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燕京段氏外科(三十五)樸炳奎治療腫瘤學術思想淺析

樸炳奎治療腫瘤學術思想淺析

王常松

樸炳奎主任醫師(以下尊稱樸老)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臨床及科研工作40餘年,學驗俱豐。樸老治療腫瘤時,倡導病證合參,審證求因,扶正抗癌,標本兼治,並以體質強弱與疾病分期相結合,體現樸老治療腫瘤的科學性和靈活性。筆者有幸跟隨樸老侍診左右,現就跟診的一些感悟,總結介紹如下。

1。尊古不泥,繼承創新參病機

腫瘤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中醫古典醫籍鮮有“腫瘤”病的相關論述,儘管有“石瘕”“巖”“積聚”“噎膈”等類似腫瘤的記載,畢竟不能等同於腫瘤,故目前對其病機尚沒有統一的認識。樸老根據長期從事腫瘤治療的經驗,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提出腫瘤的病機為正氣虧虛,毒邪致癌,倡導腫瘤的發生乃由機體正氣虧虛,虛邪留滯,臟腑機能失調,邪毒內生所致。

中醫學認為,正氣不足是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正氣虧虛要麼來自先天稟賦不足,也可因為年高體弱,或久病遷延不愈,積損正消。正氣虧虛帶來的後果,一方面正虛易感邪氣,另一方面正虛難以祛邪外出,正如《素問·評熱病論》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活法機要》也說:“壯人無積,虛人則有之”。同時由於惡性腫瘤屬消耗性疾病,不斷蠶食人體正氣,使虛者愈虛,從而形成了

“正虛→癌毒→正更虛”

的惡性迴圈;同時,惡性腫瘤患者往往要採取手術治療,或放化療,這些治療方法無疑是祛除癌毒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但不可避免地給腫瘤患者虛損的正氣以雪上加霜,從而為腫瘤後續的浸潤、轉移提供了有利條件。

然而,腫瘤是臨床發展迅速、病情劇烈、病死率極高的惡性疾病,僅正氣不足只能導致虛弱的疾病,並不能直接產生腫瘤,只有癌邪內蘊才是腫瘤產生的充要條件。人體由於飲食失節,憂愁思慮,感受外邪,或稟賦不足等因素,導致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或脾腎虧虛,運化不足,氣化失司,氣機失調,水溼內凝,積溼生痰,痰凝血瘀,痰瘀互結,日久釀毒生癌。所以,樸老認為腫瘤的病理屬性是正虛為本,癌邪為標,癌邪一旦形成,二者互為因果,推動著疾病不斷進展、惡化。

2。健脾益腎,先天后天同調攝

人體正氣虧虛涵蓋五臟六腑之氣血、津液和陰陽的不足,但對於腫瘤,脾腎氣虛才是腫瘤產生的首要內在因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對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均有滋養作用,故李東垣在《脾胃論》強調“人以胃氣為本”;而腎為先天之本,對全身臟腑組織的生理機能都有溫煦和激發作用,是人體生命的源動力。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脾腎虧虛,從而為腫瘤的產生提供了基本條件,所以《景嶽全書·先天后天論》中說:“先天之強者不可恃……後天之弱者當知慎”。正如《景嶽全書》所說:“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之”。

《醫門法律》中說:“故凡治病者,必求於本”。惡性腫瘤的內在根本之因在於正氣不足,故樸老強調“扶正培本”在防治惡性腫瘤中佔據主導地位,並倡導“扶正培本”應貫穿於腫瘤治療的始終。而

“扶正培本”中當以健脾益腎為先,

先天滋後天,後天養先天,先、後天同調,脾腎同治,在治療上能達到二者相輔相成、相互為補的目的。

儘管治療腫瘤當脾腎同調,但並不意味二者沒有側重,樸老通常採取以健脾為主,輔以益腎之品,健脾之方多為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等化裁,常用藥物有人參、黨參、黃芪、茯苓、山藥、白朮、茯苓等,酌加當歸、白芍等以血中求氣;益腎之品多為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益智仁、山萸肉、淫羊藿等,一般選1~2味,以“和”為貴,少用峻烈之藥,同時酌加石斛、生地黃以陰中求陽,以平為期。

3。疏肝和胃,斡旋氣機建中州

脾胃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對人體五臟六腑等各個組織器官都有滋養作用,故《素問·玉機真髒論》雲:“五臟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華佗在《中藏經》雲:“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也”。同時,脾胃位於中焦,通連上下,脾主升,胃主降,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五臟的升降運動無不依賴於脾胃升降氣機的作用。可見,脾胃不僅是人體氣血生成的重要臟腑,還對臟腑升降功能具有調節作用。

但是,脾胃升降功能又依賴於肝氣的條達舒暢的調節,體現在肝主疏洩,調暢氣機的作用,如《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土得木而達”,《血證論》中也強調脾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洩之,而水谷乃化”。由於腫瘤患者對自身病情的恐懼,“談癌色變”,以及焦慮、抑鬱、坐臥不安等心理的改變使患者更易出現抑鬱狀態,故對於腫瘤患者的治療,樸老重視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使肝氣得疏,脾胃之氣得健,有利於緩解患者的抑鬱狀態,增強食慾,改善患者體質。

