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經營哲學家之聖——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京瓷集團)、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盛田昭夫(索尼公司)、本田昭一郎(本田公司),是日本的經營四聖。

他建立的京瓷和KDDI都是世界500強企業。

讀此書時,老人家尚健在。今日驚聞老爺子仙逝,謹以此文來表達對這位企業家、偶像的紀念。

27歲,建立京都瓷株式會社。

51歲,創辦盛和塾,以類似中國古代私塾的形式,義務傳授經營哲學。

52歲,創辦第二電電(KDDI,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

78歲,接受日本政府邀請,出任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會長,第一年就扭虧為盈。

經營哲學家之聖——稻盛和夫

一、曾經的學渣和寒門之子,手中僅攥著一把自配的艱辛金鑰

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西南部鹿兒島,一個貧窮而篤信佛教的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二。一家人靠買鹽、賣肥皂和替人加工紙袋度日。

父親早逝。在13歲時,患肺結核,險些喪命,受佛教“超然物外”思想影響極深的稻盛,在自我修煉中,竟奇蹟般地不治而愈。

戰敗後的日本,一片廢墟,想要找個好公司,優先錄取的是關係戶和熟人子女。農村出來的稻盛和夫,根本沒指望。面對錄取機制的不公,他曾想過加入黑社會,替天行道,整治社會。

幸福來得很突然,他的教授介紹了一個在松風工業當部長的關係後,他進入松風,卻又不得不改行從事無機化學,可成就其事業的,恰恰是這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無機化學中的工業陶瓷。

二、“六項精進”的源頭,是幾次痛徹心扉、震撼人心的心靈洗禮

經營哲學家之聖——稻盛和夫

沒有考上鹿兒島一中的稻盛和夫,幾乎要失學,僥倖進入了私立鹿兒島中學。

在高三面臨畢業升學考的時候,一次是新建校舍的義務勞動,怕耽誤學習的他,又受人攛掇缺席了這次勞動,被老師批評“沒有一點奉獻精神,真自私”後,內心翻江倒海,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還有一次是學校棒球對抗賽,要求每個同學參加吶喊助威,但是球場離學校很遠,得坐電車去。他沒有車錢,決定徒步往返,又被同學抖機靈教他用月票虛晃矇混,結果被查票員當慣犯抓住,月票被沒收,還被通報批評,之後的他,一直堅持徒步上學。

兩件事讓他明白必須嚴格律己,善惡終有因果。

97年剃度皈依佛門,是受他鹿兒島的老鄉——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領袖人物西鄉隆盛“敬天愛人”的思想影響,要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守住一顆清心寡慾的心。

初次化緣,滿腳血泡疲憊不堪走回寺院,見一打掃公園的大嬸,渾身上下都寫滿了貧窮,卻從兜裡拿出100日元硬幣,叮囑讓他買個麵包吃。瞬間全身通電的強烈幸福感直躥腦門,被偉大的愛包圍的暖意,讓他“敬天愛人”、“利己利他”的種子根植內心,善良就是始於點滴的給予。

三、“六項精進”的背後,是傷口上開出的曼珠沙華

經營哲學家之聖——稻盛和夫

①致良知,要知行合一——企業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好人際關係

王陽明的心學,對稻盛和夫的影響很大,這是他形成稻盛管理哲學的基礎。

王陽明說:“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做事要有良知;強調知,更要行,不行不為真知。“理”在人心,“理”化生宇宙萬物。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

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信仰管理=企業管理的境界。

管理=管人+制度+流程。

經營=精兵×資料×激勵。

我們在工作中都經歷過,制度是嚴格的,遵守卻是因人而異的。獎勵機制各種係數的制定和演算法,都精確到小數點後面3位,可是到手的數字卻讓你瞠目結舌,貢獻最小,動手最少,利益最大;付出最多,錯誤更多,收益最小。

上班打卡,有的遲到扣10元,有的20元,有的50元,雲裡霧裡,你根本不知道該遲到多少時間最合算,所以所有的時間就拿去搞不良的人際關係,扣得最少。

看看稻盛經營哲學的做法:

稻盛哲學的核心:創造力=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思維方式:工作心態、精神狀態、個人價值偏好(取值100——+100)

熱情:從事工作時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的驅動力(取值0——100)

能力:先天稟賦+後天習得(取值0——100)

改變思維方式,等於改變心智,人生會發生180度轉彎,可能會朝截然不同的兩個方向行走,正確或錯誤。

有能力無熱情,工作效果一般,甚至不會產生好結果。

能力一般或可能較差,但有熱情且感情投入,工作效果會比天資聰穎有能力的人好很多。

所以京瓷和KDDI的用人模式是,不用一流大學學生,不用聰明絕頂的人,不用背景深厚的人。

不是985、211的大學背景,也會成為白天鵝,野百合也有春天,普通人透過自我磨礪,也會得到極大的機會和提升空間。

②經營人比經營營收更有壁壘——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柔軟之心

企業有最顯著的兩大特徵:企業是一個經營性組織;企業是一個社會性組織。

管理學對“管理”概念的闡述是這樣的: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

今天,對企業的概念,隨時代的需要有了更新,良性的社會組織能對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負責。

經營哲學家之聖——稻盛和夫

還是先看稻盛和夫的故事吧。

1971年,稻盛和夫收購了美國聖地亞哥的一家經營極差的公司,月赤字10——20萬美元 。

美國人一向崇尚自由,管理鬆散,無組織無紀律,自由散漫,這個公司簡直可能變成稻盛和夫的人生敗筆,甚至是塊雞肋。

他徹底摒棄美式經營管理的舊模式,管理層全員換血,重啟可能水土不服日式管理。

當企業的日本管理人員對著所有的美國員工道了一聲“你們辛苦了”的日式謝意後,竟改變了一家日資美企的命運。

年輕的日本管理人員到崗後後,換上一線員工工作服,與美國員工在生產一線同甘共苦,徹底給懶散又官僚的工作氣場作了激濁揚清洗腦。之後,日漸趨於好轉後,稻盛和夫還專門買了很多披薩和員工一起共享用餐時間。親和力、認同感和齊心協力的日式文化也滲透到企業的靈魂中,扭虧為盈。

松下幸之助說過:當你僅有100人時,你必須站在第一線,即使你叫喊甚至打他們;但如果發展到1000人,你就不可能留在第一線,而是身居其中;當企業增至10000名職工時,你就必須退居到後面,並對職工們表示敬意和謝意。

不裁員,讓員工有幸福的歸屬感和足夠的安全感,是稻盛先生一直在經營的事業。

人越多,越要有仁愛之心,越要懂得感謝,這大概就是日本文化一脈相承謙卑恭敬的基因。

孔子在《論語·陽貨》篇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又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儒家思想的精髓在這樣的企業家身上時時踐行,顯得格外的柔軟和如坐春風。

但是我們的工作日常,看到的恰恰是嚴於律人,寬以待己的領導。上行下效,使得上下級間罅隙隔閡很大,裁員的小鍘刀隨時手持亂舞,既不與下屬員工協同作戰,又不瞭解難題的肯綮,反而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員工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毫無歸屬感,企業缺失感召力。

這是一本演講錄+談話錄的合集,沒有任何的閱讀障礙。

季羨林先生是這樣評價的: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讀完此書,不到一年,老爺子竟駕鶴西去,樸實得幾乎談不上文采,而真精神在字裡行間屹立不倒,永存!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