDA並不能重寫Molly過去的輝煌。而今年以來,泡泡瑪特也沒有推出新的爆款IP。

隨著IP產品的影響力逐漸減弱,泡泡瑪特也面臨庫存壓力。

根據財報,泡泡瑪特2021年的庫存共計7。89億元,是上一年同期的3倍有餘。泡泡瑪特的存貨週轉天數也從2020年的78天增加到2021年的128天。今年上半年,存貨週轉天數進一步增加至160天。

對泡泡瑪特而言,開發、生產、運營IP是一條複雜的商業路徑,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援。與藝術家合作、買知名IP版權等等,都會帶來巨大的成本以及營銷推廣費用。

目前泡泡瑪特的主要產品中,除了小甜豆、小野兩個IP出自內部設計,其他均是和藝術家合作,泡泡瑪特缺乏主導權。根據財報,2021年泡泡瑪特全年股權激勵開支共1。47億元,佔總體淨利潤的17%。管理層還在當期電話會議中表示,會繼續推進股權激勵,吸引人才。

知名IP的版權價格也在上漲。這幾年,大量國內潮玩品牌找美國和日本的經典IP去尋求合作,比如迪士尼、吉卜力等,這也讓部分潮玩IP的版權費水漲船高。

泡泡瑪特選擇了漲價。從2021年開始,泡泡瑪特上調部分產品價格,VIVICAT、SKULLPANDA二代系列單價從59元漲至69元,部分其他產品甚至漲到89元。此外,泡泡瑪特還推出高階藝術收藏玩具——MEGA珍藏系列,包括400%和1000%兩種尺寸,前者售價在799-1299元,後者售價在3999-6999元。

MEGA珍藏系列

但不管是漲價還是推出高階系列產品,都與泡泡瑪特此前的核心使用者畫像不符,即喜愛潮玩文化但消費能力有限的年輕人。如果要培養新的消費習慣,形成新的消費群體,那又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橫豎都還沒走通

關於未來,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設定了兩個方向。縱向,把潮玩規模做大,比如開更多的店、推出更多IP;橫向,圍繞IP拓展更多產品,比如做動畫、推出主題樂園等。

橫縱兩條線,泡泡瑪特都嘗試了個遍。

於縱向,泡泡瑪特選擇了出海。公司國際業務總裁文德一將2022年定義為“潮玩出海元年”,並表示“在未來10年,國際業務將是泡泡瑪特最為重要的發力點之一。”

根據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港澳臺地區及海外門店數達到24家,機器人商店達到98臺,跨境電商平臺站點數達到11個。今年泡泡瑪特分別在英國、紐西蘭、美國開了第一家線下門店,進駐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計劃也在推進中。

但出海遇到的問題遠比想象得多。海外市場有自己的玩具圈層,比如日本商店隨處可見的手辦模型,歐美市場盛行的樂高模型,韓國則早有黏黏怪物研究所、RICO等熱門IP盲盒產品。泡泡瑪特如果做不到差異化,很難在海外立足。

此外,泡泡瑪特想要融入海外的本土文化也並不容易。泡泡瑪特曾向媒體透露,他們在墨西哥和歐洲推出過Labubu和男友Tycoco的音樂森林系列產品,Tycoco的骷髏形象在有亡靈文化的墨西哥受到歡迎,卻在歐洲碰壁。

根據財報,2022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港澳臺地區及海外收入佔比為6。6%,與王寧此前期待的50%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暫時不能為泡泡瑪特帶來更多想象力。

於橫向,泡泡瑪特想做“東方迪士尼”。今年2月,泡泡瑪特和北京朝陽公園合作,打算建造主題樂園。2022年中報的盈利業績預告電話會議上,有管理層表示,該專案已進入方案設計階段,整體投入2。7-3億元。

投資主題樂園是個重資產專案,短期內不可能實現盈虧平衡,泡泡瑪特想要實現盈利需等待更長的週期,而該主題樂園對遊客的吸引力也存疑。目前泡泡瑪特市值縮水已超八成,將主題樂園視為盲盒之外的下一個增長曲線,或許並不合理。

財報危機之下,泡泡瑪特不斷向外探索,但曾經勝利者的故事,可能沒那麼容易續寫了。

泡泡瑪特失控期:市值縮水八成、遭年輕人拋棄、探尋新路未果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