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孔子作為聖人為何被兩小兒辯日難倒,為何中國自然科學停滯兩千年

孔子是先秦時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三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作為聖人為何被兩小兒辯日難倒,為何中國自然科學停滯兩千年

孔子被稱為是聖人,可是為什麼被兩個小孩子的問題難倒了呢?小學課文中應該都學過《兩小兒辯日》這篇古文言文。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老師告訴我們這則故事的寓意是,兩小兒善於觀察的天真可愛和孔子不怕露醜誠實承認,實事求是的態度,謙虛謹慎的為人方式。實際上這則故事背後卻隱藏著很深的科學知識和極深的封建禁錮思想。

《兩小兒辯日》這則故事作為現代普通人想要弄懂都很難,它涉及到光學原理的折射、散射現象等。其一,地球的四季變化與太陽的距離並無什麼關係,更別說一天內地球只是自轉一週,和太陽的距離基本可以忽略。其二,人肉眼看到太陽一天內大小有變化,是因為光線折射的原因。而早晚涼中午熱是由於太陽光照射轉到地球背面去了,而地球本身溫度很低,所以造成涼熱的差距,和距離也無關係。

孔子作為聖人為何被兩小兒辯日難倒,為何中國自然科學停滯兩千年

這則故事是出自《列子》,列子雖然遠沒有孔子有名,可是列子借這則故事來諷刺孔子,其實是想說:孔子你作為聖人卻連小孩子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孔子在教育弟子時是要他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可是孔子卻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論。六合(即天地、東南西北)之外的宇宙之事,存於心而不去研究。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隨意創作,相信並愛好古代的事物。

孔子不喜歡去研究和創新,只喜歡西周時期的封建道德禮儀,因此孔子講克己復禮為仁,剋制住自己恢復西周時期的禮儀就是仁義!所以漢代以後儒家思想走向正統,直接的禁錮中國人的思想,中國再也不敢創新,兩千多年居然沒有一個人能突破儒家思想的束縛,從沒出一個大的思想家!

《列子》裡還記載另外一個有名的故事《杞人憂天》,“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杞國有個人成天擔憂天會不會塌,地會不會陷,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從此以後這個成語卻成了笑話別人胡思亂想的笑柄,從來沒有人認真去探討天為什麼不會塌,地為什麼不會陷?因此中國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對自然科學的探索停滯了!

孔子作為聖人為何被兩小兒辯日難倒,為何中國自然科學停滯兩千年

相反《列子》另外兩則寓言故事《夸父逐日》和《愚公移山》這裡面體現的兩種精神卻沒人繼承。浙大教授鄭強在一次演講中就說,現在中國之所以沒拿諾貝爾獎獎,是因為現代中國人缺少愚公移山的精神。中國人太急功近利,太過渴望快速成果,巴不得今天搞研究明天就出重大成果。

老子《道德經》說“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眼前的大道平垣寬敞,大家都不願意走,大家都相信成功有捷徑。老子早已給我們指出了明道,可人們偏偏喜歡走捷徑!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