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泗洪地名——戲說臨淮(作者:皮毛)

今天的人們,百思不得其解。臨淮,本意是靠近淮河。而實際上連淮河的影子也看不見。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想究其原因,只好向時間老人要答案了。時間是最大的英雄。它能讓桑田變滄海,也可以讓滄海變桑田。

據史料記載,四洲城的重鎮——臨淮。南面臨近淮水,西面臨近汴河,是個“水陸會都”的地方。為漕運戶樞。《四州志》記載,四洲城北方頭枕清口,南方腳蹬滂梁,東方與揚州相連,西面與宿壽相通。此地為江淮要衝,東南門戶。並說這個四洲城:“天下無事,則為南北行商之所,天下有事,則為南北兵家必爭之地。

作為四洲轄區的重鎮——臨淮,必然會成為繁華之地。

臨淮,地處汴河下游,水面寬闊,水深流緩,便於行舟。轄區內,水網密佈,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又有人工運河把汴河與淮河相連,陸路交通四通八達,水旱交通的便利,臨淮成了南來絲綢瓷器茶葉稻米水果,北方馬匹肉類、皮草等貨物的集散地。

想當年,臨淮古鎮,老山條石鋪就的整齊寬闊的街道,白牆黛瓦的民房,鱗次櫛比;商號林立,商人穿梭往來;客棧更是如若星辰。那排列整齊的房屋,四通八達的道路,縱橫交錯的河汊,陸上車水馬龍,河裡百舸爭流,這種景象,宛如吳郡都會蘇州伍子胥建造的閭城。當時的人們提起古鎮臨淮都稱讚為“賽江南”。

任何的繁華,在歷史的長河裡,都如同白駒過隙,稍縱即逝。只因黃河決堤,滾滾黃水奪淮,水漫四洲城,昔日的繁華瞬間煙消雲散,化為灰燼。臨淮也沒有幸免,但西南方向的一塊二十多平方公里的一塊高地得以保留,連同臨淮的地名一起得以延續至今,讓後人懷想古四洲的繁華景象,追憶我華夏美麗城邦,發一下古之幽思。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