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引子

民間有句俗話,叫做“老子天下第一”!你一定如雷貫耳吧?甚至也說過,雖然有些自大輕狂的意味…但是,你知道此話與商朝創始人商湯有直接的淵源嗎?…下面咱們就談談此事!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透過銘文解讀,長子其/戈丁/商湯/丹朱/上甲微是一人!

根據《史記》記載,“契至湯八遷,從先王居,湯始居亳”,契死後,由昭明繼位,傳至十四代,由太乙繼位,這就是成湯(後稱商湯),故商湯是黃帝第17代孫,契14代孫,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同樣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武王姬發為周棄16代孫,黃帝第19代孫…那麼問題來了,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表》(1996~2000年發表)指出:

商湯滅夏~武王伐紂時間為:公元前1600 ~1046年,共17代30王500多年曆史…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那麼史記卻記載商湯與周武王只差兩代時間,如果按照一代50年計算(平均值),兩代時間大致為100年左右…兩者相差近400年時間(14~15代),這可能嗎?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除非,商湯升至商契/伯益或丹朱一輩(黃帝第4~5代孫),或者周武王先祖周棄下降至商湯一輩(黃帝第14~15代孫),也許可以補足400年時間…但是,商湯的13先王呢?商湯滅夏呢?夏代17王呢?“湯放桀”呢?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史記殷本紀》記載,湯13先王客觀存在,只是遺址尚無!王國維/陳夢家等大師對甲骨卜辭考證商湯17代30王也是客觀存在,只是稍有誤差,遺址在殷墟西北崗王陵大墓內,但破壞嚴重。

同樣,《史記周本紀》(包括周典)對周先王世系,記載得也明明白白,遺址在關中盆地一一對應,包括石峁/太平/周原/斗門/豐鎬等地…

所以,目前的核心問題是解決湯13先王遺址問題,及尋找文物並破譯13王銘文問題…為此唐際根教授開始執行“商丘計劃”(二期),我則另闢蹊徑,開始解讀銘文工作…

“長子口”銘文解讀

時間回溯到1986年,考古學家張光直髮動了“商丘計劃”,以期在商丘地區尋找到商湯及先商13王遺址,但沒想到20多年過去至今沒有結果…而1998年周口鹿邑在“清理太清宮遺址”時,無意間在太清宮隱山上發現了一座人稱老子墓的“長子口”大墓,反而揭開了塵封千年的商湯隱秘…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長子口”墓內的青銅器銘文分析,應為“長子”“長子口”“戈丁”等,其中出現最多的是“長子口”,在七八件銅器上都有發現,說明“長子口”就是該墓的主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傳世的“長子”銅器較多,早幾年在湖北黃陂(盤龍城)曾出土“長子狗”鼎。但在豫東出現尚屬首次。考古專家經過分析推斷,認為此次出土的器物時代較早,鹿邑可能是長氏較早活動的地域。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透過銘文對比分析,“長”字為殷墟亞長形象,指“持杖之戴羽酋長”;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子”字為商姓,指商契本人;“口”字為鼎形,是金文“其”字,漢字即啟義!代表二里頭其鼎,所以長子口即長子其,代表“契子繼承王鼎”義,說明長子口墓主人是殷墟亞長直系,時間明顯早於殷墟時代,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長子口”墓出土的青銅三戈”與河北易水出土的“祖父其”三戈一脈相承,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佐證鹿邑“長子口”即是“長子其”,與易水“祖父其”銘文一致,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解讀湯13先王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商湯如果是丹朱!和契就是叔侄關係!因為史記記載丹朱是堯子契侄,並不是契14孫關係…那麼王國維的判斷就不對了,而湯13先王就另有說法了!

根據銘文解讀及史記“契至湯八遷”綜合分析,我認為13先王應是六卿(伯位)六祖!六卿包括:

甲骨文“契”指商契造字名號(宰豐),“昭明”指治水成功受啟(司其),“相土”為馴馬(司馬),“曹圉”為僕牛(司戲),“昌若”為植稷(司農),“冥”為祭祀(司空),“振“為天文(司辰)。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六祖包括:“上甲三抱二示”,即商湯6祭:上甲少昊(微),一抱堯(丙),二抱舜(丁),三抱禹(乙),二示契(壬)益(癸)…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湯卜辭只祭13王中的後6王的原因了。

為什麼“老子天下第一”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公元前1600年左右(竹書紀年稱1628年),商湯繼位於宋州(南亳鹿邑),後西遷偃師商城(從先王居),在安陽殷墟(北蒙)盟誓,鑄司母戊鼎祭婦好墓(契祠),然後南巡湖北盤龍城追舜(桀)未果,最後死葬周口鹿邑(歸德城)“長子口”墓中…在黃河中下游13年轉了一大圈!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唐朝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十分直接明白:“亳,偃師城也。商丘,宋州也。湯即位,都南亳,後徙西亳也”!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那麼,這和“老子天下第一”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史記》記載,商湯姓子名履,又稱武湯、成湯、商湯;甲骨卜辭中稱作成(戈)、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他是契的十四代孫,商部族首領主癸之子。

