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姓氏溯源-深圳市福田區沙尾莫氏

沙尾位於福田區南部,緊鄰深圳灣畔,西有上沙,東接石廈。該村大約建村於元末明初,村民由莫、溫、梁、歐等姓氏構成。其中莫、溫兩姓人口稍多,各有二、三百人,而梁、歐兩姓人口則較少。

由於沙尾地處南海之濱,村後是廣袤的田野,村前即是秀美的深圳灣。自建村以後,直至深圳特區成立前的幾百年間,村民-直以半農半漁為業,其中溫姓以漁業生產為主,梁、歐兩姓則主要種植水稻,從事農業生產。而莫氏曾經有過- - 段半農半漁的生產歷史,其漁場位於深圳東部的大亞灣-帶海面。後來也轉為以農耕為主業,逐漸放棄了漁業生產。

姓氏溯源-深圳市福田區沙尾莫氏

根據《沙尾莫氏族譜》記載,沙尾村莫氏的祖籍位於河北鉅鹿。至於其姓氏的來源,該族譜記述了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是說莫姓源自於地名,屬於以地為姓。傳說上古時代,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一的顓頊帝,在今河北任丘縣、平鄉縣一帶建“莫陽城”。該地的百姓於是以地名為姓,取“莫陽城”的“莫”做為姓氏。這是最早關於“莫”姓的記載。

第二種說法是沿自鄭樵《通志●氏族略》的說法,認為“莫”氏乃上古聖君虞舜之祖一‘ 幕”的後代。莫即幕的省文。其後裔主要繁衍於河北鉅鹿和湖北江陵一帶。

也有學者認為,莫姓來源於官名,是以官為氏。春秋時期,楚國設有“莫敖”一官。著名愛國詩人屈原便曾任此官職。因“莫敖”這一官職是世襲的,其後人世代擔任此官,所以便以“莫”為姓氏。還有人因此推測,莫姓也可能為屈姓分支而來。

以上三種說法較為流行,也都有- -定的依據。另外還有一些說法,因流傳範圍較小,不在這裡一一舉出。 中國姓氏的起源和變遷,歷史悠久,情況複雜,難有確切的史料記載。而以地為姓、以官為姓確是漢族姓氏的重要來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不再重蹈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改而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其中將河北任丘縣、平鄉縣以北直至晉縣一帶地方設為鉅鹿郡。這也正是上古時代顓頊帝建“莫陽城”的地方。也即是莫氏的發源地。因此,“鉅鹿”便成為了莫氏最早的堂號,即“鉅鹿堂”。現在沙尾村的莫氏祠堂“碧州莫公祠’就供奉著“鉅鹿堂”的牌位。

在歷史上的幾次大遷移中,莫氏也逐漸離開河北故土,隨著移民隊伍不斷南遷,最遲在唐代已經有-些莫氏的支系到達廣東的封開一帶。因為廣東在唐代出了一位風流倜儻的少年狀元,就是莫氏的後裔。

莫氏家族自唐代出 了一個狀元之後,到北宋又出了一個進士,就是從莫宣卿算起的第六世祖莫永昌。莫永昌的父親名莫勇,莫勇共生有三子,分別為永豐、永昌、永泰。永昌為次子,生於宋真宗景德乙巳年(1005年)。 中進士的時間已無從查考,族譜只記有他由進士任莆田縣令,後升任南雄路判。退休之後先住保昌縣珠璣巷,後來遷居到廣州城清風橋安度晚年。原配夫人李氏和如夫人萬氏共生有三個兒子,長子莫愚、次子莫魯、三子莫鈍。莫永昌終於宋神宗乙丑年(1085年),葬於廣州白雲山,享壽八十有一。

姓氏溯源-深圳市福田區沙尾莫氏

沙尾碧洲莫公祠

莫永昌的三個兒子中,長子莫愚後來遷居番禺東湧;次子莫魯遷居南海新會。他們後代的情況在族譜中都已經缺失。只能查到三兒子莫鈍的傳承譜系。據族譜記載,莫鈍也生有三子,其中次子名叫莫違,字鉅,號肖叟。這個肖叟可是沙尾莫氏家族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因為他是莫氏家族遷居東莞的開山之祖。

