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健康】吃貨們,你們知道嗎?這種吃法可能是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吃法

【健康】吃貨們,你們知道嗎?這種吃法可能是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吃法

心中的麥香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王安石在《初夏即事》寫到。

初夏時節,一股暖暖的風擦身而過,麥子的氣息隨風而至,麥香幾乎將你襲倒。這時的麥子麥稈發青但已籽粒飽滿,假如來到麥田邊,你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來,撫摸著麥穗,然後彎腰掐幾顆麥穗頭,放在手裡,用手一搓,用嘴輕輕吹去麥皮,圓墩墩、胖乎乎的麥粒定會饞得你直流口水,你且捨不得一次全部吃掉,輕輕地用舌頭一舔,一次只吃掉幾個麥子粒,慢慢地嚼著,麥子的清香會讓你陶醉!真香啊!這種吃法叫吃“青麥子”即叫生吃。每到這個時節,母親也會從田間割上幾個麥過子(地方土語)回家,把麥秸剪下,把麥穗放在籠屜上蒸熟,再放在簸箕裡搓掉麥皮,然後,每人分一小把,放在嘴裡,越嚼越粘、越嚼越香,特殊的麥香縈上心頭,幸福極了!這種吃法叫熟吃。剩下的麥子,母親把它在陽光下晾乾。天熱時,用它燒一鍋清水,即能品嚐麥子的清香,又能防暑降溫。冬天時,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煮一鍋青麥子,大家喝著麥水,嚼著麥香,談論著幸福生活,兒孫滿堂、其樂融融!

【健康】吃貨們,你們知道嗎?這種吃法可能是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吃法

“麥熟一晌”這是時令語言。天空湛藍,一絲風也沒有,日頭火辣辣的,烤得人眼睜不開。幾天前還中青的麥子,眼看著就割不跌了。麥子熟的真快!這不,大片的麥田裡,收割機此起彼伏奏起了優美的歡樂曲。一夜沒睡卻滿臉堆笑的大姑娘、小媳婦、婆婆、媽媽,有的拿簸箕;有的掙口袋,在田野裡喜接自己珍珠般的麥粒。小塊麥田裡,受機械作業限制,大多數農民還是彎著腰,流著汗,手工揮鐮割麥,腰痛腿痠全然不顧。80後、90後沒割過麥的年輕人初次上陣,手腳稍不協調,鐮刀就會割破手指,頭上的汗珠,手裡的鮮血點點滴地,簡單包紮,繼續追趕。“三秋不如一麥忙”,道出了麥收季節的緊張而短暫,好一派繁忙豐收的場景!男女老少收穫著他們心中的那份溫飽!那份麥香!那份希望!

霎時間,車子滿了!地上滿了!大倉滿了!小囤滿了!大缸滿了!小盆滿了!鍋滿了!碗滿了!香滿天下糧倉!婆娘們就像一群過路的鴨子,嘎嘎的笑聲灌滿整個村莊、大街小巷,笑聲裡也夾雜著香甜的麥香。

時間飛逝,轉眼進入農曆的六月。在老家六月初一有一種習俗,就是上“新麥子墳”。那天,各家各戶都用新麥子磨成面,蒸上一鍋白白的饅頭,祭祀已故的親人,那叫“祭仙”。你瞧!村莊裡農家的煙囪炊煙裊裊,火灶裡爐火通紅,籠屜上裝滿了白白的饅頭,冒著香甜的蒸汽,像身披輕薄柔軟紗衣的夏姑娘,鶯歌燕舞,飄向藍藍的天空。那香氣擠出籠屜,鑽出房門,縈繞在村莊上空。一縷縷的麥香,燻醉了故鄉的大人小孩。我的奶奶下坡回家後,娘遞給他新蒸的饅頭,她顧不得洗手,放下鋤頭一口咬下去,嚼了幾口,淚就湧了出來。那時我年紀小,不知道奶奶為啥哭。奶奶哽咽著告訴我,“孩子,這饅頭來得不容易呀”。當時,奶奶的話我似懂非懂。然後,又聽奶奶說:“等你爹回來。讓你爹跟你一起去上墳,讓你爺爺也嚐嚐新麥子饅頭”。可在我的記憶裡,從沒有見過爺爺的面,爺爺過世好久了……

【健康】吃貨們,你們知道嗎?這種吃法可能是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吃法

拿新麥子饅頭去上墳,祭祀已逝去的親人,這家鄉風俗流傳至今。饅頭作為北方人生存的食糧,一種美食,一種源於大地的傑作、精華,受到人們的喜歡與愛戴!饅頭裡那種特有的麥香,讓人們垂涎欲滴,它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讓我們幾乎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種是情懷。

審閱:韓田梅

簡評:麥香飄逸,散發出生活的甘甜、勞動的收穫,人生的感悟。《心中的麥香》是一首感悟生命真諦的讚歌。語言樸素自然中有幾分凝練生動。

終審:嚴景新

作者:胡華業,筆名有緣的荒草。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