根據《詩·商頌·殷武》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商湯在商頌中自命“武丁孫子”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長子口墓出土了“戈丁”銘文,漢字即“武丁″!是《國語》“武丁孫子”之商湯名號之一。由於商湯滅夏,他廢除了夏代氏族禪讓制度,興起了父子王權傳承製,故史稱長子制或嫡長子制…民間俗稱“長子天下第一”…

但隨著時代變遷(周人滅商,殷人四遷),後人漸漸不知鹿邑老君臺(箕子臺)即商湯墓,也不知商湯名號“長子其”,更不知丹朱即商湯本人,道德經乃丹朱所寫…所以漸漸訛長為老,訛其為口丹,故有張家口/周口/長子丹朱/老子丹之稱呼…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河南鄲(丹)城有箕子臺遺址,鹿邑有太清宮和老聃(丹)臺遺址,民間有丹朱造弈傳說,周口有布老虎風俗,淮陽有太昊伏羲信仰,河北有戰國燕子丹及契丹蒙古之祖地易水燕下群墓遺址,都是殷商(燕趙)遺風…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記中的湯滅夏

據史記記載,商族部落興起於黃河下游,相當於現在的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從始祖契到湯,曾先後遷居八次,至湯將商邑擴建為亳,稱之為亳邑。夏末自孔甲始,荒淫無度,力量漸衰,至桀時更甚。湯定居於亳,為滅夏之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湯初以伊尹﹑仲虺二相共同輔助國事,又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以及夏的聯盟韋﹑顧﹑昆等部落方國,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伐夏。湯與桀大戰於鳴條,桀大敗。此後三千諸侯大會,湯時為諸侯,被推為天子。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史載,湯建國後,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作了《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減輕徵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對那些亡國夏民,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湯注意“以寬治民”。《詩·商頌·殷武》稱:“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因此在他統治期間,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使商的勢力擴充套件至黃河上游,成為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十三年後,湯卒。因其長子太丁早殤,由次子外丙繼王位。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有名無實的“盤庚徙殷”

不過,根據“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分析,商湯首先在亳建都,至仲丁,湯後十位君王都立都於亳…但在仲丁時期,被迫西遷至隞地,仲丁之子河亶甲又遷相地,商朝進入“九世之亂”,直到盤庚遷殷(河南安陽)才最終穩定了長達270多年。根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凡二七三載,更不徙都”分析,自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帝辛亡國,經歷8代12王273年,安陽殷墟一直是商代都城。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殷墟存在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時至今日,竟然沒有發現盤庚大墓和銘文呢?

無論西北崗和花園莊,還是小屯村和武官村,乃至於殷墟宮殿區和洹北商城,甚至婦好墓和亞長墓…青銅器一件件出土,琳琅滿目;甲骨文一片片出現,風格迥異;商王墓一座座出世,豪華大氣;金銘文一處處出顯,王侯將相…自始至終,我們也沒有發現期盼中的盤庚大墓及銘文…這不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嗎?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也許有人會問,婦好不是殷墟主人嗎?我說,她僅是22代商王武丁貴妃,盤庚孫媳婦!而且佔據宮殿區卻沒有屍骸,不知是“冥嫁”先公?還是德不配位?還是鑑定不準?…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又問,亞長不是主人嗎?我說,時至今日,也沒有史物銘文證明他是誰!而且俯身而葬,獨此一例…難道是死於非命或者沒臉見祖宗?而且我反問大家,殷墟甲骨文真是殷人創造的嗎?

一,殷墟甲骨文忽然出現在殷墟,形態已經十分成熟,為什麼沒有發現中早期形態?

二,為什麼殷墟除了婦好墓及甲骨坑之外,其他商墓均已破壞且並無甲骨文殘片?

三,周原甲骨文和二里崗牛肋骨卜辭與殷墟甲骨文是什麼關係?

四,為什麼三星堆3200年卻和二里頭3800年一樣沒有甲骨文?…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史記》記載,武王滅商時,曾封紂子武庚於殷。武王死後武庚叛亂(三監之亂),周成王派周公旦率兵鎮壓,並把殷民遷徙到今日商丘(古稱宋州)以“續商祀”…自此以後,殷墟便漸漸荒蕪,失其所蹤…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③虎頭蛇尾的“商丘計劃”

所以1986年,考古學家張光直髮動“商丘計劃”,以期在商人移民之地商丘挖出先商遺址,結果20多年過去也沒有發現…就象今人想在夏人移民之地三星堆挖出夏代遺址一樣,其實是“一廂情願”的“水中撈月”!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商丘(包括三星堆)不過是王權更迭,亡國遷徙的產物…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越是地望完整的遺址,往往地下越是空空!越是荒郊野嶺無人在意,往往地下出現意外文物…這簡直成了考古界的‘摩爾定律’(作者語)”

