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早上六點多解說完魯德7-6,2-6,7-5,6-2擊敗卡恰諾夫的比賽,回到家我累得躺在床上一度睡著了。結果第二場男單半決賽轉播裡傳來劉鐘鳴的大喊大叫把我吵醒了。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劉鐘鳴的解說風格很沉穩,我很少見他這麼激動,惺忪睜開睡眼看到了剛才一球的慢鏡頭回放。媽的!真的是一下就清醒了,這匪夷所思的移動能力,詭譎到無法預測的線路,阿爾卡拉斯真是個天才!

那“地才”是什麼?這來自流行歌手蔡依林的一個梗,她自嘲沒有天賦,更多是用盡自己所有努力去拼的“地才”。

天賦和努力,是成功的兩個因素,缺一不可,這個應該是大家的共識。

但我發現在大家的心裡,天賦和努力的待遇還是不一樣的。如果讚美一個人有天賦,我們往往會表達出一種羨慕和崇拜;如果形容一個人很努力,那種感覺更像是欽佩和賞識。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你品品,微妙的情緒差別。

人的天賦有很多種,但是我們區分一個人是“天才”還是“地才”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性格桀驁張揚的可能是天才,溫和謙遜的就該是地才;場上大開大合的可能是天才,嚴謹縝密的就該是地才;暴漲暴跌的可能是天才,穩中有升的就該是地才。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細品之下就是更直觀、鮮明、外在、富有戲劇性和觀賞性的會容易被我們認定是天賦。

所以按照這樣的標準,低調的魯德沒有任何懸念地會被大多數人歸入到“地才”的行列,這樣隨著“天才”阿爾卡拉斯以6-7,6-3,6-1,6-7,6-3力克蒂亞福晉級自己首個大滿貫決賽,這樣一場“天才”VS“地才”的對決就要上演了。

不過阿爾卡拉斯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魯德。因為在納達爾出局之後,阿爾卡拉斯和魯德只要進入決賽,積分都會超過納達爾,有機會成為新科世界第一。而此前魯德僅僅只獲得過ATP250比賽的冠軍,網友們對“水貨世界第一”的攻擊已經洶湧地積蓄在閘口。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現在好了,不論冠軍是誰,都將攜自己的個人職業生涯首個大滿貫登頂世界第一。

阿爾卡拉斯的天賦顯而易見,但在解說魯德的比賽中,其實他有很多特質是讓我非常讚歎的。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解說法網男單決賽的時候,魯德反手的短板被納達爾全面壓制讓比賽幾無懸念,給我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昨天對陣卡恰諾夫,面對對方兇狠的反手對線也是一度失誤連連。但意識到了被動的魯德首先控制住了失誤,進而耐心地相持,最終在首盤盤點上的一分57拍的相持之後,勇敢地用全場第一次的反拍變直線打出制勝分。

這一分反擊成為了比賽的分水嶺,既幫助自己拿下首盤,同時極大地緩解了自己的緊張情緒,把壓力推向隔網相對的對手。這種對於局勢的準確認知,對於戰略的佈局,以及在戰術執行時機的把握。很難說不是一種天賦。

同時能在幾個月內讓自己的發球和反拍取得長足的進步,這種技術革新能力確實也讓人刮目相看。這樣看來,能從一個只擅長紅土選手殺入硬地大師賽和大滿貫的決賽,絕對不可能僅僅是“水貨”的狗屎運,改變和進步才是內在的原因。

這也難免讓人想到德約科維奇在出道時因為四平八穩也被定義成“地才”,但憑藉持之以恆的努力,終究讓人發現了他原本就是“天才”,甚至是超級天才,只是當年的我們膚淺了。

美網第12日:阿爾卡拉斯 VS 魯德,“天才”VS“地才”

需要反思的是,魯德最多也只是相比“超級天才”之下的“地才”,相比更多普通球員和觀眾絕對是無可爭議的“超級天才”。他那進可攻、退可守、緩可拉、急可搶的正拍,無論進攻性還是穩定性都在如今的男子網壇當屬一流。

當一些人試圖去貶低這樣優秀選手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行代入了超級天才的視角,我們為什麼有時會不以自己真實處境的立場評價別人呢?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時候。

但體察自己的情緒,那種暴戾的憤怒更多不是指向球員的,而是痛恨那個沒有天賦,算不得“天才”,甚至也不努力,連“地才”也不配,平平無奇的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