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詩是有韻的文”,這句話很多詩詞愛好者都會說,無論是習平水韻,還是新韻,對這一點是不否認的。當然,提倡無韻無律分行文的“現代詩”者除外。

詩為什麼要押韻?

一:因為規則。

二:易於記憶。

三:利於吟唱。

四:合於音律。

看這篇文章前,咱們先來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詩為什麼要押韻?不押韻不行嗎?我就不喜歡押韻,我就喜歡亂寫。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①,因為規則!

當然,如果你非要抱著這個觀點,那不用反駁我,也不用看下去,因為的確沒人能強迫,別人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當然,你也沒有理由再用下象棋的套路去找人下圍棋;更不應該用打籃球的招式去找人踢足球。要玩就只能按傳統行業規矩玩,要麼你就只能自己玩象棋式的圍棋,或用手射門,用腳投籃。

說這些廢話是為了辯證詩為什麼要押韻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規則”。各行各業都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天地還有經緯度呢,人體還有基因鏈呢。一切事物本就跳不出“道”之約束,而這些規則就是詩之“道”也。

所以,我將詩為什麼要押韻歸為第一個原因,規則!這不是光約定俗成的“規矩”,是“規則”,是寫詩必須要遵守的規則!

②,易於記憶!

當然,詩為什麼要押韻,還並不止這一條看似玄之又玄的道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才促成詩必須押韻才好,那就是易記易讀。

讀過書的朋友們,都再回憶一下。你讀書時,是背一篇現代文章簡單,還是背一篇有韻的文言文簡單?是背一首無韻的現代詩簡單,還是背有韻的古詩詞簡單?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的《陋室銘》,應該都讀過吧?這篇文章是不是特別好記?為啥?因為其就是有押韻,讀起來才朗朗上口,讓人很容易就記住了。

③:利於吟唱!

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古人“結繩記事”,可你知道嗎,光結繩真能記住幾百上千年的事?不可能的,其實古人還是得靠“歌謠”來傳遞這些歷史資訊的。

這“歌謠”的內容,為了易於吟唱,易於記住,就不可能太長,就不能太多字,就不應太拗口。

所以,“詩”就這麼樣出世了,所以詩也又叫“詩歌”!

說到歌,大家的發言權就多了。不管會不會寫詩,歌總聽過吧?不會唱難道還不會聽嗎?

好聽的歌,一聽就能跟著哼哼的歌,你理一理,是不是一句後面的字,都是同一個音的。

我吹過你吹過的風

這算不算相擁

我走過你走過的路

這算不算相逢

這首歌歌詞很長,能記住的,估計都是音樂發燒友。一般人也就記住了這兩句,為何?因為還是這兩句押韻順口。

④:合於音律。

音律:是在長期的音樂實踐發展中形成的,音律有多類,而人們熟知的主要音律有《純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 三種。

其中《十二平均律》也叫《十二等程律》目前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

而發現《十二平均律》的人估計各位都想不到是誰吧,他是明朝皇族世子朱載堉。

朱載堉發現這《十二平均律》是從中華各代詩詞作品中押韻現象上,經過計算得出這一在音樂領域偉大創舉的。如果你知道如今的“機械波”,鋼琴,電子琴,等是依據這一發現而能彈響的話,你是不是感覺他好哇塞!白馬王子加音樂天才啊,比那李雲迪高几個雲頭了。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開門見山,一起學習。

說了這麼多,寫了上千字,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寫詩必須押韻”!不壓韻可以不稱“詩”,為何要“掩耳盜鈴”呢。以前寫段子的,寫說說的,寫散文句,寫雞湯文的,都沒人稱自己寫的是“詩”!

