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這幾年走了幾個地方,自己覺得“資深”了,居然添了毛病,敢說自己審美疲勞了。

所謂的審美疲勞,就是對江南千篇一律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有些看膩了,昔日驚豔的感覺像是在一夜之間退化了,便想另闢蹊徑,開始迷戀起老街了。老街,不是古街,我指的是民國時期的街道。就是想看到一些與眾不同的景觀。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隨手一拍就是一幅畫

已經是第二次來青島了。在青島北站附近找家旅店住上一宿,然後玩上一天。

此時是七月末,天氣燥熱,走不上百十步就會大汗淋漓。累了,就會找個樹蔭納涼或歇一歇。

這兒是北站附近的一條普通的街道,我坐在一張椅子上,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竟然看上去很美,一直沒捨得刪。住進旅店後,發了個朋友圈,說了一句話:

青島真的很美,隨手一拍,就是一幅畫。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這個電視劇讓我知道有個地方叫劈柴院

次日,乘公交車去了青島站,按圖索驥,去了一個非常“小眾”的地方——劈柴院。

知道劈柴院,是因為幾年前看了一部電視劇,名字叫《青島往事》,品質不錯,黃渤主演的,劇情記不太清楚了,倒是“劈柴院”這三個字記得挺牢固。

在劇中,黃渤扮演的王滿倉幼年去青島投親未果,誤打誤撞進了一個大雜院,也就是劈柴院,被在劈柴院以變戲法為生的好心人姜傻子收留。此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都與劈柴院有關。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電視劇裡的“姜大嫚”走在劈柴院的衚衕裡

這是電視劇《青島往事》的劇照,在網上找到的。女主人公之一的姜大嫚,在紗廠做工,下工的她走在劈柴院的衚衕裡。

後來查資料時得知,劇中的劈柴院,並不是我在青島時去過的劈柴院,而是劇組根據老照片等歷史資料,在無錫的一片空地上搭建的。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真正的劈柴院隱藏在那一片的民居里

乘公交車在青島火車站(老站)下車後,沒怎麼費勁,隨著有軌電車路線,徒步走了幾站地,問了幾個路人,就到了劈柴院所在的江寧路。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劈柴院的周邊商業氣息挺濃厚

這條街很熱鬧,算是商業圈,雖然沒有時尚的大型商廈之類的建築,但是商鋪鱗次櫛比,一家挨一家,顯示出一種別樣的繁華。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老照片上的新民衚衕

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劈柴院,像極了我家鄉的新民衚衕。

這張老照片是我在網上搜到的,這是一幅八十多年(或者再久遠一些)前的老照片,年代不詳,反正是長袍馬褂皮鞋禮帽的時光。在這條狹長的衚衕裡,是全城最熱鬧的去處,這些由低矮民房組成的衚衕,是飯店、茶館、戲樓等五行八作的場所集聚的地方。這種熱鬧一直持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

可惜,現在的新民衚衕已經在城市建設大拆遷的滾滾煙塵中消亡了,現在什麼樣子,我已經好些年沒去過了。

應該說,青島的劈柴院是幸運的。它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從有遮陽傘的地方進去,裡面就是劈柴院了

沒走上幾步,有個招牌讓我眼睛一熱,精神為之一振,如同注射了一管雞血。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劈柴院

這就是傳說中的劈柴院,外表平淡無奇。進了這個衚衕,裡面大有乾坤。

一見到劈柴院這三個字,就看得出這是個有歷史的大雜院。

據有關資料記載,1900年,德國租界膠澳初期,那時青島人的生活燃料都以木柴為主。由於德國人的建的磚瓦窯場大都建在這一帶,於是賣劈柴的小販就在窯廠附近的一處院落開闢了劈柴市場,由此漸漸地稱其為“劈柴院”。後來,隨著膠濟鐵路的開通,山東煤礦開採的煤炭開始不斷運到租界地,煤炭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原料,劈柴市的劈柴也消失了,劈柴院的名字卻留了下來。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所謂的院,其實是條衚衕

劈柴院就是一條狹長的衚衕,很窄,目測主街長度也就是一百米左右,寬約四五米,兩邊店鋪密集,攤位的面積很小,最小的不足兩平方米,真有些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意思。

據有關資料介紹,當年的劈柴院,可謂熱鬧非凡,院內主街上多是酒館、飯店,有聞名青島的李家餃子樓、張家罈子肉,也有許多不起眼的小吃。

再有,劈柴院好似娛樂大院,竟然還有一家電影院,名叫大光明。大光明的周圍,還有多家茶社。置身劈柴院,堪稱吃喝玩樂一條龍。

除了一般靠雜耍謀生的民間藝人,那些在當時很有名氣的大咖,也曾在此表演過。“戲法大王”王鼎臣在此演出時,大名鼎鼎的新鳳霞還跑來給他助陣。相聲演員馬三立、山東快書演員高元鈞等,都在這兒有過演出。如此看來,這劈柴院還真是棵梧桐樹,竟然能招來這麼多的鳳凰落腳。

當然,除了這些能上得了檯面的表演,也有一些算命的、測字的先生,為來這裡的人問一問前程,測一測吉凶禍福什麼的。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變戲法的民間藝人(雕塑)