當然,考古學家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如此完整的夏商地望十分稀有(三星堆/商丘),不排列出所有地層關係是不行的(唐際根語)…”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殷墟問題(包括二里頭)也是如此!表面看,殷墟是盤庚都城似乎已經是“定論”!但仔細分析,盤庚大墓和銘文及王城遺址至今無蹤,是不是有點“明白人揣糊塗”的意味?尤其當我考察完所有官方(包括網路)檔案後,竟無一家提及此事,為什麼?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難道真是我多此一舉/狂犬吠日?也不盡然!網友古史微和翁衛和幾位老師,曾多次說出了一些真相…只不過他們也被漢字擋住了去路(尤其翁老師被“銘文女”引入了“邪途”,犯了郭老同樣的錯誤),以為銘文女是漢字女,拿啟王(母)當貴妃/次妃,雖然簡狄已比武丁貴妃強很多了…但畢竟銘文女不是女性…否則,王權社會還用父子傳承幹什麼?直接回到母系社會不就完了?…所以從銘文解讀上講,銘文女根本與女人無關!考古事實也如此…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尤其郭老搞的母系社會,就是偽命題!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遊牧中,走婚可能存在“知母不知父”的情況…但是到了農業社會就不同了!因為一旦定居,父姓就沒有了!那麼兄弟姐妹之間就“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極容易導致亂倫和近親繁殖…這樣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從遺傳角度說,就會絕戶頭…導致傻子社會/騾子社會!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也許專家不同意我的看法,早有實物證據藏珠於袖…我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

④十分奇怪的殷墟“北蒙”

就象大家對斟鄩/斟灌一樣不明咎裡一樣…殷墟為什麼在盤庚遷都之前叫“北蒙”?我也是一頭霧水…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透過銘文解讀,我漸漸發現北蒙竟然是商太祖契的名號“亞長”!代表啟義!因為北通亞,代表商人玄鳥氏;長通蒙,是戴鳥面具的酋長!在甲骨文中就是大名鼎鼎的“高祖王亥(鳧)”及金沙魚鳧王!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殷墟北崗王陵區出土舉器“小臣缶鼎”之銘文即“冀祖辛禹”,冀通舉!所以冀不在河北,而在河南安陽!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銘文解讀北蒙即亞長,漢字稱啟,史記稱契,周人叫棄(帚女子/婦好)!注意啟/契/棄一音一義,是否一人尚查!

同時,北蒙也是甲骨文“高祖王亥(鳧)”的“亥/鳧”本字,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據統計,甲骨文中祭祀王亥的卜辭是“最隆重者”。僅《殷墟卜辭綜述》所收就達96條之多,祭祀時用牲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不等。而且,在卜辭中多提到“高祖亥”、“高祖王亥”!說明王國維的“王亥”應更名“王鳧”,是北蒙亞長本人也!

同時也補充了《竹書紀年》“殷墟是盤庚遷殷之都城”的判斷,真正揭開了“殷墟北蒙”的奧秘,並引發了“契至湯八遷,從先王居,湯始居亳”的真相…

千古之謎的商湯亳都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那麼,目前古今學者對亳都地址,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

一,在今河南商丘附近(南亳);二,在今河南偃師二里頭(西亳);三,在今山東曹縣境(北亳);四,在今陝西長安縣境(杜亳)…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目前一般服從王國維商丘(南亳)說為多數。為什麼?因為商丘是傳說“五帝”之一,帝嚳和商先公活動地帶,也是商湯都亳所在地,並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個都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南朝裴駰的《史記·集解》說“梁國谷熟為南亳,即湯都也”,即商丘以南二十二公里處的睢陽區高辛鎮至塢牆鎮一帶。此地建起了一座18米高的高臺,比商丘古城西南3裡的閼伯臺還要高7米多。這個村現在叫南亳村,這座臺就是湯王臺,是商王朝的建立者商湯建都南亳之地。雄踞睢水之濱,東望芒碭山,北瀕孟瀦澤,襟喉關陝,控扼淮海,堪稱一代名都。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王國維在《說商》引杜預《春秋釋地》說:“宋、商、商丘三名一地。”認為“宋、商、商丘、亳四名均指一地。”若將宋、商、商丘視為一座都城,則亳在其附近;若將宋、商、商丘視為一區域,則亳在其中。總之,亳地離不開原古商國的範圍。至於商湯滅夏後西遷都城,在先秦文獻均無記載。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不過,東漢班固《漢書》中卻說“偃師,屍鄉,殷湯所都”;商丘以西大約280公里處的偃師商城為亳都。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東漢杜篤《論都賦》又另說:“昔盤庚去奢行儉於亳”。晉皇甫謐 《帝王世紀》:“蒙為北亳,即景亳,湯所盟地”。說亳都在北蒙殷墟…

