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汽車業內卷加劇,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

大家好,我是鬼斧。本文是我的原創文章,原文釋出在微信公眾號:韜雄(ID:toaxiom),歡迎大家關注。

這篇文章,應該屬於《技術梯度消失下的工業巨頭》系列文章,主旨都在探討工業變革期的產業走向。

2021年8月14日,汽車產業鏈發生了一件大事,法國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宣佈收購德國海拉。

汽車業內卷加劇,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

德國海拉位於德國北威州的Lippstadt,成立於1899年,已有120年曆史。自1923年以來,Hueck家族就擁有了該汽車供應商的大部分股份。當前,公司為Hueck和 Röpke家族兩家共同持有。其實,早在幾年前兩家就已開始規劃,為海拉尋找買家。

由於在市場上積累了多年的良好口碑,又是保時捷、奧迪、寶馬的零部件供應商、法蘭克福上市公司,海拉成為了眾多零部件巨頭追捧的物件。在此次交易達成前,德國克諾爾制動系統、德國馬勒、法國彼歐,甚至來自中國國內的投資人都對其伸出了橄欖枝。

如今,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新佛吉亞將全面超越輪胎製造商Michelin(米其林),一躍成為法國第一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也成為世界第七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1. 股權分析

從佛吉亞官網公開資訊,這筆收購案中,海拉估值為67億歐元。佛吉亞以將34億歐現金和9%的新佛吉亞股權從德國海拉控股家族中獲得其持有60%的海拉股權。

按照聯邦德國法律規定,佛吉亞還宣佈了一項自願公開的收購要約,以每股60歐元(總報價為每股60。96歐元,包括每股0。96歐元的預期股息)的價格收購海拉剩餘的40%股份。

從佛吉亞2020年財報可看,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股票1。38億股(準確數字:138035801股)。此次收購案中,佛吉亞將增發1357萬股(準確數字:13571428股),以換取海拉部分股權。

收購完成後,新佛吉亞總股數為1。51億股(準確數字:151607229股),海拉控股家族佔比8。95%,也就是公開報道的9%股權。

收購海拉之前,標緻雪鐵龍集團(PSA)和菲亞特克萊斯勒(FCA)的四大原股東目前共持有13。2%的佛吉亞股份。Exor控股佔5。5%,標緻佔3。1%,法國國家投資銀行(Bpifrance)佔2。4%,東風汽車集團佔2。2%;

這樣的話,經過此次併購,這四大股東的股權將會被稀釋。稀釋後,新佛吉亞的大股東將依次為原海拉控股家族佔8。95%,Exor佔5。01%, 標緻佔2。82%,法國國家投資銀行佔2。46%,東風汽車集團佔2。00%。

原海拉控股家族成為新佛吉亞的第一大股東。

2.技術分析

海拉的核心競爭力包括照明系統與電子產品。

海拉的車燈主打產品包括矩陣式LED大燈和尾燈, SSL | HD 高畫質大燈,內飾氛圍燈,請見下圖。這些產品與佛吉亞的智慧駕艙、內飾技術不謀而合。早在2018年雙方已在內飾氛圍燈領域展開合作。

汽車業內卷加劇,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

海拉的電子產品線主要包括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的77GHz、24GHz雷達感測器、攝像頭軟體開發、電子助力轉向感測器。應用於無人駕駛和電驅動領域的智慧電池感測器(IBS),DC/DC轉換器,電池管理系統,雙電壓電池管理系統以及車身電子控制模組等等。

汽車業內卷加劇,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

佛吉亞的核心產品為汽車座椅、排放控制技術系統、汽車內飾和外飾四大系列。整體來看,佛吉亞的四大產品線以機械、結構為主的,涉及電子領域較少。海拉豐富的車燈和電子產品線,特別電子領域的know-how正好填補了佛吉亞的最大短板,也是應該屬於佛吉亞夢寐以求的產品叢集。

不出意外的話,海拉這些電子產品將與佛吉亞前年收購的歌樂電子事業部進行整合,並在向無人駕駛和電驅動轉向的道路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進而實現更加宏偉的2025目標。

3. 財務分析

按照計劃,海拉將於2022年初與佛吉亞完成合並。合併後,新佛吉亞整體規模將擴大25%左右。

收購完成後,2021年新佛吉亞銷售額將達230億歐左右,全球擁有391個據點及15萬名員工。

汽車業內卷加劇,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

海拉的到來,極大提振了佛吉亞管理層對未來增長的信心。佛吉亞計劃到2025年集團銷售將在2021年的230億歐的基礎上,增長100億歐。息稅前利潤率也將得到一定的改善,即合併EBIT rate 將從當前的3。3%提升到5。3%。

汽車業內卷加劇,法國佛吉亞拿下德國海拉

此次合併,屬於異質橫向合併。兩家企業產品線互補,直接看,算不上存量搏殺。從而,短期內對兩家企業的員工,特別是技術體系的員工,應該不會有大的衝擊,也就是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裁員。

然而,其背後仍然是汽車業的變革,兩家產品線互補的企業,透過合併必將面臨對職能部門的整合,比如供應鏈、工廠、財務、人事、銷售和法務等等需要進行精簡。

作為汽車業供應鏈企業,隨著汽車行業廝殺日趨慘烈,單純依靠在個別領域裡暫時的、甚至微弱的領先優勢已無法在存量競爭中長期維持較高的投資回報。

合併抱團,形成規模效應和整體效應的企業或許能夠嚴酷的車市環境中存續得更加持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