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朱元璋“殺雞儆猴”改文風

朱元璋暴打茹太素,是《明史》裡面一個頗有意思的段子,讀來也是頗有深意。

1376年,剛正不阿的明朝忠臣,相當於司法部副部長的茹太素給朱元璋上了一本萬言書,長達17000餘字。朱元璋看得有點眼花,於是讓秘書王敏念給他聽,可都念到將近一半了,卻依然不知所云,沒聽明白奏摺說的是怎麼回事。朱元璋實在聽不下去了,甚至有點心浮氣躁,當場命人把茹太素暴打一頓。

打是打,氣歸氣,大臣的奏摺還是必須要批閱的。第二天,他又讓王敏接著念,結果從17000字的奏摺最後500字裡,茹太素終於提出了五條有用的建議,而且這些建議對於當時的朝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於是,朱元璋採納了其中四條。事後,朱元璋也為自己的行為作了辯解。認為,朝堂之上需要的是簡潔明快、接地氣解難題的意見建議,明明500字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卻要大肆鋪陳,整一堆沒用的文字,囉嗦不說還可能耽誤政事。

朱元璋“殺雞儆猴”改文風

當然,朱元璋這樣的做法也受到群臣的非議,認為他濫施刑罰,簡單粗暴。但是瞭解其中的背景之後,可能對朱元璋的做法會有更深刻更全面地認識。

朱元璋定都南京時,新政權面臨大量迫在眉睫需要處理的現實問題,內外形勢非常嚴峻。戰後經濟凋敝,饑民遍野,人口不旺,各業不興,矛盾尖銳,社會無法正常運轉,而退居塞北的殘元勢力企圖捲土重來,各邊塞武裝也是虎視眈眈,可謂是內憂外患,無不緊要。

特別是天下初定之後,明朝政權中許多官員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各派人馬爭權奪利,貪賄成風,政令不出南京城的現象比比皆是。而官員虛頭巴腦,政策措施在公文案牘間空轉無功。這樣的局面,讓定都南京後的朱家政權根基不牢,甚至面臨王朝崩塌的險境。

朱元璋“殺雞儆猴”改文風

朱元璋為此心急如焚,從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整頓和改革。而對於官吏作風、文風的整頓就是其中一個突破口和切入點。很不幸,茹太素成了這個倒黴的出頭鳥。朱元璋暴打茹太素,其實也是一種殺雞儆猴,讓群臣看到玩弄文字遊戲、調門虛高卻少務實事的下場和懲罰。

就在暴打茹太素之後,朱元璋大力整頓官吏作風,在改善文風、提高效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命令制定了行政文書規範,“頒示中外,使言者陳得失,無繁文”。他自己也身體力行,批閱奏本簡明扼要、切中肯綮。現存朱元璋的許多批奏文字都是簡單易懂,有些都是口語白話,一看便懂,執行快捷。

所謂“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朱元璋暴打茹太素以及之後的一系列改善文風的措施,其實都在強調這樣一個道理。否則,危機重重下,如果一朝官員上行下效陶醉於無用的文字遊戲之中,把改革政策空轉於文牘案卷之內,那朱元璋的大名偉業恐怕要換一種結局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