商代早期的鄭州二里崗

1951年,在河南鄭州發現一座大型的商代早期遺址——二里崗文化遺址,使湯亳爭論似乎有了新的變化。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其中二里崗遺址,距今3620年左右。從絕對年代上看,二里崗最早,其次是鄭州商城,及小雙橋遺址,最後是安陽殷墟。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鄭州商城遺址內發現20多處宮殿基址,與《考古工記》載的“內有九室,九賓居之;外有九室,九師朝焉”極為相似。與此同時,在鄭州商朝遺址的上層,有戰國時期的遺址,出土了戰國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樣。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左傳》記載,襄公十一年,魯國聯合晉國等十多個諸侯國討伐鄭國,最終“同盟於亳城北”…當然,最大的成就是1953年,考古專家在二里崗出土了兩片刻有文字的牛肋骨,引起考古界震動!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上面刻有十個甲骨文字,相比略粗的殷墟文字,刻痕稍淺,被認為是發現最早的甲骨文卜辭(公元前1620年左右)。陳夢家認為是“又土羊,乙丑貞,及孚,七月”,屬於“習刻“。時代可能屬於安陽殷墟時期,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2003年4月,國博館李維明教授又發現一個新字“乇”,認為是亳字!因為東周時期的陶文金文“乇”“宅”“亳”,都曾用作地名,而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又亳土”,故判斷“又乇土”就是“又亳土”(上圖藍字)。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同時,結合鄭州二里崗規模龐大的城池及高規格的宮殿群…他認為二里崗商城即是商湯西亳都也,即商朝前期十位君王定都於此(公元前1620年)。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根據《國語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分析,“又乇土”與其說是“又亳土”,不如說“宅殷土”更符合邏輯…依據《史記》分析亳都應是湯先王契城二里崗(偃師商城),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那麼,牛肋骨卜辭中有契字嗎?經過仔細檢查及對比,並沒有發現與契字相關字形…有網友說陳夢家說是“習刻”,卜辭中沒有契字也很正常…

但是我質疑,如果甲骨文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卜辭,那麼“習刻”之說就不能成立…因為拿國之大事當“習刻”,不太可能…試想,有哪家醫院會選用“實習生”當主治醫生?並使用昂貴進口藥?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且,王國維,陳夢家,郭沫若,李維明等大家,僅僅依據《說文解字》就解讀甲骨文,是否正確也不好說!畢竟漢代距殷商時代已過1000多年,字形字義已發生變化。所以,最合理的解釋應是:

相比於成熟的商代殷墟甲骨文,二里崗牛肋骨卜辭應是刻制簡陋的早期甲骨文,於“習刻”並無關係…

那麼如此說來,二里崗牛肋骨卜辭中,其實是有“契”的嘍?…是的,只不過是契之名號“啟”罷了,即“禹生啟”證據。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甲骨文“又”字為手形,考古證據為殷墟亞長墓手杖;“乙”為龍形,通巳/姒,考古證據為二里頭3號宮殿貴族墓“綠松石龍形器”;“其”為鼎形,考古證據為二里頭青銅網格鼎。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所以“又乙”二字會意為“抱龍(蟲)″,鼎文即禹字;“又其”為“抱鼎”義,篆文即啟字。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禹王碑》記載,二里頭是“楚崇率姒”大禹治伊水工地及禹墓巳鄉(偃師→屍鄉)…而二里崗是“北置弇臿(古開封)”商契佐禹治洛水的工地。因契佐禹治水有功受啟位(司其火政),殷墟婦好墓出土司乙禹銘文/司其啟銘文,為甲骨文“又乙/又其”,二里崗牛肋骨卜辭證明偃師是契“禹生啟”之城,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此類遺址出現大量早期商代陶器及青銅器及甲骨卜辭,佐證是大禹及商契聯合治水順流遷徒所致,即史記“契至湯八遷”,時間應為公元前1800~1600年之間。路徑為二里頭→二里崗→新鄭望京樓→焦作府城→輝縣孟莊→垣曲→夏縣東下馮→殷墟一線,符合黃河中下游先商下七垣考古地帶,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中商缺失的“洹北商城”

當然,因為張光直的“商丘計劃”挖掘20多年仍未發現商湯墓及文物,僅僅發現古宋都城及嶽石文化層,張光直一度認為嶽石文化即先商文化中的下層文化,但尚未確鑿。目前考古尚不支援王國維“商丘說”…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1998年春,唐際根老師吸取了“商丘計劃”教訓,果斷把先商遺址轉向豫北冀南…結果在緊鄰殷墟的洹北花園莊、韓王度、屈王度附近調查8個月後,發現了一座面積達4。7平方公里的都城遺址,並將它命名為“洹北商城”。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洹北商城使用年限不會太長,由於盤庚、小辛、小乙三帝政權是兄弟傳承,估計三人年齡不會相差太大,三帝在殷地執政時間大概不會超過三四十年。《古本竹書紀年》關於盤庚遷殷的地點在洹河北岸京廣線兩側,也指洹北商城。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唐際根教授根據甲骨文“鬲”字的不同時期形態,發現了中商缺環,並推測在豫北冀南應有商代遺址,結果發現了洹北商城。把早商二里崗與晚商殷墟之間的空白接續上了,部分彌補了商丘計劃的遺憾,轟動了史學界和考古界…但湯亳及先商問題仍然懸而未決!

