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最近,廣汽埃安率先發布了全球首款1000公里續航車型,堪比不少混動和增程車型,著實讓不少人驚掉了下巴。

大家都沒想到,

超過1000公里續航的車型居然來得這麼快!

而且也的確沒想到,廣汽年初誇下的海口,居然真的實現了。

里程焦慮,似乎不再是購買一臺新能源車最大的阻礙了。

不過新能源車能實現1000公里的超長續航,

核心要點還是能量密度。

我們知道,鋰電池是由正極、負極、電解質(也就是電解液)、隔膜和電池外殼組成的。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不嚴謹地說,電池中

鋰離子所佔的比例高低,決定了儲存能量的多少。

就比如AION LX使用的海綿矽負極片電池技術,

從負極的矽碳材料入手,

將電池包的成組能量密度提升了差不多20%(205Wh/kg,144。4kWh)。

明年上150度電池的蔚來ET7,也是

在矽碳負極的基礎之上額外採用了混合固液電解質,

才把單體電芯的能量密度提升到了360Wh/kg。

即使是按照70%的成組效率來算,電池包的密度也會大於250Wh/kg。1000公里成就get√。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在業內量產的電池技術裡,這兩家基本上快摸到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天花板了。

但真正的天花板,還得說是

採用固態電解質、能量密度更高的全固態電池。

等到大規模量產的那一刻,或許隨便一臺車都有個千八百公里續航,配合超充就是一個字:

香。

但就在前幾天,突然衝出了幾家像SES、恩力動力這樣的電池初創企業,宣稱自己已經已經成功研製出了

新型的鋰金屬電池,

並且很快就能量產。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這種電池在負極直接使用了鋰金屬,

能量密度居然能接近幾年後量產的全固態電池!

這讓社長有些好奇:這種鋰金屬電池是什麼來頭?它是不是下一代的新型電池技術?

電池巨頭的格局,又會不會發生新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01. 鋰金屬電池的前世

從廣汽和蔚來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兩家車企就好像事先約定好了,

都採用了矽碳複合材料作為負極。

當然,對負極材料下狠手的,還有“摻矽補鋰”的智己。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相比於現在市面上絕大多數新能源車採用的石墨負極電池,矽負極材料的

理論鋰離子容量能達到4200Ah/kg,

比石墨的372Ah/kg高了十倍有餘,也就變相提高了能量密度。

如果按照美國能源部的定義,根據負極材料的不同、能量密度逐漸增加、把鋰電池技術分為三代的話,最常見的石墨負極電池就是第一代,即將鋪開的矽碳負極電池屬於第二代。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而第三代,就是在負極直接應用金屬鋰的電池了。

熟悉新能源車的小夥伴都知道, 1881年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就製造出了全世界第一輛電動車,其採用鉛酸蓄電池供電、直流電機驅動,

比第一輛賓士還早了4年。

鋰金屬電池的發展歷程,也頗有幾分早期電動車的意味。

早在上世紀70年代鋰電池剛剛誕生的時候,

科學家們就嘗試過應用金屬鋰作為電池的負極,

比索尼面向市場推出首款鋰離子電池的時間,足足早了20年。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如今的鋰離子電池看到鋰金屬電池的話,可能還得叫一聲“爸爸”。

而科學家們看重鋰金屬直接作為負極的原因也很簡單——

金屬鋰的效能,實在是太棒了!

它的理論鋰離子容量能達到3850 Ah/kg,

和矽負極的理論容量差不多。

與此同時,又有著金屬中

最低的密度

(0。534g/cm³)和

最負的電化學電位

(-3。045V),非常容易吸引電子。

這也就是說,

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金屬比矽還優秀。

它有著極高的能量密度,電池的電壓也更容易做得更高。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最常接觸到的鋰金屬電池,其實是

汽車鑰匙中的紐扣電池。

它能夠一次性使用3年左右的時間,而且體積能做得很小。

就比如CR2032型號的紐扣電池,這個C就代表著鋰金屬負極。當然2032R和特斯拉的18650也是一樣的邏輯,代表著直徑20mm、高度3。2mm的圓柱體。

但從中也不難發現:這個紐扣電池從來沒有人說要充電,都是沒電了就換——

這是個用完了就扔的一次性電池啊!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沒錯,這也是鋰金屬電池遲遲得不到量產的最大原因,

