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本文來源公眾號:眼近史

1939年2月,一代文豪郭沫若,在闊別家鄉26年後,終於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在樂山老家,面對守活寡已近30年、頭上根根白絲的糟糠之妻張瓊華,他主動要行“跪拜大禮”,且鄭重說了3個字:“對不起”!

面對結婚後第五天就跑了的丈夫,這26年來的第一句道歉卻顯得如此珍貴。可誰曾想到這句道歉也只是當下的認錯,往後的60年歲月裡,她終究還是一個人守著這份愛情在郭家孤獨地過完了這一生。張瓊華一生與郭沫若只見過三次面,還包括新婚之夜。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原來,1912年的春天,在父母的包辦下,20歲的郭沫若迎娶了22歲的張瓊華。

因為婚前沒有見過面,郭沫若對這個妻子還是有一定的期待,他幻想著妻子能如同百合花那樣清新脫俗,與自己琴瑟和鳴。

新婚夜,當郭沫若滿懷期待地掀開新娘的蓋頭時,卻嚇了一跳:

“怎麼會有人長著一對黑猩猩的大鼻孔?”

而當他低頭時,母親信中的天足也變成了一對三寸小腳。

他失望至極,丟下新婚的妻子,在書房熬了一宿。

後來,郭沫若還在《黑貓》這本小說中,提到和張瓊華的婚姻,就像是“隔著口袋買貓,事先說是白的,可是開啟後卻發現是黑的。”

居然把自己的婚姻比做買貓,把自己的妻子比做黑貓,這是多麼的諷刺和對一個女人的不尊重。

其實張瓊華的相貌遠沒有郭沫若描述的這樣面目可憎,郭沫若的侄女郭琴軒就曾經為張瓊華辯白過:

“我看她相貌中等,不醜,也不漂亮。臉白淨,不黑。鼻子有一點翹,但說不上是什麼‘猩猩鼻’。八爸對她不滿,寫得誇大了。”

面對丈夫的冷漠,張瓊華的淚水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但是她無權選擇自己的命運,只能默默接受一切。

第二天,心灰意冷的郭沫若還得按習俗跟新娘一起“回門”。張家雖是書香門第,但是張瓊華的父親張懷深是個大煙客,郭沫若看著滿園的賓客又是吸鴉片又是賭錢的,對張家愈發厭惡起來。

就這樣,新婚剛過5天,郭沫若以上學為由回到成都。後來為了徹底擺脫,乾脆去日本留學。

郭沫若越走越遠,張瓊華卻只能待在老家等他回來。

這就是舊時代男性和女性的區別,包辦婚姻困不住男性,卻可以困住女性一生。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1916年,郭沫若在一家醫院認識了漂亮護士佐藤富子,他對佐藤富子一見鍾情,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文人浪漫,郭沫若靠著一封又一封炙熱的情書成功俘獲佐藤富子的芳心。

在家人的反對下,佐藤富子不惜和家人決裂,搬到郭沫若家裡,和他同居。郭沫若為佐藤富子改名郭安娜。

郭沫若在享受甜蜜愛情的同時,只能選擇性遺忘獨守空房的張瓊華。

郭沫若在日本期間,每次寄信回家,張瓊華都會到婆婆屋裡。聽完婆婆讀完信件內容後,張瓊華總是暗自落淚。婆婆很清楚兒媳的心境,經常勸說她給郭沫若寫信,張瓊華總是苦笑著搖了搖頭。

可內心的苦悶還是要發洩,張瓊華最終還是鼓起勇氣讓人代筆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至於婆婆讓她提示郭沫若帶接她去日本,張瓊華很隱晦地在信中說道,“來日本之事,千里迢迢,妻年輕婦女似不便拋頭露面,落別人之議論,我夫臉面又存於何地。”

張瓊華的這封信,郭沫若沒有單獨回信,只是在給弟弟信件中寫道,“八嫂(即張瓊華)來函也讀悉,願弟為我傳語,道我無暇,不能另函,也不必另函,尚望好為我侍奉父母也。”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郭沫若沒有任何安慰張瓊華的話,只是讓她在家裡好好侍奉父母。

1937年,郭沫若拋棄了他的日本妻與子,不辭而別歸國。 郭沫若回國後遇到了在報社工作的於立群,他被於立群身上的才華吸引了,於是在回國的第二年就和於立群舉行婚禮,完全沒有考慮到在日本的撫養五個孩子的佐藤富子和在老家替他盡孝的張瓊華。

1939年2月,郭沫若老父病重,在政壇平步青雲、擔任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帶著於立群衣錦還鄉親自探望。

回到家鄉後,眾親友都爭相跟志得意滿的郭沫若言談,只有張瓊華躲得遠遠的,像一個傭人那樣不敢大口喘氣。

她仔細打量著自己的丈夫,自己生命中最重要卻匆匆離去的男人。他比過去更加英俊、灑脫,昔日那個長袍少年已經成為一個西裝革履的英俊軍官,身邊還有一個亭亭玉立、光彩照人的摩登女郎。

