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的由來

西寧,東關大街路南的清真大寺,塔尖高聳,從東邊來首先映入眼簾,告訴人們,這裡是穆斯林聚居之地。依據傳說,東關清真大寺始建於明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洪武十三年(1380年)前後,明太祖朱璋分封輔佐他開國有功的回族將領沐英(安徽省定遠縣人)為西平侯,鎮守甘青地區,期間西寧衛土官冶氏和部分回族上層透過沐英嚮明太祖奏準於西寧衛城之東關建寺,得準。該寺珍藏有朱元璋御筆親題至聖“百字贊”。當時寺院佔地僅2。8萬多平方米,初建大殿1座,宣禮塔1個及碑亭院等。寺院建成後,曾長期由冶土司家族控制,明代史料中曾提及崇禎時有西寧“掌教冶秉乾”參與鎮壓馬安邦起事,此冶掌教估計就是東關清真寺的掌教。至清代同治年間,花寺門宦太爺署西寧知府馬歸源,曾經以大寺作據點,統一教權,並坑殺了臨洮教派數千人。後來,清軍攻佔西寧,清真大寺遭到損壞,民國初年馬麒、馬麟多次擴建,始具有今日規模,被稱作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大寺正門主樓,高達3層,正門設五門,前門與原中五門及大殿成一軸線。正門主樓兩側建成高達45米的宣禮塔高聳霄漢。正門前闢有廣場,設花壇,建十一級臺階。寺北側臨街為高6層的商貿綜合大樓。南端為5層樓,內設教室、宿舍、會客室、餐廳等。廣場頂端正對門樓的是宏偉壯觀、宮殿式的大殿。這座大殿面積1100多平方米,可以容納3000 餘人進行禮拜。磚木結構的大殿四壁青磚到頂。內部雕樑畫棟,融阿拉伯、潑斯等國古興圖案紋飾於一爐。大殿的脊心,豎立看二蕁金碧輝煌的鍍金鼎,是甘肅拉ト楞寺代蒯麻教和藏族群眾贈送的。挺立在大殿四周的大圓柱,是互助佑寧寺割愛所贈的,這是漢、回、藏、土各民族世代友好的見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