這幾年詩詞大會,一下子遍地開花,全國到處是“詩人”。尿個尿,吃根黃瓜都成詩人了。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說完了押韻的問題,再來討論新舊韻的問題。

舊韻,根據現實使用情況,一般指《平水韻》與《詞林正韻》。《切韻》、《唐韻》、《廣韻》、《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平水韻》、《佩文詩韻》、等都屬於切韻音系的韻書,屬於古韻。

《中原音韻》、《洪武正韻》是根據當時的“中原雅音”來編寫的,雖不是切韻音系,但使用者較少,則彈劾也較少,《平水韻》則是被噴的主要物件。

新韻,是1941年由黎錦熙先生主編,國民政府頒佈的《中華新韻》為最早版本,(俗稱18韻)。

此後流行較廣的版本,有1965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詩韻新編》;有中華詩詞學會前會長孫軼青先生在2005推出的《中華新韻》(俗稱十四韻);1986年白雉山先生編寫的《漢語詩韻》;2016年湖北詩詞學會編寫的《詩詞通韻》;2017年程寶慶先生編寫的《漢語新韻》等。

來看看一位頭條批《平水韻》的條友發言吧!

先生一片苦心。今人寫古體詩詞用古韻只是

裝高雅

,並無積極意義。試問今日之用古韻者,有誰能讀出讀準古音來?如果押了韻卻不能讀,押韻目的何在?試問作詩者即使能讀出聲來,又有誰聽得懂,

聽得順耳

。押韻而聽不懂聽不好,這韻究竟為什麼?再試問,當今讀者有幾個人識得古韻,又有誰有那個閒心,翻翻古韻書,切切古韻到底讀啥?押了韻沒人會讀,這個韻不是扯蛋是什麼呢?再再試問,

用古韻的人,能保證非韻腳,全篇都用古音古韻嗎?如果不能,只是在韻腳字上用古韻,這個詩新舊雜揉,是個什麼玩意兒?

我們寫詩是今人寫今人讀,不是為古人寫,何必非拾古人牙慧呢?語言在發展,全國都在實行普通語,非得搬出消失的古音來,除了故弄玄虛而外還有別的嗎?如果有那個精氣神,還不如多在詩意詩境詩情詩味上下下功夫,用了古韻,寫出的東西乏意無境寡情絕味,又有何用?白瞎了真功夫!可悲!

這位詩友問的問題挺給力,雖然從其言論中可以看出,他的詩詞水平高不到哪去,但他的提問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揭開迷霧,詳細分析。

今天,我們就這位詩友的問題來討論一下,新舊韻的各自特點及缺點。

先說《平水韻》吧,《平水韻》是由其刊行者劉淵原籍為江北平水(今山西臨汾)而得名。平水韻依據唐人用韻情況,把漢字劃分成106個韻部(其書今佚),是更早的206韻的《廣韻》的一種略本。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出韻、錯用。清代康熙年間,後人所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才是今天廣為流傳的《平水韻》一書。

從這個百科詞條中,我們可以看出,最早的《廣韻》有206個韻部。韻部越多,劃分得就越仔細,押韻越嚴。後來的《平水韻》只有106個韻部,裡面的一冬二東,三江七陽,九青十二侵,一先十四鹽,一般現代人是很難分得開的,因為按現代讀音,這些字的韻母都相同,可偏偏不在一個韻部。別說不熟悉的初學者,就是我等常用平水韻者,也只能每部韻記得著幾個常用字就非常了不起了。

按這種思路,劃分越仔細的韻書,應該越分得開。

而新韻簡約到了十四部,

中華新韻(十四韻)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開 ai,uai。

五、微 ei,ui (ue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io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ien),un(ue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ieng),ong(ueng),iong。

十二、齊 i,er,ü。

十三、支 (-i) (★)零韻母

十四、姑u。

從這個筒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新韻》將很多發音並不同的字,強行揉雜在一起,使人讀來比平水韻更不押韻。平水韻是將一些讀著相同的韻分開了,而新韻卻又將讀音不同的揉在一起。

