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生為廣東人,你是否瞭解這段廣州史: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生為廣東人,你是否瞭解這段廣州史: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明萬曆《蒼梧總督軍門志》全廣海圖(部分)(紅圈處為伶仃洋)。

珠三角便是桑蠶之鄉,人們以蠶為業,以蠶為生,養蠶不僅是生計之一種,也是古老的傳統和風俗。清末民初蠶業鼎盛時期,出現過村村蠶房,萬戶機聲的盛況。每年蠶繭成熟,密如蛛網的珠三角河道上,搭載著一籮籮白花花蠶繭的船艇,多如過江之鯽,穿梭於鄉鎮之間,蠶農和繭商都盼望手中蠶繭一出手便能賣上好價錢,把一年的辛勞換成白花花的大洋。蠶繭收購價各地差異較大,尤其是優質蠶繭,香港和澳門的洋行每年都遠銷歐美,物美價高,一次轉手,利潤就高達百分之二百。鴉片戰爭前,未設“五口通商”,甚至產自江浙和福建一帶的蠶繭,也有不少透過廣東商人開辦的“廣莊”商行,從海路銷往香港再轉銷海外。

生為廣東人,你是否瞭解這段廣州史: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珠江口外伶仃洋,是當年珠三角南、番、中、順蠶繭主要產地通航港澳的必經之途,每年蠶繭季節一到,貨如輪轉,百舸爭流。然而,當年江海不靖,盜賊橫行,內河堂口林立,各江海匪時刻覬覦過往蠶繭船,視之為一塊“肥肉”,在沿江各埠頭都安插了通風報信的“眼線”。瞄準繭船航速慢,行駛不夠靈活,選定目標後就迅速登船劫貨,甚至殺人擄船。萬山群島一帶有多達三百餘個大小島嶼散落珠江口,匪賊在某些神秘荒島上甚至開設工場,安裝裝置,請來熟練技工,浸泡、洗剝、抽絲……加工截獲得來的蠶繭。每天都有被擄船艇,經過九曲十八彎,縱橫交錯的水道,被拖靠荒島岸邊。伶仃洋上這條黃金水道長年兇險橫生,被行商者視為畏途。

早年當地曾有一段匪盜劫奪繭船分贓的故事:林瓜四者,中山大涌安堂人也,賣鹹魚出身,有一次,在澳門賣鹹魚返家,被匪途中截劫。瓜四嘆曰:“人能劫我,難道我不能劫人?”遂起賊心,聚眾為匪自為匪首,號稱“海上天子”,盤踞於中山和順德一帶水道。每次外出打劫,必先使部下用粗竹竿沿街拖過,以此響聲為召喚暗號,各匪聞聲則按時群集,半夜出動,常遣身手矯健者攀至桅頂瞭望海面,專在伶仃洋截劫從順德運送蠶繭往香港之貨船。得手後即回祖祠分贓,不須計數,任由每賊用竹笠盛滿一笠銀,瓜四則立於門口看過便算數。甚至還斗膽率眾在廣福沙與繭商躉船開戰,以致後來竟有一粵劇名叫《林瓜四大鬧廣福沙》的登臺上演。

生為廣東人,你是否瞭解這段廣州史: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匪盜對蠶繭船的瘋狂劫掠驚動了地方政府,為了維護市面安寧,震懾匪焰,珠三角政府當局曾一度對作為地方經濟支柱的蠶繭購銷和運輸,提供過一些武裝保護。以下有當年的一段記載:這裡有通往外海的碼頭渡口,火船離岸穿越伶仃洋,到香港埋頭(粵語:靠岸),僅五六個時辰,是遠近聞名的蠶繭集散地,此刻蠶繭行全都亮出“蠶繭四塊半,劣繭不要”的招牌。看上去有幾分相似當鋪的店門口,兩旁站滿等候賣繭的蠶農。河堤旁邊,兩頭尖的繭船擁擠不堪,船上全都壘起水缸般大小的一兩層籮筐。前來賣蠶繭的人實在太多了,堆蠶繭的籮筐沿著這兩百米的長堤,密匝匝地排了整整五六行,中間留下僅容一人透過的小道。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河面上滿載蠶繭的小船,仍然不斷靠前停泊。不過與往年不同的是,蠶行四周守候著一排手拎洋槍計程車兵,甚至在商會三層高的樓頂上還架著一具黝黑的鐵傢伙。鄉下人自然沒見識,有路過的城裡人管那東西叫“水籠機關槍”,今天要是“賊公”斗膽來劫繭,恐怕百把人都會有來無回……

生為廣東人,你是否瞭解這段廣州史: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陳濟棠治粵時代,曾一度力剿省內土匪,平息匪患,橫行伶仃洋的海匪也受到了重點打擊。根據匪眾聚時為匪,散時為民,極少在海島結寨盤踞的特點,當局水陸兩路雙管齊下。陸路派遣香翰屏粵軍第二師進駐順德和中山縣,大辦“清鄉”,各把土匪肅清斬草除根,以清內患。水路有江防船艦:“江大”“江固”“江鞏”“堅如”等艦艇巡視江河,大型輪渡和貨輪則加以設定自衛炮火,痛擊來犯水匪。當時所捉到的海匪,刑用重典,不需法庭審判,軍方一旦確認為匪立即槍決。如在順德容奇慣匪胡八家內,查出一份饋送生日禮品名單,軍方即按單緝拿,按與匪同流合汙入罪全部槍崩。有一位替胡八操辦生日的男子,在途中被查到腰束一道黑色縐紗布,疑為插槍所用,亦以疑匪論處而槍決。消滅匪首後所抄出的匪產,經師長香翰屏批示,用於辦理容奇地方建設和福利事業。

經此軍警全力整治後,治安狀況一度好轉,航路海運安全了,很長一段時日,再沒有出現炸渡口劫貨船的案件。然而,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才徹底肅清了珠江口的水上匪患,伶仃洋最終變得波平浪靜,成為客商船運的坦途。

生為廣東人,你是否瞭解這段廣州史:伶仃洋上蠶繭船舊憶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