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斯人”還是“是人”?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句話出自孟子所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近日,網傳一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卻整出來兩個版本。

幾十年來,這篇文章一直收錄在初中課本中,而且還是必背課文。之所以會引發廣大網友熱議,就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們都曾經背會過這篇文章。大家都記得,當時背誦的版本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可是,現在的版本卻變成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其實,甭管是“斯人”還是“是人”,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給這樣的人,或者說是給這個人,代詞,特指的意思。

為什麼會出來兩個版本呢?大家都知道,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之前,出版圖書都是採用刻版印刷的。就像八十年代印刷試卷那樣,先刻版,然後一張張的印刷。在刻版印刷之前,古人都是手抄的。還記得“洛陽紙貴”這個典故嗎?晉代有個叫左思的人,寫了一部《三都賦》,大家都覺得好,就拿來抄寫,抄寫的人越來越多,洛陽的紙因此都漲價了。這樣抄來抄去,謬誤在所難免。關鍵是很多錯誤的版本被當成正版流傳了下來。

我個人覺得還是“斯”字比較好一些,可能有著三十多年的情結吧。孟子是山東鄒城人,這裡在夏朝屬於九州中的徐州,其語言和齊魯有一定區別。山東的方言很多,拿淄博來說,臨淄和淄川就差異很大。我懷疑,當時抄錄這篇文章時,由於讀誦者的普通話不夠標準,一部分人寫成了“斯”,另一部分人卻寫成了“是”。

“斯人”還是“是人”?

這幾年,我們的中小學教材出了很多問題。像小學數學課本中的插圖,小朋友們都化身眯眯眼,插圖中甚至出現了猥褻色情內容。前幾天,網傳柳傳志守時的故事居然寫進了福建的小學語文課本。很多人對學生課本產生了質疑。有網友甚至翻出了1992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人教語文課本,發現課文中都是“是人也”。我是八十年代初學的這篇文章,課本早就找不見了,也不必辯駁了。如果是“斯人”改成了“是人”,起碼也已經改了二十年。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