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布達拉宮"一一陽山學發公祠

在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大禾崗村,有著這樣一處宏偉的建築群。

它背靠連綿的青山,前繞小溪流水,坐西南朝東北,青山綠水,一馬平川,總佔地面積約10941平方米,面寬90。8米,進深120。5米。

它整體分前、後座及東西兩廂三部分,內設住房182間,規模之大可容納幾百人。

其建築風格中西合璧,不僅有鮮明的客家圍屋結構,還有堂皇的西方宮殿的外部裝修風格。

它,就是學發公祠,因規模宏大被稱之為粵北“民間皇宮”,更享有廣東“布達拉宮”美譽。

學發公祠見證了多少故事?

《廣東印記》帶你走近

這座享有“廣東布達拉宮”之美譽的藝術建築

一起領略它的古老風情

愛國華僑 為父建宅

學發公祠最初建於1923年,歷時12年,最終在1935年建成,是愛國華僑朱海均為紀念先父而建的宅院。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廣東布達拉宮”——學發公祠(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學發公祠是這片土地上百年來的“見證者”,它的每一磚每一瓦,都承載著家國情懷,散發著歷史的餘溫,而在其中所蘊含的傳統優秀民風和濃厚文化氛圍,更是對每一代當地人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俯瞰學發公祠(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學發公祠的建築結構

學發公祠由前座、後座及東西兩廂三部分組成。

前座是平房磚木結構門樓,後座由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主樓及兩槓橫屋組成,前低後高,連成一體。前座樓房屬中國傳統建築模式,置七門,正門為中堂,輔門為側廳,且門框俱用上等石料鑲邊,並刻聯。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學發公祠前排部分(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從門口進去,彷彿進入迷宮一般。公祠內部房間多,廳堂多,門更多。房與房之間相通,廳與廳之間相連,每個廳中都採用天井用來通風和取光,使得內部也有非常不錯的採光率。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學發公祠內部

學發公祠的建築藝術

學發公祠的主樓上有蓋桁角和封火牆,

有著嶺南傳統祠堂建築肅穆端莊、規整有序的特點,又有西方建築的浪漫氣息

。這不僅表現在主要使用從香港引進的紅毛泥、鋼筋等建築材料上,更多表現在西方建築工藝造型上。

學發公祠主樓的廊、柱、頂、窗、門大量採用了西方建築樣式。房屋的門楣以及窗楣的壁畫、泥塑的圖案、花紋都明顯吸收了西方建築藝術的圖案,每層樓都設左右兩個迴廊天井並採用綠陶瓷作圍欄,木板上鋪設花階磚,充滿著濃郁的西洋風情。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學發公祠中的西洋風情(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學發公祠的樓頂還設有平臺,中路平臺頂部的裝飾圖案又有伊斯蘭建築的神韻,十分精美獨特。

客家圍屋在建築上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都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佈局規整。學發公祠也不例外,除具有客家建築連體排屋的鮮明特徵外,還大膽地引入西方的建築風格。使得學發公祠在它的那個年代充滿了前瞻性。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學發公祠的客家建築特色與西方建築特色的融合(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學發公祠在1987年6月被列為“陽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

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85年,朱海均先生之子朱漢湘從馬來西亞第一次回國觀光,他目睹了家鄉的巨大變化,心情非常激動,感慨萬千。在他父親朱海均愛國愛鄉精神的激勵下,在落實僑房政策時,自願無償地將面積為5659平方米的學發公祠後座捐贈給陽山縣人民政府。

青山綠水中隱藏著一座廣東的

朱漢湘自願無償捐贈牌匾(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