不期而遇的“長子口”墓

張光直的“商丘計劃”無意中刺激了比鄰周口老子故里的考古熱情,也搞起了“清理太清宮遺址”工程…沒想到無意間在太清宮後面隱山上發現了一座“長子口”墓,反而真正揭開了塵封千年的商朝隱秘…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正如本篇主題一樣,長子口墓出土的“戈丁”銘文,即是《湯誓》武丁(戈丁)之義!從而佐證長子口,即史記長子丹朱,竹書稱上甲微…也就是商湯,商湯/丹朱/上甲微是一人!證明商湯丹朱和契是叔侄關係(伯益子),並不是14孫關係,湯前13王另有因由…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且長子口墓型為“中”,早於殷墟王陵區亞形大墓,與武官村大墓一致!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長子口墓中出土了22件青銅鼎,墓內出土的銅器組合為方鼎9個,圓鼎11個(6個扁足鼎、5個鬲形鼎),方觚4個、方爵4個、圓爵7個、銅簋3個、卣4個、觶4個。從這些組合看,說說明長子口主人地位等級極高…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考古專家推測這座大墓並非老子本人,更非他所生活的春秋戰國時期,而是商周之際殷人大墓。墓內出土的大量青銅器組合具,如酒器較多,有罍[léi]、尊、斝[jiǎ]、爵、觚[gū]、角、卣[yǒu]、觶[zhì]、觥[gōng]等。鼎、尊、爵、觚等器物都與安陽殷墟的同類器物相近。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同時,也出土了具有西周早期特徵的銅器,如出土兩件四耳銅簋,以前曾認為該類器形在西周才出現。出土的80餘件玉器中,既有玉戈、玉刀等儀仗用玉,也有璧、環、璜、玦及柄形器、條形玉等禮玉或佩飾,也有雕刻成虎、龍、牛、鹿、鳥等形象的玉器。造形與刻法特徵既有商代的也有西周的。從以上特點可以推斷其下限不晚於西周初年。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十字槨室卻是所有商墓獨有的亞字元號,與殷墟亞長的十字銘文和王陵區十字墓道完全一致。說明長子口是商契直系,應是竹書紀年記載的殷侯上甲微!結合中字型多層大墓的形制早於甲形王陵墓,近似武官村(M260)中形墓道,而大名鼎鼎的司母戊鼎就出土於此地!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銘文解讀司母戊,即殷義(舉戈拜啟)!代表商祖契!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出土於棺槨之中的虎首玉人俑文物是虞舜形象,正是古本竹書紀年所載“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之主人公舜也,甲骨文虞/舜即虎形,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長子口墓“戈丁”銘文即武丁之義!根據《國語玄鳥》記載,湯自命“武丁孫子”,說明武丁即長子口商湯!所以“長子口”應恢復丹朱名號“長子其”或“長子丹”!易水“祖父其(啟)”三戈即是戰國燕子丹為湯祖丹朱而鑄。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史記正義》記載,湯在景亳殷墟盟誓,繼承唐位續商祀,故稱商湯!《山海經》稱“舜生戲,戲生搖民”,戲即契,搖民即伯益(主癸),丹朱父!竹書紀年稱上甲微,先秦諸史稱王恆!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難怪長子口墓槨室出土了舜帝虎首玉人俑,原來是丹朱殺父仇人即舜也(舜囚堯,復偃塞丹朱)!只可惜丹朱南下盤龍城,留下長子狗鼎,及九嶷山丹朱陵,並未覓見舜蹤…只好隨葬虞舜仇俑以入歸德城(鹿邑)也!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也就是說契亳都二里崗,葬地殷墟亞長墓;丹朱建都鹿邑,居亳偃師,盟誓殷墟號湯,死葬歸德(鹿邑長子口墓),而丹朱因報父仇(舜囚堯,復偃塞丹朱)而計殺舜子商均契(舜生戲,舜受契司徒),史稱商湯滅夏,山海經稱“有易殺王亥”,根本不是史記記載商湯滅夏桀史事…

虞商共祖的帝舜出身

當然,商契也不是什麼帝嚳和簡狄所生之子,而是大名鼎鼎的帝舜之子商均!即是與丹朱同樣在史記中消失的“不肖之子”商均!在甲骨文中,目前有網友認為“高祖夒”與“高祖夋”的“夒”與“夋”相通。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問題在於,“高祖夒”或“高祖夋”到底會是誰呢,史書中有無記載?其實,這個人叫帝舜,殷商的始祖。之所以說“高祖夒”或“高祖夋”是帝舜,不妨看一看以下三個證據: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首先,古文字中“夋”與“俊”相通,“高祖夋”可以說是“高祖俊”。而在《山海經》中,帝俊就是商人的祖先。因此,“高祖夒”或“高祖夋”則是帝俊。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其次,東晉郭璞註釋《山海經》中的“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時說:“俊亦舜字,假借音也。”其實,“舜”與“夋”應該也有一定關係,舜的讀音是“shun”,與夋字有關的“狻”讀音是“suan”,讀音比較相似。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第三,《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但史書上記載娥皇是帝舜之妻,《山海經》上卻是帝俊之妻,說明帝俊可能就是帝舜。《國語》記載:“商人帝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這裡明確說商人始祖是帝舜。因此,甲骨文中的“高祖夒”或“高祖夋”,既是帝俊,也是帝舜。換言之,五帝之一的帝舜,其實是商朝始祖。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關於帝舜是商人始祖,史書上還有很多記載可以佐證,比如以下兩點:

相傳帝舜是“舜乃重明鳥化身”,所以帝舜重瞳,所謂“舜目重瞳子,故曰重華”。重明鳥是上古神鳥,“其形似雞、鳴聲如鳳”,眼中有兩顆眼珠子,故曰重明鳥。而商人起源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簡狄吞食玄鳥之卵而生下商之祖契。那麼,重明鳥化身的帝舜,與因吞食玄鳥之卵而生的商契,兩者之間無疑存在一定聯絡。

⑩玄鳥生商的子契真身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記》中帝舜之子叫均,因為封在“商地”而被稱為商均。商契是帝嚳之子,曾經輔佐大禹治水立功,被帝舜封在“商地”而被稱為商契。

那麼問題來了,商均商契都被封在“商地”,兩人是否是同一人?史載帝堯在位70年得舜繼…那麼根據史記排行,商契此時年齡至少70歲(堯棄契為兄弟),還能輔佐大禹治水嗎?