莫違遷居東莞的時間,推算起來大約應在北宋末到南宋初。因為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被撤消併入了東莞縣,至莫違遷居東莞時,東莞、寶安仍屬一縣。莫違是莫永昌的孫子,為莫宣卿以來第八世祖,據《沙尾莫氏族譜》記載,莫違在宋紹興年間歷官朝奉大夫。原配夫人陳氏共生育了七個兒子,長子名念一,以下依次為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念七。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莫違去世,與夫人合葬於寒溪水聖娘岡茶山圍嶺。因肖叟是莫氏遷居東莞的第一人,被後來定居東莞寶安的莫氏後裔,包括沙尾莫氏,尊為一世祖。為了有別於以莫宣卿為-世祖的譜系排列,族譜。上又把肖叟稱為“後一世祖”。

從肖叟算起,傳至第九代莫碧州時,於明初洪武年間,由東莞成鄉正式遷居沙尾,莫碧州便成為沙尾莫氏的開基祖。

莫碧州遷居沙尾的時間和原因,在《沙尾莫氏族譜》上 都有記載。“遷居開創實由公(指莫碧州一- -作者)始,則其功德垂於後世者深矣。追溯公之初時,系東莞成鄉人,遊見沙尾土俗醇厚,遂於明朝洪武乙卯年攜其妻子來歸沙尾居住,發支開派,子孫繁昌,爰得其所,是以沙尾建祠升座,享祀春秋,少酬公恩於萬一者爾也”。由此可見,莫碧州遷居沙尾的原因是因為“遊見沙尾土俗醇厚”。這個“遊”字當然不會是旅遊,可能是來沙尾辦事、訪友,也可能是路過。特別珍貴的是這一段文字記錄了莫碧州遷來沙尾的確切時間。這在福田地區各大姓氏的族譜中是唯一的。對於研究福田地區的移民史、開發史都具有極大的價值。

明朝洪武乙卯年,即公元1375年。從那時算起,莫氏定居沙尾已。經633年。既見沙尾“土俗醇厚”,說明當時沙尾已有居民,也可能正處於開發初期。

關於莫碧州的身世,族譜的記載過於簡略,目前尚無更詳細的資料。只知他名叫伯喁,號碧州,其父名為雋慶,莫碧州為宣卿公以來第十六世祖,肖叟公以來的後九世祖。對其生卒年代,族譜也沒有記載,只說“據舊譜載,公生於八月十五,終於九月初九。葬於長流水李屋村。右邊田唇上有松樹為記。”

後人感其遷居開創之功,在村內建起“碧州莫公祠”紀念他。

莫碧州是帶著妻和子一起來到沙尾的。莫碧州共有四個兒子,原配夫人賴氏無子,繼室陳氏生一子,名孟穎,為莫碧州的長子;又繼室魏氏生三子,依次名叫仲頤,季顥,元顯。其中長子、三子、四子均世居沙尾,而次子仲頤的後代後來遷居南頭灣廈村。此外,福田石廈村及現今香港東湧莫屋村、沙江圍的莫姓人口,皆為莫碧州的後裔。

莫碧州因原居東莞成鄉,離海很遠,當地百姓都以農耕為業。自從洪武年間莫碧州率家人定居沙尾後,最初仍以農業生產為主,舉全家之力,披荊斬棘,墾荒造田。莫氏家族到了沙尾以後,發展十分迅速,經過兩、三百年時間,到明末清初的時候,已經達到了四千多人。商業也很發達,像圩市一般,附近村民都去沙尾買賣物品。沙尾瀕臨深圳灣,村民中有一部分溫姓人家,因常年來深圳灣海面打魚,為了方便,後來也定居到沙尾村。定居下來後,仍然以打魚為生。莫氏家族由於人丁興旺,逐漸有了富餘勞動力。在以農為主的前提下,家族中的部分強壯勞力也開始出海捕魚。據說曾經發展到一百多條漁船,漁場在深圳灣以東,大亞灣-帶海面。

天有不測風雲,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變故,徹底摧毀了沙尾莫氏家族幾百年辛勤培植的家園。

從明朝中葉開始,外國殖民者即開始了侵略中國的行徑。以後海盜、倭寇也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加上鄭成功領導的抗清鬥爭,得到了沿海民眾的響應和支援,對清政府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為了切斷鄭軍與內地百姓的聯絡和物資供應渠道,清廷在順治十二年開始厲行“海禁”,下令沿海地區“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清世祖實錄●卷92》)。

對於清海遷界-事,《沙尾莫氏族譜》中有所記述,這也是福田區各姓氏中唯一記錄了這一事件的一本族譜,十分難得而珍貴。

《族譜》將這一事件稱為“移村”。在這次“移村”事件中,莫氏祖先也只得忍痛拋離家園。直至康熙八年,重新設定新安縣,部分莫氏族人幾經周折,方得以重返沙尾。這時,祠堂已經沒有了,莫碧州的墓已“成為荒野,松樹亦已剪伐。”連遺骸都找不到了,眾多族人流落異鄉,家族人丁大不如前。過去四千多人的興旺景象已是風光不再。十幾代人辛勤耕耘了近三百年建立的家園,徹底毀滅了。正如《沙尾莫氏族譜》中所寫的:“為子孫者於春露秋霜之際能不對風木而興悲哉!”