安全。

其實從2015年1月起,國際民航組織就已經針對單獨的鋰金屬電池UN3090在客機上作為貨物運輸。這項禁令比起鋰離子電池UN3480來說早了1年多,可見其危險性。

具體怎麼不安全,建議參考一下三星手機爆炸門。

鋰金屬電池不安全的原因,也和爆炸門的手機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刺穿了正負極之間的隔膜。正負極直接連線導致電池短路,

從而過熱、起火爆炸。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就好比一塊乳酪三明治,上下兩邊的麵包把中間的乳酪扎透了。只不過電池這個“麵包”直連的代價,實在是有些慘重。

而鋰金屬電池和三星Note7之間的區別在於,Note 7是由於工藝問題,正負極上的焊點有毛刺,才刺穿的隔膜(麵包做得又硬又糙,給乳酪紮了個透心涼);

鋰金屬電池,

則是由於不可逆的鋰枝晶生長。

相當於麵包在放置/食用的過程中,自己長出來一塊,給乳酪紮了個透心涼。(乳酪:我招誰惹誰了!生氣)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至於為什麼會有鋰枝晶生長,簡單來說就是鋰離子實在是太貪玩也太調皮了。它從正負極之間跑來跑去的過程中迷了路,最終

沉積在負極的表面上,

再也不動。

而且它還特別喜歡掛在有凸起的粗糙表面,久而久之就越長越長,最終形成

像小樹苗一樣的鋰枝晶。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其實在一開始,並沒有人發現鋰枝晶的破壞作用,而是用血和淚的教訓換來的。

作為全球第一家把充電鋰電池推向市場的公司,來自加拿大的Moli Energy可以說是

走在了時代的風口上。

其將二硫化鉬作為正極,金屬鋰作為負極,推出了能量密度超過100Wh/kg的電池。一經上市,便在消費電子產品飛速發展的環境下

風靡全球,獲得了大量訂單。

但好景不長,初代產品剛剛售出200萬隻,就出現了

起火爆炸的安全事故,

隨後宣佈召回所有產品並提供經濟補償。最終只能資不抵債,破產拍賣。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接手的日本NEC公司隨後

又生產了50萬隻電芯,

並安裝在新款的手機上。

不幸的是,經過長達一年半的“蹂躪”,這批手機電池幾乎都出現了問題,從電池衰減到起火爆炸應有盡有。

無數經費背後,只是一場絢爛的花火。

但萬幸的是,這批電池僅僅用於測試,並沒有交付到消費者手中。

用慘痛的代價驗證了鋰金屬電池極低的可靠性之後,

鋰金屬電池也被時代所封存。

02. 鋰金屬電池的今生

2008年發生了兩件事,間接讓鋰金屬電池激動地拍打著棺材板,重新復活了。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第一件事,是

特斯拉Roadster的橫空出世。

這臺300多續航、零百加速不到4秒的油改電小跑車,第一次讓許多人看到了

新能源車的無限可能,

也拯救了第一次瀕臨破產的特斯拉。

而它能夠讓馬斯克成功說服投資人,靠的正是18650電池的高能量密度。

對新能源車來說,

高能量密度代表著一切——

更長的續航、更快的充電速度、更輕的車重……百利而無一害。

正如這句玩笑話說的那樣,“燃油車最牛的是油箱,最拉胯的是發動機;電動車最牛的是電機,最拉胯的是電池”。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能量密度,就是動力電池最大的痛點。

在政策的驅使下,在現實的推動下,看到了希望的車企也紛紛開始立項新能源車,進行一次次大膽的嘗試。

從那時起,所有的車企和電池企業都在考量一項相同的核心指標,

能量密度。

這一目標,甚至還“傳染”給了3C消費市場,一時間大家都在追求更小的體積和更輕的重量。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另一件事,是全球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佈局,