反之,帝舜之子商均輔佐大禹治水,這才更符合年齡邏輯(亞長墓主人C14檢測年齡40~45歲)。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依據《國語》認為“商人帝舜而祖契”,要麼商均就是商契,要麼商均與商契是兄弟關係,後者繼承了前者的封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帝舜與商契的關係,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商契與帝嚳到底是什麼關係?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成書於西漢的《禮記》記載:“殷人帝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明確說殷商始祖是帝嚳。

而先秦諸多史料卻與《史記》記載大不相同,反映出商契與后稷的父親或是帝俊、或是帝舜。《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這裡說周人祖先後稷的父親是帝俊(帝舜),史記也記載帝嚳元妃慶生周棄(后稷),次妃簡狄生商契。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春秋左丘明的《國語》記載:“商人帝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禮記》與其只有一字之別,就是將帝舜改為帝嚳。

《史記》、《禮記》在後,《山海經》、《國語》在前,因此商契、后稷父親應該不是帝嚳,而是帝舜或帝俊。或者說,帝舜、帝俊與帝嚳極有可能是同一個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史記》記載,帝嚳次妃簡狄吞食玄鳥之卵生下商契,元妃姜原踩踏巨人足跡生下週后稷。他們父親應該都是五帝之一的帝嚳。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商契與后稷的降生過程太過神奇,總有一種虛假意味…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且更狗血的是,如果帝嚳即帝舜,《竹書紀年》記載“舜囚堯,復偃塞丹朱”,那麼不等於帝嚳把自己兒子堯和孫子丹朱囚禁起來了嗎?這又是哪出父殺子戲呢?

神秘莫測的“亞長”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契就是啟,啟殺益,益子丹朱又殺契(有易殺王亥),埋在殷墟亞長墓,設契廟(婦好墓)叫“宅”(父廟),湯叫“亳“(父廟上蓋宗祠“母辛宗”),銘文稱冥,史稱明堂,後人稱重屋或享堂,今人稱祠堂!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且廣大網友們也十分不滿,尤其魯執鈞先生強烈反對我的觀點,評價我是無稽之談…

網友更是質疑我說,一是鹿邑長子口並不在商丘地區,有脫離商代主戰場之嫌疑;二是老子是春秋時代人物,根本不在商代時間範圍內…三是出土文物(尤其是青銅器數量及造型)明顯是商周交際之文物,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問題還是老子觀念影響太深,及夏商周順次更迭的史記看法太頑固,造成了當今考古專家的斷代錯覺…根本不明白夏商周本是一體,三者是並行共存的氏族聯盟關係(三代之居,皆於河洛之間)!包括殉葬禮制(15殉人以上)明顯高於西周及殷墟規格…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商湯滅夏(建亳)的同時,后稷(帝舜後人)“聲南擊西”逃到石峁也建了周,兩國建立的時間相同(公元前1600年左右)…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石峁大隊有句古諺“太陽出來亮堂堂,板凳夾死伯益郎…”,正是當年伯益丹朱滅夏事件反映也!民間也有太康失國傳說,早商西周時間兩者完全同步!長子口墓擁有殷周兩國文物特徵不足為奇…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其實,奧秘都藏在殷墟婦好墓和亞長墓中!只不過張光直/唐際根(包括郭沫若)教授不懂圖騰斷代而已:

把史料/文物/銘文/圖騰貫通起來,進行圖形對比和邏輯判斷,即“史物銘圖四證法(看圖說話)”。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亞長墓出土的亞長銘文,即殷墟北蒙“持杖之戴羽酋長”形象,裝束與二里頭大禹抱龍葬完全一致。專家對亞長骨骸查驗後發現,其腳趾骨有嚴重變形情況,且骨骸有花椒坑痕,符合商契佐禹治水得腳氣(㾟)及以花椒(蜀椒)防腐情況,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同墓出土的青銅手器(義肢)及金沙遺址出土的“魚鳧王”黃金權杖也與亞長持杖(腳疾拄拐)發生邏輯關係,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並且經過圖騰對比,青銅手銘文“玄鳥”和黃金權杖“魚鳧王”圖騰,都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玄鳥”形象,所以魚鳧王即亞長商契,也即北蒙,形成了邏輯鏈條!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說明亞長即北蒙/魚鳧王/夏啟/商契!死因是受七處刀傷(右肋六處,左腿一處致命)而亡(殘缺左臂),也就是說屬於非正常性死亡!

