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什麼才是真正的 “語文” 課外閱讀

“語文”課外閱讀由兩個部分構成。

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屬於課外閱讀,這個大家都認同。

但是,還有一類“語文”課外閱讀可能被大家忽視了。

筆者認為,語文課之外的所有科目的學習都是一種課外閱讀。

歷史教科書是一種夾敘夾議的文字,政治教科書是以論述為主的文字。

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教科書是以說明為主的文字。

閱讀這些教材,也是一種語文學習。不但可以學習專業詞彙,而且也習得了相應的表達方式。

這第二種課外閱讀,我們姑且稱之為“課外校內閱讀”,而且屬於一種精讀。

上到理工學者,中到科普作家、下到網路寫手,我們發現,理工科出身的寫作者也可以構建文從字順、文采飛揚的作品。這些群體在語文課上的投入相對較少,和文科、藝術、社科、甚至商科的群體相比,恐怕“大學語文”都沒上過。但是,人生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文筆好的人,未必是學習人文、社會科學出身的,也可以是一個學工或者學商出身的人。許多人棄醫從文,成了大作家。也有很多人棄醫從藝,成了書法家。

再以德國中學的華人孩子為例,他們每週上五節德語課,四五節英語課,四五節法語課。但是五六年下來,德語成為他們的母語,有些孩子到了高年級,英語可能也學的不錯,但是法語等第三門外語則差強人意,和德語水平有天壤之別。這些外語課只是通識教育的諸種課程之一,學校並沒有花費全部的時間去教授其中的任何一門語言。在中小學階段,孩子們要學習十幾門學科。那麼,核算下來,任何一種外語的學習只是佔大約1/10的分量。除了在德語課之外,無論是在數學課、還是歷史課上都在使用德語進行聽讀和視讀。表面上看,每週五節德語課,但實際的課時數上還要加上(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宗教、音樂、美術、體育。),只要這些課堂使用德語作為教學語言。

如果把這種計算方法置入中國的小學,則語文課的時間絕不是每週5節或者10節,而是+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甚至+體育),那就是一週20幾節語文課時。

海外的華人孩子在中文學校每週只有一兩節課,家長卻期待著娃娃們學好中文,雖然有家長的口語加持,如果不能做到每天增加父母課堂,則總中文課時數實在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中文學不好,不怪孩子,責任首先在家長。”

什麼才是真正的 “語文” 課外閱讀

附:

什麼是真正的精讀?

前文提到的第一種閱讀屬於純粹的校外閱讀,流於泛讀。隨著教改的推進,現在語文教綱也在要求大部頭整本書的閱讀。但是,缺少老師的引導,泛讀只能完成增加語彙、培養語感、拓展知見的作用。這種泛讀,可以間接促進文筆的提高,但並不是必然能夠提高一個人的思辨和寫作能力。

因為構成文筆水平的要素,除了文采,更重要的是思想。而思想以及思辨能力的獲得,則需要分析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分析、思辨能力一般只有在老師的引導下才能完成。

對高質量文字的精讀訓練即是一種深層的文字分析,在深層分析的過程中,引入的歷史、文化、人生的見識,則構成了知識和思想資源的積累。把分析的過程和成果以書面的形式表述出來,則為寫作訓練。如果把分析的物件從文字置換為社會現象,則為時評;置換為史料,則為史論。一個能對歷史與現實洋洋灑灑進行分析論辯的人,文筆不會很差,寫作能力也不會很低。

什麼才是真正的 “語文” 課外閱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