不信貼兩首此位批評平水韻者的新韻詩,大家讀一讀就明白了。

看圖作詩,題野狼行獵圖

黃草白林任橫行,ing

神威異類入圖騰。eng

血口敢吞牧羊盡,

金睛不畏恨眼紅。ong

嗜殺月下惡無罪,

禁獵法上書有名。ing

寧死荒丘拒化狗,

縱生豪門亦肉羹。eng

誰普通話標準的,請朗讀一遍試試,這行,騰,紅,名,羹的,我反正是怎麼讀都讀不出一個調來。完全就不押韻,押韻的最基本意思是,每個字的韻母必須是同一個韻母,這樣讀來才在一個聲線內。

詩的好壞我就不講了,因為本文是討論新舊韻的問題。從這位推崇新韻盲目貶低平水韻的詩友作品上解讀,其實,新舊韻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真正的詩家,應該懂得自我規避這種現象,更不可能如他所說,將新舊韻混押,或是串在詩句中。

如果大家覺得平水韻真難學,那在學習新韻時,也不應“不求甚解”只會照翻韻書。如不翻韻書,誰會把行,騰,紅,名,羹,放一起來押韻。像這種“丟了嘴說鼻子”的行為,難道不好笑嗎?一邊批寫平水韻的人迂腐,一邊又裹足不前,只會照翻別人錯誤的書藉。

其實要解決這問題並不難,我們久習平水韻的人,大多數也在自我施行,就是同一作品擇韻腳字時,儘量找同韻母的字。除了古仄韻字,其它新字按今讀音一二為平,三四為仄來用即可。詞林正韻在這方面就比平水韻更合理!

平水韻看似韻部多,複雜難記。但日常寫作,誰會用到那麼多韻腳,每部記個十來字就足夠用了。而且可以結合普通話來記,這個劃重點。記住!

數字中,從一到億隻有(三,千)兩字為平,其餘皆仄。

顏色中,只有紅黃藍青為平,餘者皆仄。

方位中,只有(前,中,東,南,西)為平,餘者皆仄。

古仄聲字簡易表

古仄聲字簡易表古仄聲字:

第一, 陽平聲(二聲)的字中,凡是聲母為b、d、g者,基本都是古入聲字,即仄音。如白、達、得、狄、蹀、鐸、隔、國等。

第二,陽平聲(二聲)的字中,凡聲母為j、z、zh者,都是古入(仄)聲字(古仄音)。如績、鑿、激、極、質、直、哲、雜、澤、札、濁、足等。

第三, 讀音為fa、fo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發、佛、罰、法等第四,聲母為b、p、d、t、n與韻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餘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別、瞥、滅、跌、牒、鐵、帖、躡、涅等。第五,

第五,凡聲母為k、zh、ch、sh、r與韻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闊、廓、酌、濯、說、碩、弱等等。

第六, 凡韻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餘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雪、學、月、約、決、覺等等。

第七,凡聲母d、t、n、l、z、c、s與韻“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古仄音)。如策、得、惻、德、勒、訥、責、則、澤、忒、瑟、色等。

詩為什麼要押韻?新韻並不比古韻完美,還需重新編排

成長的道路還有很長,我們一起加油!

中國詩歌一直是有韻律的。雖然先人直到南北朝時期,才從梵語的輸入中發現了聲母、韻母的區別,但先人仍然憑藉直覺;在 《詩經》 、《楚辭》這樣詩歌的源頭,便整理出了聲律和協的押韻詩篇。後人能整理出先秦以來漢民族語言發音的整個變遷情況,有韻詩歌是居功至偉。本人也多次講過,別一棍子打死“格律”。中華詩詞,尤其是格律詩詞,是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融在我們民族血液裡的“根”!

卷後語:

我們無論習哪部韻的詩詞愛好者,應該要懂得如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如何“集百家之長,引百花齊放”。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辦法,別人雲亦云,盲目地跟風批這批哪。你們有批評精神是可嘉,但在批判前一定要將專業學好,批評不是亂噴,是要能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方法才行。如改進不了,那還不如保守,至少不會成“邯鄲學步”者。

那些天天揪著平水韻不放者,如果真要創新,就應該像我以前曾講過,先去學學聲樂,五線譜什麼的搞懂了音律,再談如何用韻,如何自度詞曲。宋詞中能自度詞譜的,那個不懂音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