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當代艦炮的打擊效率為何比同口徑陸炮高出10倍以上?

當代艦炮的打擊效率為何比同口徑陸炮高出10倍以上?

當代的艦炮僅僅從外觀看,就知道和二戰前後的艦炮有很大的區別。首先,當代已經沒有了超大口徑的艦炮。因為超級大國海軍的4艘具備406毫米巨炮的戰列艦都已經退役多年了,當今海軍的艦炮,最大口徑也才155毫米。即使155毫米也算是很特殊的大口徑了。似乎只安裝在了DDG1000系列上。而大部分當今全球的主力艦的艦炮,其實是127毫米或者130毫米口徑的。為何專門採用127到130口徑?原因可能是這個口徑的炮彈重量更容易實現全自動裝填,而且該口徑也容易發射得更遠。關於到底用130上下的口徑還是用155口徑作為未來全球艦炮的最佳口徑,其實也是有不同意見的。當今全球陸地上的主力大炮,基本都認為以155口徑為最佳,但是在海上的最佳口徑卻一直沒有統一,暫時以127和130毫米為主。

當代艦炮的打擊效率為何比同口徑陸炮高出10倍以上?

而在二戰前後,155口徑的艦炮也只能噹噹副炮。這是因為155口徑的炮彈,根本無法擊穿大部分戰列艦的穹甲,因此必須口徑不斷加大而且一艘戰列艦上有幾十門155以上口徑的大炮。除了口徑的變化之外,更大的變化,在於當代主力艦的艦炮往往只保留一門。只有上世紀70年代設計的一些軍艦,比如現代級,還保留2座炮塔和雙聯裝艦炮的強大火力。但是新世紀設計的主力艦,基本都是一座炮塔只有單管炮為主。別看現代主力艦隻有一座炮塔一門炮,但是其打擊效率,往往可以頂二戰期間的同類艦炮的10門以上,更是同口徑的陸炮完全不能對比的。主要表現在於,當今先進艦炮的射速極快,比如很多76毫米艦炮,每分鐘射速可以高達100發以上;而127或者130艦炮的平均射速也可以高達每分鐘40發。而過去的大口徑艦炮,

當代艦炮的打擊效率為何比同口徑陸炮高出10倍以上?

平均每分鐘幾乎沒有超過5發的。而130或者155口徑的現代陸炮。其穩定射擊時,也不過每分鐘3發就算高射速了。因此現代主力艦炮的打擊效率幾乎是早期同口徑艦炮的10倍,是現代同口徑陸炮的15倍左右。一門現代化的大口徑艦炮,幾乎可以打出同時代1個陸地炮兵營的火力密度。這是因為單純一門艦炮,就可以在不到10分鐘內,把多達600枚甚至700枚130毫米口徑的炮彈,傾瀉在單一目標之上,這是一個陸地大口徑主力炮兵營,未必每次都可以順利完成的任務。現代主力艦炮除了發射速率高之外,還有射程相對更遠、打擊精度更高的優勢。當今大部分進行實戰的155自行大炮,發射底排彈也只能打到45公里之外;而130毫米艦炮卻可以輕易地打到60公里之外。即使不使用制導炮彈;

當代艦炮的打擊效率為何比同口徑陸炮高出10倍以上?

那麼憑藉彈道更加平直,而且連續射擊更容易調整誤差的優勢,都可以讓艦炮的非制導炮彈有更精確的打擊效果。現代主力艦炮之所以如此之強。首先在於單管艦炮已經實現了全自動化的執行模式,從瞄準供彈到發射和落點評估,全部自動完成。這是二戰期間的艦炮甚至是當代的大口徑陸地炮群都無法做到的。全自動化是射速快並且打得更準的大前提。另外當今的艦炮,在自動發射的同時,還有陀螺儀提供全向自穩定能力;艦炮發射時的持續而巨大後坐力,則透過多軸穩定系統和龐大的艦身重量實現自主消除。而陸地自行大炮即使同樣有多軸穩定系統,卻沒有一個龐大的艦身重量吸收持續的後坐力。因為自行大炮最多60噸重,和動輒數千噸艦體來吸收後坐力,是完全不能對比的。先進艦炮炮管都很長,

當代艦炮的打擊效率為何比同口徑陸炮高出10倍以上?

與同口徑陸炮對比其實倍徑更大。比如目前的現役自行大炮,有52的倍徑就已經很先進了。而130或者127口徑的主力艦炮,輕易可以做到60以上的倍徑比,上70的也不在少數。現代艦炮還有一個任何陸炮都夢想卻做不到的絕技。就是在猛烈而持續射擊的同時,可以在炮膛和炮管外圍用迴圈海水進行同步冷卻。這是一門艦炮可以在幾分鐘內把數百發炮彈連續打出去的關鍵所在。如果用同口徑陸炮進行這種持續射擊,早就爆熱到炸膛了。當然現代艦炮如此之強,也是有代價的。這就是127或130口徑的大口徑艦炮動輒1億美元一門。這個價格足夠採購10門155自行大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