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健康 | 年齡每增長10歲,“腿梗”發生率增加2倍!這些人群要警惕

71歲的張大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近幾年越來越走不動路,腿也怕冷,夏天還穿著棉褲,特別是左下肢還麻木、酸困。家裡人都認為上了年紀走不動路是正常現象,可能是骨質疏鬆、老寒腿、腰椎病或是關節病,嘗試了理療、按摩、泡腳,最後透過超聲和CT檢查,血管外科醫生說是得了“腿梗”。

健康 | 年齡每增長10歲,“腿梗”發生率增加2倍!這些人群要警惕

圖源:湖北之聲

相對於“腿梗”的陌生,人們更為熟悉的是心梗、腦梗,還有近些年宣傳較多的“沉默的殺手”肺梗。那

“腿梗”這個“梗”危險嗎?得了“腿梗”會有哪些症狀,能預防嗎?

老年男性及“三高”人群

高發“腿梗”

心梗是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的缺血壞死,大多是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供血急劇減少或中斷使相應的心肌嚴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腦梗是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中醫稱之為卒中或中風,是各種原因所致的區域性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肺梗是肺栓塞,是各種栓子,特別是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引起肺迴圈障礙。

“腿梗”的專業性術語叫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與心梗、腦梗更為相似,是動脈粥樣硬化累及供應下肢的動脈,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肢體隨之出現供血不足的表現,甚至由此導致肢體的壞死。

70歲以上老年男性,吸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人群高發。

都說“血管有多強,生命有多長”,研究表明,

年齡每增長10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生率就增加1.5—2倍,男女的發病率約為6:1。

健康 | 年齡每增長10歲,“腿梗”發生率增加2倍!這些人群要警惕

圖源:湖北之聲

“腿梗”臨床表現分為4期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4期。

● Ⅰ期

輕微主訴期。

多數患者無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例如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勞等。

● Ⅱ期

間歇性跛行期。

這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特徵性表現。患者行走時出現小腿疼痛,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一段時間再繼續行走,跛行時間和距離越短說明動脈病變程度越重。

● Ⅲ期

靜息痛期。

這一時期病變動脈已經不能滿足靜息狀態下肢體血供,因組織缺血或缺血性神經炎引起持續性疼痛。靜息痛也是患肢趨於壞疽的前兆。

● Ⅳ期

組織壞死期。

病變繼續發展至閉塞期,缺血肢體瀕臨壞死,嚴重者則需要截肢以儲存生命。

健康 | 年齡每增長10歲,“腿梗”發生率增加2倍!這些人群要警惕

作者供圖

透過觸控足背動脈搏動

及早發現“腿梗”

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後果嚴重,

具有間歇性跛行症狀患者5年病死率約30%,而具有靜息痛、潰瘍壞疽的重症下肢缺血,5年內病死率達70%。

“腿梗”的治療是以生活方式干預為基礎,輕症患者可以藥物治療,重症患者可以進行微創介入治療,把堵塞的血管開通,讓血流恢復通暢。

張大爺住院時左足背動脈已經觸控不到搏動,透過局麻行下肢閉塞動脈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立竿見影改善了症狀。足背動脈跳得好了,腳熱了,走路也輕鬆了。

另外,

“三高”患者、吸菸人士、老年男性

一定要了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經常觸控一下自己的足背動脈搏動的情況,

如有上述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

作者:梁芳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血管外科護士長

編輯:毛夢囡

稽核:王飛

終審:陳磊

<公眾號ID:kepuing>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