那麼問題來了,根據《竹書》記載“益幹啟位,啟殺之”及《史記》記載“益避啟於箕山之陽”分析,啟應是殺伯益之人,不應該是被人所殺!那麼,為什麼銘文解讀和考古證明啟是被人所殺?翻遍史書,只有《山海經大荒東經》及《竹書紀年》有殺王記載,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認為“有易殺王亥”事件,與亞長王亥及綿臣被殺十分相似!因為王亥是因“僕牛”被有易氏所殺…而在亞長墓和婦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僕牛文物,說明亞長十分有可能就是王亥!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銘文解讀也是如此!玉石僕牛上刻有“司辛”銘文,甲骨文解字為“商”,說明僕牛主人的確是高辛氏帝嚳後人。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據范文瀾、郭沫若等人研究,商契活動的中心在商丘。商王亥發明牛車,馴服牛拉著貨物,到其它部落去搞交易,開始促使農牧業迅速發展,使商部落得以強大。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洩十二年,王亥與其弟王恆一起選一些有活力的牛羊,送至有易國(今河北省易縣一帶)。有易氏首領綿臣見財起意,殺害了王亥,奪走了貨和牛羊。帝洩十六年,上甲微藉助河伯之師,滅了有易氏,殺了綿臣,為父王亥報了仇。

湯建商朝之後,歷任君主為了紀念祖先的功勞,而對於王亥商契和其子上甲微的祭祀非常隆重,追尊王亥廟號為高祖…所以商丘地區成了“商族”“商人”“商業”的發源地…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不過,王國維認為王亥是契7世孫振,我不太認可。因為他鑑定甲骨文“亥”與“振”是一字,我有所質疑,本人經過仔細觀察後認為,“亥”應是“梟/嫋/鳧”的本字,是玄鳥圖騰象徵,與振字並不相同!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不論是契還是振,都是玄鳥氏子孫(湯先13王之一),玄鳥圖騰並不能區分兩人關係…不過在甲骨卜辭中能稱“高祖”的人不多,僅有“高祖河/嶽/乙/夔”等位先人(也不排除是一人多稱),輩份很高。但能同時兼稱“高祖王”的人只有亥一人,這就值得重視了!為什麼呢?因為甲骨文“王”是鉞形,代表王權,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亞長墓,隨葬王權的銅鉞就有7把,其中6件鑄有‘亞長’字樣,是出土青銅鉞最多的殷墟墓葬,比婦好墓還多三把。另有兵器如卷頭刀3把、銅戈73把、銅矛78把、銅箭頭800多枚,證明亥是高祖中最大的王者,那麼身為水官的7世孫振就無法勝任了,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且亞長墓位於殷墟宮殿宗廟區內,是殷墟祖庭區,是“祭祀之最隆重者”之地。據統計,甲骨文中祭祀王亥的卜辭,僅《殷墟卜辭綜述》所收就達96條之多,祭祀時用牲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不等。而且,在卜辭中多提到“高祖亥”、“高祖王亥”,絕不是契7世孫之規格所能承受…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尤其亞長墓主人是趴在棺裡、臉朝下入葬的。考古上稱之為俯身葬。對此有兩種看法,一個是兇葬,意外死亡的本族風俗表徵;一個是王權象徵之葬…而竹書紀年記載,殷侯王亥被綿臣殺而放之…完全符合兇葬狀況!所以高祖王亥即是亞長商契的可能性更大!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另外,考古人員透過對亞長屍骨進行了鍶氧同位素分析,發現亞長並非來自安陽本地,而來自東部沿海地區,也符合契振之山東少昊氏出身。如果這個判斷成立的話,那麼高祖王亥是商太祖契的可能性就大了。

當然,網友魯執鈞說:殷墟是“盤庚”和以後諸王的都邑所在,與其前幾十代的祖先“契”沒有什麼關係,我十分理解他,都是受漢史影響太深所致…

根據出土於殷墟王陵區的舉族“小臣缶鼎”銘文解讀,“舉”為“亞+子+共(司)=冀”,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竹書紀年》記載:“禹元年壬子,繼位於冀,頒夏曆於邦國。起壬子終壬戍。”《史記》記載:契長佐禹治水有功,舜受司徒(司其)啟,封商地”,商地即“契至湯八遷”之北蒙安陽殷墟!契與伯益因佐禹治水有功,受舜封,契為司徒火正(司其啟),益受司馬伯位(司辛商),故益心存不滿,同室操戈,益殺啟也(山海經稱有易殺王亥,竹書紀年稱益幹啟位,史記稱商湯滅夏),俯身放葬亞長墓!所以殷墟的真正主人原來是商契!

這也就解釋了契怎麼死在了殷墟,而且是被誰殺害問題,及為什麼殷墟叫北蒙的原因了!尤其是搞清楚了““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這一千古之謎!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正如東漢杜篤《論都賦》說:“昔盤庚去奢行儉於亳”。晉人皇甫謐在《帝王世紀》說:“蒙為北亳,即景亳,湯所盟地”,認為殷墟即景亳北蒙,是湯所盟地,殷墟洹北商城的主人是商湯伯益父子!

公元前1650商契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夏啟位,史稱殷侯,封商地安陽,並營建“殷祠(婦好墓)”,鑄司母戊鼎,史稱“禹生啟”事件。契因佐禹治水成功受啟位,遭伯益嫉恨,於是發生了王位爭奪,啟制被破壞(益幹啟位)…帝洩十二年(前1638年)契(王亥)被堯(綿臣)和伯益(河伯)及丹朱(王恆)設美人計所殺(有易殺王亥),掩埋於亞長墓中…而亞長墓/鳴條崗東下馮/三星堆考古也支援如上判斷!

