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不動腦筋的勤奮,是一種懶惰嗎?

不動腦筋的勤奮,是一種懶惰嗎?

Photo by Michal Matlon on Unsplash

“不動腦筋的勤奮其實是一種懶惰!”

最近聽到兩個人引用這句話,看來這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

“勤奮”和“懶惰”,是一對反義詞,直接說勤奮是懶惰,當然不成立。

“不動腦筋的勤奮”,為什麼就是一種“懶惰”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

“腦筋”的含義,腦筋的第一個意思是指腦神經,直白講就是指人腦的思考、記憶等能力;第二個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意識。

那麼

“動腦筋”,當然就是“動思考、動記憶、動意識”,開動腦子思考,就是我們說的“動腦筋了”,記憶力好、理解力強,就是我們常說的“腦筋好使”,人的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腦筋變了”。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

“勤奮”和“懶惰”。

其實在

“勤奮”和“懶惰”之間,有一個“常態”的狀態,如果與“常態”相比越來越好,這就是“勤奮”的結果。如果與“常態”相比越來越差,就是“懶惰”的結果。

由此可見,值得關注的並不是

“勤奮”和懶惰”本身,而是勤奮或懶惰所帶來的“結果”。

那麼,

“不動腦筋的勤奮”會有什麼結果呢?

無非兩種結果:一是沒有變化,保持

“常態”,相當於我們常說的“白乾了”。二是由於“不動腦筋”,出錯了也不知道,越幹越糟,相當於我們常說的“傻幹,還不如不幹”。

從這兩個結果看,都不是

“勤奮”要達到的結果,卻更接近或等同於“懶惰”的結果。

最後,我們來看看現實情況。

無論你做的是

“搬磚”式的體力勞動,還是科研學習型的腦力勞動,如果一味地只知道用手傻搬、傻學傻做,不動腦子思考、記憶,“死腦筋”一成不變,就永遠也不會出現從人手搬磚到工具搬磚,再到機器人搬磚,也不可能從小學讀到大學,更別提從寫信到用5G手機了。

所以,我們人類和

“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因為我們擁有更強大的大腦,“動腦筋”改變現狀才是我們優勢。如果不動腦筋地傻幹、傻學,結局和“懶惰”的結果沒有大的差別,本質上也是一種“懶惰”。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完全可以說:

“不動腦筋的勤奮”,其

實就是一種“懶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