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日不關門,夜不閉戶”?告訴你真相

說起那個年代的“日不關門,夜不閉戶”,很多人聽了都為之一笑,認為是天方夜譚。

作為親身經歷過的人,談一下我的感受和印象。

六七十年代的北方農村都是平房,院子多是敞開或者籬笆圍起來的,也有修建了土牆的,磚牆的很少。院子的門多是簡易的,好一點的院門和房門都是傳統的木門,門鎖和門插也都是很容易開啟的簡易裝置。記得人們白天出門晚上o睡覺經常是很隨意的不關門插門,這在當時是人們的常態和習慣。

有人說那是因為窮,是沒啥可偷的,我感覺到的不是這樣。當時的窮是實情,但也不是家徒四壁,每家都是有些值錢的東西的,包括家傳的物品、生產生活工具等日常用品,還有雞鴨豬羊和口糧等。

人們經常的不關門沒有防範意識,是因為很少有東西丟失,是基於相互間的坦誠和信任,是當時具有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安全環境。

歸結起來的原因是一句話:人的心是正的,思想是乾淨的。

其實那個時候偷盜和行為極端的人與事是有的,只是缺乏生存的土壤和環境。那時的人們是非清楚,愛憎分明,敢於仗義執言。

當時盛傳一句名言,“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事發這些人很難跑的掉,揭發出來就會被掛上壞人的標籤成為專政的物件為人不齒,並會殃及家庭和後人,當時有一句形容詞是“遺臭萬年”。

記得那個時候鄉里沒有派出所,也見不到警察,每個村子裡有個治保主任。

不知是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人們的防線崩潰,私慾迸發,榮恥觀扭曲,行為規範失靈。

再去看,家家戶戶的高牆鐵門大鎖,還是高科技裝置的森嚴壁壘。每個鄉鎮的派出所那麼多的公安和治安還不夠用。

好在因此壯大了一個新的行業,拉動了安防產品的迅猛發展,併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產業。

條件好了,法條多了,但人們的心也變了。防防防,防不勝防,讓人迷茫!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會是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記憶嗎?

“日不關門,夜不閉戶”?告訴你真相

“日不關門,夜不閉戶”?告訴你真相

“日不關門,夜不閉戶”?告訴你真相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