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這幾天,一對父子引起網友熱議。丹東徐先生本是一名攝影師,14歲的兒子到了叛逆期厭學嚴重,使得家裡矛盾不斷。為了讓孩子從厭學的情緒中走出來,徐先生決定辭職,放下事業帶孩子游走全國,真實體驗生活。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徐爸爸想,辭職帶著孩子房車遊中國,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瞭解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在旅途中經歷各種考驗、人情冷暖,讓他有時間和空間,思考自己的人生。

利用這段旅程,讓他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與未知,因為很多事情如果沒有豐富經驗的積累,一個人是理解不了的。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影片中父子倆有說有笑,父親帶孩子游玩,體會各地風土人情,教孩子攝影知識,一起生火做飯,和孩子一起讀書寫作。

看著父子倆親密相處,孩子輕鬆的笑臉,以及父親開心的說,現在孩子很多次會過來抱抱他。真心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溫馨而有力量。

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取決於你想培養什麼樣的孩子?‍‍‍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去認真看了這位父親的文章和Vlog,發現他對孩子的成長s是經過認真思考的。

徐爸爸認為:兒子離高考還有5年,如果這五年放任下去,當孩子遠離我們時,沒有養成一個好的品行習慣,那與工作賺錢相比,他的家可能會失去的更多。

為了讓孩子能順利度過這段時期,選擇了用旅行的方式跟孩子朝夕相處一段時間。邊走邊啟發孩子重新思考人生,從根本上改變孩子對學習的看法,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找到學習的目的和狀態。

在徐爸爸自己的Vlog旁白裡,他說就像鄧超說的一樣,“我也是在學著當人父親,我也在學習”,而且他也提到了郭麒麟,說明這位父親更加看中的是一個孩子的品性和為人,而不是簡單的成績好,考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於是,他們開著掛式房車,從丹東出發,已經遊歷了山海關、濟南、開封、洛陽、西安,現在正朝著雲南的麗江出發。

在遇到困難時,有好心的大哥送他們吃的,還有人幫他們接好電瓶,而爸爸也透過自己的行為,教會孩子要懂得感恩與回饋。

這才是生動鮮活,符合人性的課堂,讓一個孩子接觸到世界的美好與艱難,瞭解人與人之間該如何相處,由此他自己產生了真實的對生命的思考,對自己未來的想法。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暫時的落後無關緊要

有很多網友想,孩子已經初二了,馬上就到了很關鍵的初三階段。你還帶孩子出去玩那麼長時間,耽誤了學習進度,補不上怎麼辦?

許多家長很焦慮,看著周圍人給孩子學這個,練那個,如果自己家不跟上,就輸在起跑線上了。更別說學校裡的課程,那更是重中之重,恨不得自家孩子每天比別人多出24小時,可以學前學深學透。

鄭淵潔卻曾跟女兒說,在小學時不要考班裡前幾名,不要考得太好。而女兒也聽話,一直維持在中等水平,隨著年級的提升,越學越好,到高中畢業時成為尖子生,被多家國外名校發來錄取通知。

人生那麼長,就像一場馬拉松,勝利者往往不是那些在起點就跑得快的人,恰恰相反,是那些一開始跑得慢的人。起點輕鬆陪跑,儲存實力,中途蓄勢而發,才更容易跑贏。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如果一開始就憋足勁衝前面,後面力氣不夠了,被別人超越時,自己就會很沮喪,很在乎不再是尖子生,面對挫折的能力和心態都不具備,等面對社會時,種種問題就會發生。

而徐爸爸帶著兒子四處遊學,孩子吸收到的知識、資訊是豐富立體的,那些書本里講到歷史、地理、名人不在只是圖片和乾巴巴的文字,而是真的就在你眼前,可觸控可呼吸可感受。

這麼說來,他一兩個月的學習,其實豐富程度資訊量更勝課堂。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長途旅行中,學會了耐心、感恩,得到身心的多方面成長。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人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郭麒麟初二退學,屢次上綜藝用睿智聰慧,教養談吐,讓大家對低學歷的郭德綱不得不佩服。鄭淵潔與自己的兒子,都是成績不佳,早早輟學,但也照樣寫書講課,做事業啥也沒耽誤。

對所有事物都抱著好奇的心理,用探索精神來一次次地打破好奇,這對孩子未來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都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直以來都有評論說,為什麼中國人得不了諾貝爾獎,因為這樣的學習方式已經嚴重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新精神了。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我們會發現在自己領域有非凡成就的很多奇才,他們的性格也許內向少言,喜愛孤獨,天馬行空,成績不佳,老師不愛,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對這個未知的宇宙充滿了好奇,而正是好奇心的驅動讓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發現了前人未發現的東西。

僅僅是讀書考個高分,拿個文憑,就能成才嗎?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理想、情感、有創造力和不斷提升反省自己的能力,能夠活出自己獨特的一生。而不是淪為一個知識儲存器和復讀機。

所以總結來說,想讓孩子以後有出息,不要過早地讓他懂得太多所謂的“正確知識”,不要壓制他們獨特的天性而去遵循所謂的學習進度,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被磨滅,當他變成一個只顧自己好,自己贏的學習機器,而不懂得愛,不懂得感恩和包容時,才是個悲劇。

兒子厭學,父親辭職帶他房車遊中國:先行路,再讀書

這個新聞一出,也引來很多網友熱議,有點贊父親有勇氣有智慧的,也有吐槽那是因為你錢多,以及耽誤了孩子學習時間的。

這裡其實很有意思,家是港灣還是監獄,取決於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也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有人遇到問題,首先看到的是機會,是如何改變和調整自己,用創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有人遇到問題,首先看見的是困難:我做不到,我沒錢,這麼做太冒險,失敗怎麼辦?

回過頭想一想,一個循規蹈矩、害怕風險和承擔責任,只想著改變別人的父母,怎麼可能教出出類拔萃,有責任有擔當的孩子呀?

這裡並不是說,家長們都得去照著徐爸爸的方法來,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想學習時,更多的選擇和他站在一起,面對問題,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