把資源和精力都投入了新能源產業。

遠的比如大洋彼岸的美國,在小布什和奧巴馬交接前後,美國能源部幾乎不計成本地投入清潔能源專案。

無論是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水分解、風能還是核能,

只要是清潔能源就立項。

還鼓勵各大高校,在學術上給予大力支援。

這批博士生畢業之後,

創立了一大批搞技術的鋰電池初創企業,

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數輪融資。有些已經被大企業併購,而有些則堅持到了上市。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我們當然也不甘示弱,由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和工信部共同啟動了

十城千輛工程,

準備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範執行。

有了市場,就不愁沒有高校和科學家帶頭研究。

除此之外,我們還特意也出臺了退稅和補助政策,大力支援國內風電裝置的發展。

至於光伏行業,為了避免金融危機給出口帶來的影響,發改委用一次史無前例的招標,拉開了國家級光伏發電特許權專案的序幕。一出手,就是1萬千瓦時。

如今

大國博弈的種子,其實在那時就已經埋下。

但不管怎樣,新能源行業都離不開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電池,而且是

高能量密度的電池。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但對於現階段的鋰離子電池,在業界看來,一抬頭就能夠看到瓶頸。目前的矽碳負極技術已經研究多年,技術接近成熟,

但對能量密度的提升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

於是,業界分成了兩派。

一派有點像傳統武學的“六大門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97歲獲得諾貝爾獎、過了今年就100歲的

John B. Goodenough教授,

“足夠好”老爺子。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仙風道骨的,是不是有點像張三丰?

在他看來,負極依然需要矽基或者鋰金屬這樣的高能量密度材料,但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案,

還是要從固態電解質下手。

只要能夠研發出高電導率、穩定性強、價格低廉、介面穩定性好的固態電解質,能量密度就能提升一個極大的量級。

順便,還能解決一下

鋰金屬電池鋰枝晶生長的安全問題!

這也就是說,只要固態電解質成功量產,那麼全固態鋰金屬電池也就指日可待了。

如果還拿三明治來舉例子的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面包(正負極)和乳酪(隔膜)之間隔著一大片完全脫水的牛肉乾(固態電解質),是不是很難再刺穿乳酪(隔膜)了?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老爺子短期的目標,就是在102歲退休之前、或者延長退休年限之後,能夠

攻克這一值得再次頒發諾貝爾獎的世紀難題。

也正應了老爺子的那句話——

“這就是我去世之前要做的事情:留下一個更清潔,更美好的世界。”

當然,按照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黃學傑的說法,我們在邁過錳酸鋰電池、三元鋰/磷酸鐵鋰電池、全鎳/無鈷電池之後,

長期的技術目標,同樣是全固態電池。

目前,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三星SDI、韓國SKI、松下在內的多家全球鋰電池巨頭,也都在積極佈局固態電池。

可以說,這就是未來明確的方向。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但全固態電池實現起來,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一方面固態電解質的導電率會低於液態電解質,而且正負極和固態電解質之間也沒辦法很好地融合。簡單來說就是

充電慢,電阻大。

所以全固態電池還無法大規模應用在主流3C產品和動力電池中,更不要說能量密度更高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了。

這一派,可能要讓我們等上5-10年的時間。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於是,就出現了有點像“江湖野路子”的另一派。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

在2008年前後創立的幾家國外公司,以及國內的科學家帶頭研究的電池初創企業

了。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03. 什麼時候量產?

這幾家裡進度最快的,是一家

名為SES的鋰金屬電池初創企業,

由麻省理工的博士胡啟朝一手創辦,也是2008年新能源行業井噴後的產物。

在11月初舉辦的首屆SES BatteryWorld上,SES釋出了全球首款容量>100Ah的大型鋰金屬電池Apollo,

明年就能推出樣品,而2025年將會正式量產。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這造型,像不像刀片電池?