樸老善用四逆散、小柴胡湯等化裁,疏肝以調暢氣機,適當配伍當歸、芍藥、川芎等,血中求氣,酌加和胃之品,如焦三仙、陳皮、雞內金等運脾和胃,振奮脾胃之氣,共同達到斡旋氣機,疏肝和胃,健運中州的目的。

4。化痰祛瘀,消清適宜去癌毒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客者除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惡性腫瘤是在正氣虧虛的基礎上,癌毒壅結於體內,痰凝血瘀相互搏結而成的有形之邪,病理屬性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故腫瘤的治療應以標本兼治,扶正祛邪為原則,對於癌毒當攻而除之,方可邪去正安,更利於正氣的恢復,但對於攻補的主次則應根據病情的需要而定,總的來說,補不助邪,攻不傷正。

樸老雖為中醫前輩,擁有中醫藥治療腫瘤豐富臨床經驗,但其並不排斥對於具有手術以及放化療適應徵的患者,採用必要的手術或放化療,以緩解機體對癌毒的負荷。

對於體質較差,或術後及放化療患者,此時中醫藥以補為主,攻邪為次,扶正藥與攻邪藥的比例約為7∶3,調理患者虛弱體質,或因手術或放化療導致人體正氣的虧損;對於體質較強,邪氣尚淺者,以攻邪為主,扶正為次,則扶正藥和攻邪藥的比例約3∶7;對於不適宜或不願手術及放化療的患者,體質尚耐受者,當攻補並重,但對於體質極差不耐受攻伐的患者,則單用扶正益氣之品,恐攻伐之品再傷正氣。

總之,樸老倡導“久病當以緩攻,不致重損”的原則。

由於癌毒是因痰瘀互結日久而生,消痰化瘀,解毒抗癌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治法,樸老常以浙貝母、殭蠶、瓜蔞、半夏、山慈菇等消痰散結,以穿山甲、桃仁、三稜、莪術活血消癥,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英、藤梨根等解毒抗癌,同時配合中成藥西黃解毒膠囊、軟堅消瘤片、消癌平片等,湯丸並進,臨床收到很好的療效。

5。圓機活法,重視配伍用藥對

中藥藥對,也叫對藥,或中藥配對,往往由2味中藥按照中醫方劑學的配伍規律,為了達到一定功效的固定組合,是中醫藥處方中最小的配伍單位,恰當地運用藥對,必將大大增強中藥方劑的臨床療效。

樸老在臨床治療腫瘤時,也經常運用藥對,來達到相輔相成、減毒增效的作用。如對於正氣不足,氣陰兩虛的患者,樸老則以太子參配沙參,太子參益氣生津,沙參養陰清肺,對於腫瘤之氣陰兩傷的患者尤為適合;中醫學認為,癌屬於“積聚”和廣義“痰邪”範疇,故樸老以山慈菇配浙貝母,山慈菇消癰散結,浙貝母消痰散結,二者合用能增強消痰軟堅散結的功效;癌毒稽留,氾濫臟腑經絡是腫瘤難以徹底根治的重要原因,樸老常以白花蛇舌草配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土茯苓解毒,二者合用可增強解毒抗癌的作用;腫瘤患者病情遷延不愈,損後天(脾),傷先天(腎),脾腎俱虧,樸老以薏苡仁益配益智仁,薏苡仁健脾運溼,益智仁健脾益腎,二者合用達到健脾益腎,先、後天同治同調的目的,或以補骨脂配骨碎補,補骨脂溫補脾腎,骨碎補補腎強骨,對於腫瘤患者脾腎俱虛及肢體無力者尤為適宜;腫瘤患者往往“因癌色變”,情志抑鬱,故疏肝理氣是腫瘤治療的常用措施,樸老以鬱金配預知子,鬱金行氣活血,預知子疏肝理氣,活血散結,二者同用可增強行氣化瘀之力。除此之外,樸老常用的藥對還有肉豆蔻配補骨脂、橘皮配竹茹、黃連配吳茱萸、白朮配山藥等,在臨床中均獲很好的療效。

6。心理疏導,身心並治重調護

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對患者疾病的影響,早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提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腫瘤給患者帶來的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是巨大且持久的,癌症病患不除,其帶來的心理上的悲觀、恐懼,乃至絕望,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這種巨大的不良精神刺激,往往讓患者心力交瘁、殫精竭力,故腫瘤患者焦慮、恐懼、悲傷、鬱悶等負性情緒極為普遍。因此,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或絕望心理,對疾病的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具有積極意義。

樸老根據腫瘤患者的心理特點,提出在重視機體疾病治療的同時,不可忽視對腫瘤患者心理的疏導,積極幫助患者消除“恐癌”思想,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提高生活質量,他經常很耐心的給患者講解癌症不等於絕症,透過中西醫結合的積極治療,可以做到帶瘤生存,並經常將帶瘤生存的患者介紹給其他腫瘤患者,增強患者間的交流,共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