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身心靈成長的書,年輕的時候,朋友推薦過,當時翻了幾頁,感覺雲裡霧裡的,完全讀不下去。

人到中年,歷經滄桑之後,再次遇見這本書,反而很容易看進去了。

書中講到,女主人公巧遇一名智慧的老者,在與智慧老者數度交談的過程中,她逐漸正視到自己的內心,最終找到了真正的自我,獲得了內心的平和。

跟隨女主人公的心理起伏波動,我終於領悟到了這幾點人生的真諦:

01

追求自在人生的境界:愛,喜悅,和平。

終其一生,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

大多數的人可能會說,財富,權利,名望,健康,愛,快樂……其實所有的這一切用五個字就可以代替——愛,喜悅,和平。

這裡的愛不是狹義的男歡女愛,而是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求回報的愛。

這裡的喜悅不同於快樂。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令你快樂的東西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消失了。喜悅則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外界是奪不走的。

這裡的和平之心,好比我們常講的平常心。平常心是坦然面對一切的大智大勇,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般的淡泊和自然。

愛,喜悅,和平,不過是一個人最自在的狀態,一個人能達到這種狀態,就是活出了真實的自我。

可是,人生總有起伏,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永遠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坷和煩惱。

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富人有富人的煩惱。也許是愛情的困惑和失意,也許是事業的重創和打擊,也許是各種負面情緒的困擾。

遭遇種種人生困境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保持真我的狀態呢?又該如何應對呢?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02

尋找真實自我的過程:放掉無謂的身份認同,檢視思想的謬誤,化解情緒的癮頭,破解身體的滯礙。

放掉無謂的身份認同:建立覺知

一個活得清醒通透,活出真實自我的人,一定是最瞭解自己的人,對自己有正確而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是誰。他不會高估自己,也不會低估自己。

身份認同,就是一個人對“你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身份認同決定了一個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你認同了什麼,你就是什麼。

比如:

有的人認為手裡拿著名牌包就是尊貴的人,拿著便宜包就會被人看不起。如果你的身份認同和價值感來自於這些外在,那就會很看重面子,而人愈向外抓取,也就會離真我越來越遠,離喜悅與平和越來越遠。

有的人潛意識裡認同自己是受害者的身份,認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發生的事情都是衝他來的,害他怎樣怎樣。所以受害者的身份讓他很容易自怨自憐,痛苦無助,加害自己,也很容易去責怪他人,去發洩不滿,變成迫害者。

一個人要想放掉這些無謂的身份認同,並不容易,這就需要有一種覺知的能力。覺知,就是覺察,就是感知。

一個人覺知能力不斷提升的表現,就是從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再到當知當覺,最後做到先知先覺,這也是一個人活得越來越通透的跡象。

比如:

自己做錯了事也不知道錯,這屬於不知不覺。

自己說錯了話開始不知道,後來才知道說錯了,這屬於後知後覺。

自己剛對孩子發完脾氣,馬上就後悔自己跟孩子發脾氣,這屬於正知正覺。

兩個人在一起,對方還沒生氣,你已經知道他將會生氣,這就是先知先覺。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說:“在潛意識裡頭,你沒有覺知到的東西都會成為你的命運。”

也就是說,如果你隨著自己的性子去做事,沒有覺知到更好的方法去做事,很難改變命運。

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95%來自於我們的潛意識,只有5%來自於我們的意識。

建立覺知能力,就是要了解我們的潛意識,把潛意識帶到意識層面。這樣就會離真我越來越近。越接近真我,人生越自在。

建立這種覺知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我覺察,自我反省,經常檢視自己的思想,不斷向內探索。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檢視思想的謬誤:向內探索

有人說,當你手指著別人批評的時候,其實有三根手指是對著自己的。

我們要時刻記得:向內看,探索自己,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張德芬老師藉由書中智慧老者的口吻說出了這一人生真諦: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正如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的:

一個人如果充滿了正面,快樂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引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引過來。

同樣的,一個人如果老是帶有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

人與人之間是有能量磁場的。什麼樣的人就能吸引同頻的人。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這些人、事、物,就像鏡子一樣反映你的內在。

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思想,可能並不正確。我們卻總是對自己的思想深信不疑,讓它牽著我們的鼻子走。

比如:

我看到老公今天臉色不好,如果我以為他不愛我,我就會難過。如果我認為他今天心情不好,我就會中立。如果我認為他身體不舒服,我會心疼他。

可見,我們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支援它的思想。

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總會有被否定和壓抑的陰影,比如,我不夠好,我是錯的,我不如別人,我不夠完美等等。只有把這些東西拿出來,放到陽光下,才能得到療愈。

我們的這些負面思想,如果拿到放大鏡下來檢視,會發現90%的思想都不正確。

當我們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看見自己的內心,才能正視自己,認識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化解情緒的癮頭:學會臣服

不同的思想,會帶來不同的情緒。

負面情緒有憤怒,有悲傷,有不安,有恐懼,有無聊,有失望,等等。你知道嗎?情緒會上癮!

當我們產生某種情緒時,我們的大腦會生出一種叫“胜肽”的化學物質。時間長了,這種物質就有了特定的胃口,產生飢餓感。簡直像毒癮一樣。

面對這種負面情緒,我們應該怎麼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學會臣服。學會臣服意味著學會接納。

臣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臣服於自己的情緒。其實,也就是接納不能改變的現實,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你要明白:“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

“當你抗拒某個事情或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個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

這些負面的情緒,就像黑暗一樣無法驅散。只能帶進光來,把它照亮。這種光來自兩種:一個是覺知之光,一個是喜悅之光。

自我覺察會帶來覺知之光。做一些自己愛做的,可以帶給你喜悅的事情,就會帶來喜悅之光。

情緒都自帶能量,每一種情緒,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會來,也會走。

而正面能量和負面能量此消彼長,正面的能量多了,負面的能量自然就少了。

如果我們能轉變自己的負面能量,變成積極正向的能量,我們的內心便會越來越有力量。

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展現了什麼面貌給它,它就會用什麼樣的面貌來還給你。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破解身體的滯礙:聯結身體

我們常說要活在當下,其實和自己的身體聯結就是活在當下。

因為我們的思想總是在過去和未來,但我們的身體和呼吸卻永遠是在當下的。

關注身體和呼吸,也就是關注當下,活在當下。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的身體生病不舒服,很疲憊,就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如果身體非常健康,氣息通暢,心情也會很開朗。

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就是多愛自己一點。

我們可以靜坐冥想,也可以跑步、快走、游泳、瑜伽等等,只要你能夠專心地觀照自己的身體,都是在和身體對話。

希望我們都能好好呵護自己的身體,不然講什麼都是枉然。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03

寫在最後:決心改變,就要付諸行動

張德芬老師在一次訪談中說:一切的發生都是禮物。

這話說起來簡單,要做到很難。張德芬老師也不例外。

雖然她寫作了《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身心靈成長的書籍,但是她在遇到痛苦的時候,依然會有怨恨,依然沒辦法把它當成禮物,只有這份痛苦過去以後,她才會發現這真的是一份大大的禮物。

讀書,讓我們瞭解了一些知識,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去實踐,不去執行,還是不會有任何改變。

而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可能是21天,可能是一個月或者3個月。

行動,只在你的一念之間。改變,就在你的行動之後。

願每個人都能在覺知中成長,改變,過上充滿愛,喜悅,和平的自在生活!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人的命運,都藏在覺知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