病床上的父親何嘗不是時刻盼望著自己的兒子歸來,郭沫若回來了,張瓊華終於能夠有所依靠了,這是父親一直無法放下的事,兒媳為郭家所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裡,郭沫若離開後,張瓊華將郭沫若的所有物件都小心珍藏,父親自然要為這位兒媳打抱不平。

早在七年前,郭母就立下了遺囑,希望郭沫若善待郭氏兒媳,得此公婆,張瓊華感激不盡,即便婚姻不幸,也算有所寬慰。

郭沫若又何嘗不知道張瓊華的付出,他從未享受過一日身為人妻的快樂,多年來,郭沫若遠離家鄉,張瓊華便代替郭沫若孝敬父母,操持家事,將家中料理得井井有條,實屬不易。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郭沫若在樂山的臥室

雖然拜過天地,雖然等了26年,她終究是他的局外人而已。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郭沫若從父親以及家人口中得知,這26年來張瓊華為郭家所做的一切時,他的心裡還是有了一絲波瀾。

給她一段正常的婚姻是不可能了,最後為了表示對張瓊華二十六年來侍奉父母的勞績和謝罪之情,她對張瓊華行了家鄉最大的跪拜之禮。

但這一跪,也無法彌補張瓊華的付出和悲涼的命運,但對於自己的經歷和郭沫若的選擇,張瓊華沒有過怨言,她只說:“

這一切都是命

!”

郭沫若文采斐然,家中清貧,張瓊華獨自一人難以生存,臨走之時,郭沫若特意寫了兩首詩送給她,讓她在危難之際換些錢財,維持生計。

1939年7月,郭沫若的父親病逝,郭沫若帶著於立群和剛生下三個月的郭漢英連夜回家奔喪。

情敵見面,卻未見絲毫眼紅。

張瓊華主動把自己居住多年的婚房騰出來,讓給了郭沫若和於立群。

她還從市場上買來鮮魚活雞,親自下廚,給尚在哺乳期的於立群催奶。

她抱著小漢英,笑著對廊簷下玩耍的侄兒侄女們說:看,你們八爸給我帶回來的媳婦和孩子。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喪事辦完以後,郭沫若離開前,張瓊華堅持一定要去送他。也許在張瓊華心裡,隱隱是知道此生難再見的。

那天,飛機起飛後,她抬頭仰望著飛機遠去的方向,呆呆地佇立了許久。

父親去世後,郭沫若把分給自己的一份祖業留給了張瓊華,從此再也沒有回過沙灣

後來,張瓊華也去北京找過郭沫若,但是一心想見丈夫的她,被郭沫若以國事繁忙為藉口,

拒絕

見面。

張瓊華在郭沫若下屬的陪伴下,逛了許多名勝古蹟,臨別時什麼也沒買,唯獨帶了些小小的紀念品,

獨自一人

回到了樂山老家。自此,她再也沒有見過丈夫。

此後的張瓊華便獨自一人生活,花光了郭父留下的家產後,把家裡能賣的都賣掉了。再後來,她便靠著丈夫每個月寄來的生活費生活,“寄錢”成了這對夫妻

唯一的聯絡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郭沫若去世後,因需要對郭沫若的舊居進行對外開放,需要將其生活的器具帶走,張瓊華最後一次將自己儲存了60多年的床櫃,

仔仔細細

擦拭

一遍,並告訴來者要

好生保管

1979年,首屆郭沫若學術討論會在樂山舉行。郭沫若和於立群生的兩個女兒庶英和平英應邀出席,會後她們特意去看望了張瓊華。

當庶英和平英拉著老人的手,親熱地呼喊著

“媽媽,媽媽”

時,張瓊華先是愣了一下,待侄媳婦魏蓉芳說明偎依在她身邊的,就是八叔的親生女兒時,她瞬間淚如雨下,撫摸兩個孩子的面頰,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結婚五天出走,5年僅回一封信,時隔26年歸家,向髮妻行跪拜大禮

1980年6月,這位慈祥、和藹而又不幸的老人悄悄告別了人世,享年90歲。張瓊華這一生活了九十歲,其中有六十八年都在獨守空房,她這一生是苦難的一生,她本人也是那個年代眾多大家閨秀的悲劇代表。

很多人得知張瓊華的故事後都覺得難過不已,她的悲劇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於郭沫若的薄情和濫情。而另一方面,張瓊華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在“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落後思想下,當時無數女子沒有權力也沒有能力去謀求自己的幸福,只能將自己的人生完全禁錮在一段失敗的婚姻當中。時至今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早已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拋棄腐朽的思想,樹立正確的觀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