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修行人悟道以後,該怎樣迴歸平常生活

詩曰:未煉還丹莫入山,山中內外盡非鉛。此般至寶家家有,自是愚人識不全。

修行人因為感到塵世浮躁,虛華不實,所以遍訪名山,尋師訪道。當他尋訪到明師以後,就會隨師入山,苦修大道。

修行人尋訪到的明師可能並不是出家人,很可能就是社會上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普通只是就他的身份和外表而言。他的內在修養卻已經達到了悟道見性的境界。這樣的人雖然外表平平常常,但卻是真正的修行明師。

修行人悟道以後,該怎樣迴歸平常生活

修行人隨師入山,所入的山並不是現實中的深山老林,古廟道觀。而是自己心中的智慧之山,靈明之山。修行人在明師的指導下,忘情絕念,清靜內心,損之又損,心不住相。透過在紅塵俗事上的反覆磨練,精心淘洗,才能放下妄想,開啟本來,自見本性。這時候我們就說他已經修道入門,悟道見性。

然而,悟道見性只是修道剛剛入門而已。入門之後,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並不是開悟之後,就從此萬事大吉了。

修行人悟道以後,該怎樣迴歸平常生活

修行人開悟見性,自見本來面目,就是打下了修行的根基。古人說,得其一,萬事畢。又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達到開悟的境界,就標誌著修行人在修行這條路上已經獲得了自性的慧光指引,不需要再跟隨師父住山修行了。他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的體悟大道,積累功行,以求達到更高的修為境界。所以,當修行人見性悟道以後,師父就會讓他下山,到社會中過正常人的普通生活。這就是所謂的“藝成下山”。

修行人開悟見性的過程,其實就是煉己築基的過程。當修行人見性悟道的時候,其實也就是丹基築成,內丹凝結的時候。張三丰祖師說,學道最難者在於築丹基。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養親,做幾年高士大儒。這裡指的就是修行人藝成下山的事情。

修行人悟道以後,該怎樣迴歸平常生活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修行人藝成下山以後,該怎樣融入社會,迴歸普通人的生活呢?

實際上,大道無形無名,無色無相,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人悟道以後,也就是心裡面不再執著迷惑而已,並沒有得到什麼具體的東西。所謂悟道見性,指的是心中覺悟了自己的本性。這個本性與天地萬物的本性相通,故曰大道。老子曰: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故名得道。得道的境界比悟道更高。得道尚且無所得,悟道就更是無所得了。

修行人悟道以後,該怎樣迴歸平常生活

所以,修行人悟道以後,下山迴歸普通人的平常生活,其實也就是繼續做自己以前的工作。如果自己以前是做生意的,那就繼續去做生意。如果以前是在菜市場扛菜的,那就繼續去菜市場扛菜。如果以前是做技術工作的,那就繼續去做技術工作。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從此以後不可以再動男女感情,只能單身過一輩子。否則悟道見性就會全部化為虛幻泡影。自己也會倒退回悟道以前的境界,而且比悟道以前更加煩惱和痛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