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2021年是理想汽車公佈五年銷量目標的第一年,從理想的融資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似乎並不樂觀,但是從它的轉型方向可以看出,李想真的是有在努力。

文| 買米當卡

毛利轉正、營收大漲、單季盈利、交付穩定,今年圍繞理想汽車的關鍵詞,似乎變得積極不少,不過儘管已經處於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但仍然面臨「成長壓力」的理想汽車,似乎並不滿足於此。

近日有訊息稱,理想汽車將視市場情況及其它因素,建議發行不超7。5億美元2028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票據。據悉,本輪融資的具體用途將集中在新車型開發,包括BEV車型、先進技術的研發、補充營運資金和其他一般用途。從這一訊息中不難看出,面對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理想終於還是坐不住了。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理想融資的訊息釋出之後,資本市場的反應卻並不熱烈。根據公開的資訊,理想汽車股價截至美國公佈時間4月7日收盤,最終報收於22。230美元,出現12。93%的跌幅,總市值也縮水至201。10億美元。

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骨感。縱然已經走在了造車新勢力的前排,但是資本市場似乎並不太看好這家擁有遠大抱負的新興車企。這種情況,或許連李想也沒有預料到。

作為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一度以「夢想家」的形象示人,從他的口中,我們瞭解到的理想汽車是一家「到2025年年銷量要達到160萬輛」的車企。然鵝在殘酷的現實衝擊下,如今的李想還有幾分勝算呢?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理想的困境

不可置否,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風口。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除了巨頭特斯拉之外,「蔚小理」的發展的確最被看好。

從剛剛結束的3月份戰績來看,理想的表現其實並不差。根據官方公佈的資料,理想ONE一共交付4,900輛,同比增長238。6%,環比增長113%,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累計交付新車12579輛,同比增長334。4%。

從資料上來講,理想能夠有這樣的表現,已經證明其正在朝著一種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基於這樣的表現,業內也總是傾向於把理想和蔚來、小鵬放在一起作比較。雖然三者的起步幾乎是同一時期,但是在經歷了兩年的發展之後,和蔚來、小鵬相比,理想的壓力顯然還是很大。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一方面,與蔚來和小鵬相比,理想汽車無論是在產品線層面還是交付量上,都不佔優勢。首先是在產品層面,目前理想汽車只有理想ONE一款車型在售;而小鵬汽車則有小鵬G3、小鵬P7兩款車型在手;蔚來則有ES8、ES6、EC6以及ET7四款車型在售。、

其次在交付量上,據統計,截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迎來了第10萬輛產品的下線,而小鵬汽車的累計交付量也超過5萬輛,理想汽車則僅交付了4萬餘輛。

此外,除了產品單一、交付落後之外,理想汽車自身的產品質量問題,也為理想的「起飛」拉了後腿。事實上自理想ONE交付以來,關於斷軸、自燃的新聞便不絕於耳。據相關機構統計,在新車交付後的一年時間內,理想汽車就發生了近20次事故,其中還包括了動力電池故障報警、儀表黑屏、剎車失靈等問題。

倘若未來,類似的產品質量問題得不到解決,即便是產品線和交付量追了上來,也未必能夠實現李想的理想。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現實的挑戰

在很多人眼裡,理想的確是一家有遠見、有思想的車企,但是進入市場之後,理想卻不得不面對來自現實的挑戰。

眾所周知,理想ONE是一款增程式電動車,它也是30萬元市場上唯一的7座新能源SUV,而且能夠上牌、免購置稅、智慧配置豐富等,這些都是它的核心賣點。但是要知道,在當前以純電為主流的趨勢下,理想ONE的增程模式早已不具備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坦白地說,如果讓某一家傳統車企來造一輛像理想ONE這樣的增程式電動車,其實並不難。比如像寶馬、吉利和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倘若要走增程式路線,就是分分鐘的事。但是他們沒有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經濟回報率以及補貼的問題。

李想的「理想」有多難?

那麼,理想為什麼不願放棄增程式電動車,其中的顧慮自然在於成本控制和技術難度上,這一點其實在理想汽車此前的招股說明書中就有提及,我就不再贅述了。

那麼未來,理想又是否還會堅持只做增程式電動車呢?李想在此前釋出的一封致員工的公開信中曾明確表示,未來在研發增程電動X平臺的同時,也會研發高壓純電Whale平臺、高壓純電Shark平臺。這意味著,理想在堅持增程式技術的同時,也將進發純電動車領域。

雖然李想沒有明確這樣做的原因,但是不難猜出,其中既有國家政策對新能源補貼的收緊,也有源自於競爭對手蔚來和小鵬的壓力。

2021年是理想汽車公佈五年銷量目標的第一年,從理想的融資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的可能性似乎並不樂觀,但是從它的轉型方向可以看出,李想真的是有在努力。那麼,就請給他再多一點的時間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