劈柴院入口處的這座雕塑,就是展示當年在劈柴院撂地攤的民間藝人表演戲法時的情景。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主街兩側都是賣吃的,以海鮮為主

如今的劈柴院,沒有當初的娛樂功能了,已經簡化為美食一條街了。琳琅滿目的各色小吃肯定超過一百種,多是以海鮮為原料加工成的有地方特色食品,差不多是集青島小吃之大成。

據說,雖然這裡的小吃這麼熱鬧,當地人卻來得不多,大多數是外地的遊客。而且這些遊客多是“吃貨”,一路走一路吃。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數不清有多少小吃攤床

上面照片的區域性放大。

有介紹文字說,如果一走一過,看遍劈柴院,兩分鐘就可以結束。劈柴院的形狀不是我認為的那種四四方方的大雜院,而是一條狹長的小街,小街兩側就是這些低矮的商鋪,當然了,衚衕裡也有幾條小衚衕,衚衕裡面就是居民的住宅,也可能是面積或規模大些的茶樓,包括大光明電影院什麼的。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王牌臭豆腐讓你三天不知肉味

這個檔口的面積也就是一平方米多一點兒,怕影響老闆的生意,我在側面拍的,只給他留了半張臉。

因為我見到了他的一條廣告語,覺得挺霸氣——吃過王牌臭豆腐,三天不知肉滋味。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一看這張照片,我就想起那濃濃的海鮮燒烤的味道

小街內香味撲鼻,吸引著“吃貨”們的嗅覺。

行至劈柴院主街的中段,遊人多了起來,每個小吃的攤位都圍著一些遊人。可惜,本人不喜歡海鮮,尤其是燒烤類的,更不習慣邊走邊吃的方式,只能看人家吃的份了。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邊走邊吃

上面圖片的區域性放大。

特色小吃的種類超級豐富,大大地刺激了“吃貨”們的味蕾,他們大多是一邊吃著,一邊用眼睛尋找其他的品種,目不暇給。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色香味俱全

劈柴院的小吃,稱得上色香味俱全,製作的挺講究,顏色也鮮豔,很能調動人的食慾。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瘋狂薯塔”,這種食品很有創意

這些小吃攤點的生意都很不錯,攤主忙得不抬頭。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劈柴院——老青島人的回憶

據老青島人回憶,劈柴院最紅火的時期,應該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個時候,無論是從中山路的東門進,都會看到處處掛著飯店的幌子:“家常便飯”、“隨意小酌”、“包子鍋貼”、“專門餃子”……初到劈柴院的食客,面對這陣勢,一般都拿不定主意進哪家,這時兩旁飯店的夥計就會上前拉客,為此打架的事時有發生。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老照片:改造前的劈柴院

這是改造前的劈柴院,圖片來源於網路。

十多年前,有關部門對已現頹勢、破敗不堪的劈柴院進行了改造,許多青島市民聽到這個訊息不勝惋惜,以為劈柴院會從此消失。

這個存在百餘年的劈柴院,青島人對它已經凝結了太深的感情。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改造前的劈柴院

改造前的劈柴院,如同垂暮的老人,沒有了活力和生氣,不見了昔日的熱鬧,顯得有些落寞和冷清。圖片來源於網路。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劈柴院的另一道門

按我的方位判斷(我的方位感很差),這個門應該是劈柴院的西門(?)。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拍婚紗照的情侶

一對新人正在門前拍婚紗照,新郎長袍馬褂,新娘身著中式旗袍。上面照片的區域性放大。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拿自拍杆的遊人

意猶未盡,又重新從這道門進去,看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主街兩側的一條小巷(顏色做舊)

劈柴院的主街兩側,有條几米長的小巷,進去拍了一張照片。這裡大概就是過去劈柴院的民居。木製樓梯和露天走廊的扶手,很有韻味,感覺現在依然有人居住,不好貿然闖入,驚動主人。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依然是一家挨一家的小吃攤

改造後的劈柴院顯然是成功的,它不僅是美食一條街,更是青島一個有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數不清的遊客來此品嚐美食。這是往昔的劈柴院不具備的功能。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江寧會館

上面圖片的區域性放大,因為這兒人多,摩肩接踵,不便拍照,我遺漏了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江寧會館。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這兒還遺留一些當年的意思,還有原來的娛樂功能

這張照片是我在網上找的。

江寧是南京的古稱。現在的江寧會館是一家集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場所。當年很多名人都在這兒演出過,至今這裡還保留著相聲大師馬三立演出時的位置。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好像這道門存在的意義主要是因為它的樣式

這道門很有特色,只是不知道門裡有什麼內容。也許只是作為景觀的一部分而存在,它的樣式有點兒上海石庫門的意思。

青島行:尋找劈柴院

劈柴院其實早已成為青島人記憶中的一部分

在網上見到一篇介紹青島劈柴院的回憶文章,我選了結尾的一段文字,作為這篇帖子的結尾,倒是很合適的,畢竟我只是個來去匆匆的過客——

劈柴院留給我們的記憶已不單純是老青島的,還有無數城市移民的,或許在青島的建築群中,唯一能引起老青島和城市移民共同關注的只有劈柴院。我們欣喜、慶幸這處特色老街保留的同時,卻發現這處老青島最深處的記憶卻離我們漸行漸遠……

(2019年8月27日寫於個人空間,2022年11月修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