公元前1632年後啟上甲微丹朱發帝誥“玄鳥湯誓”自命“武丁孫子”,反攻鳴條崗(夏縣東下馮)逐舜南逃,史稱“商湯滅夏”…並留下二里頭(偃師)/鳴條崗(東下馮)/三星堆(金沙)/石峁(皇城臺)四大遺址…

最後商湯丹朱南巡追舜未果,死葬鹿邑長子口(老子)墓。而舜化名后稷名桀,“聲南擊西”放香妃於湖南九嶷山,而自己西逃石峁,營建神木皇城臺…500年後其孫武王伐紂復仇,史稱“宅茲中國”…

復仇滅商的“宅茲中國”

那麼殷墟王陵區被盜掘而婦好墓及亞長墓未被盜事件就可以解釋了,原來是武王伐紂時搞的鬼!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有網友問,武王不毀掉婦好墓和亞長墓,是沒有發現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從考古婦好墓分析,墓上存在享堂“母辛宗”基址,沒有發現是不可能的…那麼,為什麼武王沒有破壞婦好墓反而鑄鼎刻辭搞祭祀呢?

這一原因就涉及為什麼丹朱殺商契及“湯放桀”問題了…這一奧秘就藏在婦好墓和婦好鼎及婦好冥/宰豐卜辭中…

因為根據婦好鼎(三足/平底/圓口)判斷是周人風格,是武王伐紂時帶入殷墟的。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說明殷甲傳承自陝西太平斗門及周原甲骨!也就是說,殷甲卜辭主人並不是商王武丁,而是武王姬發!所以才出現殷墟甲骨文“空降”殷墟現象!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二里崗牛肋骨卜辭斷代(前1630年),婦好卜辭斷代應是公元前1600~1046年之間,與周原(包括斗門)甲骨文是一系,源自二里崗牛肋骨卜辭!而牛肋骨卜辭是從夏代圖騰(二里頭/陶寺/良渚)演化而來的!

公元前1046年,舜後17孫周武王伐紂,毀掉殷墟湯丹朱王陵區,然後宗周婦好墓,改殷祠“母辛宗”為周棄祠。並鑄造婦好鼎及龍虎二鉞108件婦好禮器,並刻下“婦好冥”及“宰豐”匕骨辭以述“宗周(禹)”事件,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武王死後,周公又認祖(成周)洛邑二里頭(禹墟屍鄉),即“帝嚳(舜)而郊禹,祖文王而宗武王”禮制,完成了有夏祭祀法統“宅茲中國”事件,並鑄何尊!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不過根據《何尊》銘文:“ 惟王初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之禮,福自天,惟王五祀。”分析,《史記》:周公往營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國之。《逸周書·作雒》“…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這洛水至邙山之洛邑,不正是偃師二里頭嗎?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根據清華簡載:“假中於河,歸中於河”分析,何尊本名應叫河尊,是史記“鯀生禹”的真正含義。而甲骨文“中”字即成周洛邑!呈“兩水夾一郭”狀態…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即左伊汭,右洛汭,中間是偃師巳鄉(巳→屍→姒→師鄉→稽堂)“三代之居,皆於河洛之間也”!“土中”即二里頭!大邑即偃師巳鄉(大禹稽堂),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當然《詩 王風譜》涉及宗周移民問題“成王居洛邑,遷殷民於成周。”即殷民南遷古宋(商丘),西徙成周洛邑(偃師商城)!

據《逸周書· 作雒》記述:成周“ 立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制郊旬方六百里,國西±為方千里。” 又載:“ 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與國中, 乃位五宮:大廟、宗富、考富、路寢、明堂。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竹書紀年》記載:成王七年營建成周之後“王如東都,諸侯來朝”,宣王“九年,王會諸侯於東都”;《尚書大傳》中稱,周公代成王執政七年,主要功績為:“一年救亂(滅武庚),二年克殷(宗周),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洛邑),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而甲骨文“國”,即是“持戈祭鼎”形,考古證據指殷人持鉞祭其鼎也,與“周”同義!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甲骨文“宅”即亳(稽堂/明堂/卜邑),“湯先王(契)居”也。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甲骨文“茲”為玄鳥雙至,代指少昊玄鳥圖騰。如圖所示: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故“宅茲中國”含義即史記“鯀生禹,禹復生啟”含義也!一句話“認祖偃師大禹墓,歸宗殷墟夏啟祠!”

史海探微:商湯真是契十四孫嗎?為什麼他自稱“武丁孫子”?

有網友質疑我說:“《說文》字典上有註釋:“中”是軍旗,卜辭:立中無風;而且中的字形,那上下的飄帶有時候多有時候少,有時候還沒有,怎麼解釋是兩河呢?”

我明白他們(包括許慎)不知道甲骨文是大禹治水文字!而甲骨文“中”即伊洛二汭(偃塞湖)圍禹城形象!一旦洪水退卻,二汭也就不見了…那麼“中”字上下的“飄帶”(洪水)就不見了嘛…

“君不見國人都說好不好,唯有中原人叫中不中!為什麼呢?因為好是契(商)語!中是禹(夏)音也!當然,周口人是“老子天下第一”的商王后裔,故又叫管不管(管理國家之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