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繁華?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繁華?

綜合來看,上海是全國最繁華的城市這一點沒有太大疑問,能達到同一水準的恐怕只有香港了。

“繁華”是個定義很靈活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是很正常的。相比各類客觀的經濟指標,繁華程度是高度主觀的,正如一些答主所說,取決於你的親身感受,然而我對這個問題下一些回答中充斥著的某種優越感感到很悲哀,將感受繁華描繪為一種由階層、圈子所決定的活動不僅愚蠢,更是居心不良。上海有兩千多萬人,上海的繁華從來不是某些階層的人獨享的,而是屬於所有為這座城市付出貢獻的人民,提高感受繁華的“門檻”而與大部分人民切割,如此的行為實在是給上海和上海人民蒙羞。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繁華?

事實上,優質的消費(並非高價格的消費,一些回答只說價錢是毫無說服力的,而應該多介紹上海的東西好在哪)只是繁華體驗的一面,甚至很多時候無需消費也能很好地感受繁華。繁華包括“繁”和“華”兩個維度,前者強調數量和種類的多樣性,後者則指優秀的質量。因此港島那些鱗次櫛比的大廈裡西裝革履的人能感受繁華,在九龍那些五顏六色招牌下吃著街邊攤的人也能感受繁華。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繁華?

一個城市綜合起來的繁華程度,更應該被解釋為它能否使各個階層的人都能在很多地方(而不是極少數的地點)找到適合他們的繁華體驗。除了區位和政策優勢外,所謂一線城市與其他城市的一個顯著區別就在於它們基於自己巨大的體量(人口、經濟等)孕育出了各個維度上的高度多樣性,這一過程通常需要發達的第三產業支援。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廣州,儘管廣州的奢侈品消費市場被北上深拉開了不小差距,但它的“低端商品”市場卻極為發達,因此即使廣州的消費沒那麼“華”,“繁”卻是絕對達標的。

除了餐飲零售這些日常消費產品之外,文化活動、服務產品在數量和種類上的多樣性同樣是繁華體驗的維度,這方面上海和北京可以說是讓其他城市望塵莫及的,在這兩個城市你可以花一百塊錢左右聽到高質量的音樂演出,可以花幾十塊錢甚至不花錢逛藝術展覽。特別當你有一些小眾愛好的時候,也許只有北上廣深能有足夠多的同好支撐起一場展覽或會議等交流活動,這些活動所需的組織能力和商業化運作往往只有在這些城市能方便的找到可靠的支援渠道。

為什麼有的人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繁華?

此外,最直觀的繁華體驗常常來源於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它本質上也是一種產品。截止目前,上海的軌道交通網路仍是全國最為完善的,擁有相近里程的北京在市區地鐵可達性上遠遜於上海。上海市區的規劃設計也代表著國內的最高水平,路網密度高、建築退界小、綠化水平好,深圳雖然目前已經在以先進的設計理念建設街道,距離上海這樣的整體高水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題主若說感受不到繁華,我想有兩個可能的原因。

一是可以將眼界放的更寬些,關注一下自身日常生活以外的東西,或是發展一些新的興趣愛好從而得到另一種觀察城市的視角,一些特殊的視角更能凸顯上海與其他城市的不同之處。另一方面也要多出去走走,去一些平時少經過的地方消費或者利用公共資源。

二是城市發展與繁華體驗的關係始終脫離不了邊界遞減效應,這時更要從薄弱環節去看、從細節去看。郊區就是一個城市建設的薄弱環節,2014年我第一次從廣州去上海,火車駛進上海郊區的時候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原來郊鎮也能這麼整潔,那時候廣州的很多郊區地帶的幹道可能連人行道都沒有,道路上揚塵漫漫,路牌標識年久失修,現在倒是好了很多。二號線和十號線中間的一帶,特別是靜安寺-南京西路附近、淮海中路,一直走到徐家彙去,能很明顯感受到“built”這個詞的意味,你會覺得這裡現在建設得就很好,行道磚、樹池、花壇、井蓋、藝術裝置等細節都到位,幾乎找不到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了,如果缺乏對照可以去北京看看。

現在國內的城市發展得很快,從繁華程度上大大拉近了與上海的絕對距離,有一些區域性區域達到或超過上海的水平也是常見的,例如比陸家嘴建設稍晚的珠江新城在規劃理念上實現了對“中央商務區”的突破,可謂是國內新建城市中心區的標杆,而更晚開發的深圳後海在街區設計細節上比上海更加精緻。但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之外,消費內容的多樣性和質量以及消費文化方面廣深和北上仍有很大差距,考慮到北京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落後,上海稱為最繁華依然名副其實。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