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

玉箏

《自我覺醒》是作者周嶺送給女兒周子琪的書。周嶺自述寫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私心”。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年兩地,在女兒成長過程中,作為父親的周嶺很遺憾不能時常陪伴。

時光是條單行線,一旦錯過,無法重來。

為了彌補陪伴女兒成長缺失的遺憾,周嶺把這本書作為特別的禮物送給女兒,希望女兒今後遇到人生困惑的時候,知道老爸始終在身後陪伴。

我讀書有個習慣,先瀏覽目錄、自序、後記,再開始讀正文。在後記讀到周嶺的這段自述後,莫名的好感油然而生。這是一位感情細膩的好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內容一定很精彩。這是我的大腦潛意識給我的反饋。

全書讀完,果然沒讓人失望。作者周嶺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識、有深度,通俗易懂,他多年閱讀累積的思考濃縮在這本《自我覺醒》中,提煉總結出27個成長關鍵詞分別是:大腦、焦慮、耐心、模糊、感性、元認知、自控力、情緒專注、學習專注、匹配、深度、關聯、體系、打卡、反饋、休息、清晰、“傻瓜”、行動、心智寬頻、單一視角、遊戲心態、早起、冥想、閱讀、寫作、運動。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根本上說是認知能力上的差異。《自我覺醒》中的每一個章節都自成一篇,上述27個關鍵詞涵蓋了7個底層概念,包括大腦、潛意識、元認知(內觀自己,擺脫焦慮)、專注力、學習力、行動力、情緒力(外觀世界,借力前行)。

讀透《認知覺醒》這本書,正如作者所說:“你會發現實踐和改變才是這本書的核心。”可以把這本書當作工具書,時常翻看,時常回顧、思考並實踐。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擾,這是生活的常態。有的時候需要從書中吸取力量,當下,我最需要開解的是情緒問題。接下來,分享作者關於情緒力——情緒是多角度看問題的智慧,這一章節闡述的觀點。

一、心智頻寬:唯有富足,方能解憂

作者在書中解釋,所謂心智頻寬,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撐著人的認知力、行動力和自控力。心智頻寬一旦降低,人很容易喪失判斷力,做出不明智的選擇,或急於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難以抵擋享樂的誘惑。

比如有外在壓力的人,很容易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對孩子發火;終日憂心忡忡的人,也很難靜下心來學習。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是心智頻寬不足的表現。

作者說,

任何能製造壓力的

事件

都會擠佔我們的心智頻寬,

比如明天的演講、考試的期限、失業的擔憂等。

只要我們的注意力被某一個巨大的事物吸引,我們就有可能進入稀缺狀態,進而降低

心智頻寬

,做出不明智的行為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如何提高心智頻寬,唯有富足,方能解憂,書中給出五貼“良藥”:

第一帖,保持環境覺知,理智選擇

在壓力環境下,儘可能保持較大的格局和遠見。在無覺知狀態下,心智頻寬會受到擠壓,但在主動覺知狀態下,人們就可以承受壓力,集中心力,做出理性的決定。

第二貼,保持目標覺知,

少即是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免於盲目奔波。才能讓自己從忙碌中解脫,才有時間使用心智頻寬審視自己,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第三貼,保持慾望覺知,審視決策

腦子裡存在大量任務和念頭的時候,往往是行動力最弱的時候。拿出筆和紙,把心中的念頭全部清晰列出來,並逐一審視,行動力會更強。

,保持情緒覺知,謹慎決定

不要在大喜大悲的時候做決定,尤其是重大決定。這個時候的心智頻寬往往很窄,判斷力也很弱。關注平日裡的極端小情緒,例如恐懼、擔憂、緊張、害怕等,要及時清理掉這些情緒。一個心智頻寬富足的人,也會是一個心氣平和的人,

第五貼,保持閒餘覺知,自我設限

適當的閒餘可以減輕壓力,但是過多的閒餘,容易陷入低效狀態。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二、單一視角:你的壞情緒,源於視角單一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攝影師,不同的是有的人拍出來的照片更好看,有的人拍出來的很普通。

儘管拍攝物件相同,角度不同,效果不同。總有一個更好的視覺角度會拍攝出更美的照片。

不要被原始的視角束縛,主動轉換視角,可能會看到一個新的天地,視角不同,選擇也會不同。

比如:

同樣是半杯水,有的人會哀嘆只剩半杯水;有的人會驚喜還有半杯水。

同樣是挫折,有的人會沉浸在悲傷中無法自拔;有的人會勇於承擔責任與挫折,認為是上天給自己成長的提示。

同樣是工作,有的人會認為是在給老闆幹活,能偷懶就偷懶;有的人會覺得是在鍛鍊自己,即使沒有回報,也願意盡力投入。

無論當前處於何種情緒漩渦,只要自己願意,總能找到更好的角度。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三、遊戲心態:幸福的人,總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一個人想要生活的幸福,需要具備以下因素:

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得到別人的愛與尊敬;

有獨特的本領、技能,為他人帶去獨特價值;

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現代心理學中的“自我決定理論”指出人類有三種天生的內在需求:關係需求、能力需求和自主需求。特別“自主需求”是獲取幸福的關鍵因素。如果能積極主動選擇和掌控所做的事情,就會產生內在動力,獲得愉悅心流體驗的感覺越強烈。

有的時候把正在做的事情,當作是一種遊戲體驗,跳出正在做的事情,當作另一件事情在做。在心理學上,這個方法叫作“動機轉移。”

比如,我並不是在為老闆工作,我只是為了提升自己;我並不是在寫作,我只是在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我並不是在洗衣服,我只是在活動自己的手指靈活度;我並不是去見領導,我只是在和一個普通人聊天,等等。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這個世界的模樣取決於我們看待它的角度。

既然做事情的過程就是賦予意義的過程,我們何不透過這種動機轉移的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和注意力解放出來,為自己做事,幸福感源自主動掌控。

成長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和年齡無關。作者周嶺在2017年,36歲時毅然開始探索心智改變,自我覺醒,會對人生命運帶來何種變化。三年時間閱讀大量相關書籍,在《認知覺醒》書後的參考文獻中列出44本書。

作者周嶺說:“真正的覺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成長的本質是讓大腦的認知變得更加清晰。現在,永遠是最好的時機。”如果,你也渴望改變,總會從這本《認知覺醒》中獲取力量,一起前行,遇到更好的自己。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玉箏:無戒學堂優秀學員,自媒體多平臺原創作者,在文字的排列組合中,安頓自己。

一位父親送給女兒的書,幸福的人具備遊戲心態

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檢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