康熙八年重新設定新安縣後,莫氏族人逐步迴歸沙尾,但也有相當多的人沒有再回來,有的留在東莞,有的去了瀝源等別的村落,有的開始向海外遷移。

返回沙尾的莫氏子孫面對滿目荒涼,又開始重新創業,一面開荒種地、建房造屋,一面下海捕魚。由於海上捕魚風險較大,加之剛經過了清海遷界,一切都處於草創之初,再也經不住什麼折騰,村民只得求助於神仙。人們在村裡建起了洪聖廟。每次下海之前,都要去廟裡祭拜洪聖,求洪聖保佑大家出海平安。傳說每年農曆二月十二日是洪聖的誕辰,村民還要去洪聖廟擺列供品,上香祈禱。祈求洪聖保佑村子全年風調雨順、家族平安、子孫繁衍。祈禱結束後,家族中的長者要在洪聖的神像前摔扇貝,來預測當年村子的吉凶。

姓氏溯源-深圳市福田區沙尾莫氏

沙尾溫氏宗祠

又經過了近兩百年的艱苦創業,到同治年間,莫氏家族重新興旺起來。當時單是在沙尾村西頭居住的莫氏子孫,年齡在17至23歲,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青年壯漢就有一百零八人,號稱一百零八條棒子。一次,沙尾村同鄰村發生了械鬥,為保護村子,莫氏家族只用了一個晚_上的時間,就在村子四周築起了-道兩米高的土圍牆。可見勞動力之多。

同治癸亥年(1863年),沙尾莫氏重建了“碧州莫公祠”。祠堂位於沙尾東村,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帶左右廊廡的建築結構。由禾堂坪、前堂、天井、祖堂四部分組成。正面寬10。7米,進深17。6米,佔地面積184平方米。整幢建築為磚牆、石柱礎、木樑架及綠琉璃瓦面。牆上有以歷史故事、古典詩詞為題材的壁畫、灰塑;樑架、駝墩上也有精美的圖案、雕刻,走進祠堂,立即就能夠感受到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

姓氏溯源-深圳市福田區沙尾莫氏

沙尾梁公祠

因年久失修,1986年冬月沙尾莫氏子孫對祠堂進行了維修。2003年,海內外的沙尾莫氏子孫共同集資再次重修祠堂,仍保留了清同治時期風貌。大門石匾、樑架、駝墩、木雕和許多建築構件都是同治時期原物。大門石牌匾上“碧州莫公祠”五個大字金光閃亮,右邊的年款為“大清同治癸亥年”,左邊落款“中浣之吉”,是深圳比較少見的有確鑿紀年的歷史建築。大門對聯日:“卿賢留世澤,鼎甲舊家聲”。祖堂正中供列祖列宗牌位,兩側也有一-副對聯:“沙環碧翠源遠東邑綿世澤,尾繞洲川立基南山振家聲”。上下聯中暗含“沙尾、碧州(諧音)”四字。祖堂右側龕祀“唐代廣東第一位狀元莫宣卿”,掛有莫宣卿畫像一幅。大門前的覆蓮花紋石柱礎,是同治二年重修前老祠的建築構件,覆蓮花紋石柱乃嘉慶時期的典型遺物,深圳少見,留下了歷代修葺的歷史資訊,對研究清代建築歷史和人文歷史有一定的價值。也是明初以來莫氏家族等外來移民開發福田及沙尾的歷史見證2007年11月6日,經福田區人民政府批准,沙尾村“碧州莫公祠”被列為福田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也就在清中晚期的這次鼎盛時期,隨著人口的增長,一些族人逐漸外遷。現在石廈村和南山灣廈村的莫氏後裔,大多是這一時期由沙尾遷移過去的。

版權說明:

本文來源網路若侵權請聯絡刪除,版權歸原創作者或原平臺所有。

本文為

直接轉載的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