從時間來看,這非常符合一個外企對於開發時間嚴謹的態度,也是為了跑完為期5年的測試流程。

但要說這是個PPT期貨,也的確一點都沒錯。

從電芯的引數上看,Apollo 417Wh/kg的重量能量密度和935Wh/L的體積能量密度已經接近固態電池,

差不多是現款鋰離子電池的一倍左右。

但對於最重要的安全問題,SES卻採用了一種另闢蹊徑的特殊方案,似乎是把電池自燃的問題扼殺在了萌芽中。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硬體層面,SES研發了一種高濃度的鋰鹽電解液,作用是改變鋰枝晶的微觀形狀,

從尖頭的“樹杈”變成圓頭的“挖耳勺”,

避免直接刺穿;

此外還在電鍍負極表面的時候使用新增劑,從而

在負極鋰金屬的表面形成一層光滑的保護膜,

減緩鋰枝晶的生長速度。

軟體上,SES的Avatar電池監測軟體會從原材料和生產檢測開始,再結合充放電狀況和使用工況等資訊,

模擬出一個和實體電池包非常接近的“虛擬電池包”。

這個虛擬電池包就像提前探路的清掃機器人,給真正的電池包開路。一旦發現鋰枝晶即將長到危險的形態,

會提前幾個月就進行預警,

確保電池系統的安全。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據悉,這款電池包將在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的超級工廠進行量產,計劃於2023年前後投產,年產能1GWh,

差不多是寧德時代的1%。

在完成所有的測試之後,將會主要供應給通用汽車和現代起亞。

至於為什麼會是

通用汽車和現代起亞,

社長還特意查了一下,卻發現了一個SES的驚天大秘密。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早在2013年,SES就已經拿到了450萬美金的A輪融資,隨後的BCD輪更是一共拿到了1。81億美金。最近和艾芬豪資本收購公司合併之後,很快就會在紐交所正式上市。

目前預計的估值,是36個億。

而SES背後的投資人,正是包括通用、現代起亞、SKI、淡馬錫、天齊鋰業、上汽集團這種

汽車圈裡的大佬級企業!

所以SES和通用、現代起亞走得那麼近,也就不足為奇了。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在這些投資人裡,天齊鋰業作為一家鋰電池核心材料供應商,控股SES就等於控股下游企業,或許還可以理解。但

SKI明明和SES是競爭關係,為什麼還要控股?

針對這個問題,社長走訪了一下行業內的工程師,也求證了一下胡啟朝本人。

最終得到的答案是,這種大型電池供應商工作專案很多,

重心往往會放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

對於不能立刻商業變現的專案投入不會很大,基本只會在千萬級別。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相比之下,這種新型電池技術就是一家初創企業賴以生存的根基,

孤注一擲也要把新技術量產出來。

從生產的角度來講,SES的鋰金屬電池和普通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工藝非常類似。正極、隔膜、外殼都相同,有所區別的僅僅是電解質和負極材料,這部分不會增加成本。

但目前Apollo電池大規模量產的最大挑戰在於這

一大片又薄又長的鋰金屬負極,

但有了天齊鋰業的合作關係,應該不會很難。

鋰金屬電池製造的單位成本肯定會比普通電池要高,但整體應該還是處於可控範圍之內。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04. 寫在最後

其實在採訪胡啟朝本人的時候,社長還問了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

“如果假設現在SES已經超額完成目標,啟朝也已經功成名就了,下一步你會怎麼選?”

“是會像馬斯克一樣,換一條新的賽道繼續前進,還是有其他的人生目標?”

而胡啟朝本人的回答是,“我希望能夠在3-5年內把SES好好做起來,從上游的原材料開始整合,降低電池的成本。”

“等到SES跑起來之後,我個人希望能夠藉助SES的力量,

去打造飛行汽車。”

或許像馬斯克、何小鵬、胡啟朝這樣的“大男孩”,都有一個心中的飛行夢吧。

電池技術要變天?下一代鋰金屬電池,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我們現在的確無法看到飛行汽車能夠展翅翱翔,或許我們這輩子都見不到電動火箭飛上太空。

但社長相信,

在這些理想主義者的帶領下,用不了幾年,未來的生活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過去的幾年如此,未來的幾年同樣如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