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經常在網上看到有網友總結第一次見家長的注意事項。

大到準備什麼禮物、如何得體穿搭,小到清楚地羅列出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

前兩天,就看到一個帖子,討論的是第一次去男朋友家要不要主動洗碗。

仔細看完評論區才發現,比起討論洗碗這件事本身,大家更多地是在分享透過洗碗這類小事感知未來家庭關係和地位的經驗。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網友的經驗之一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曾經在老人們口中,聽聞過一些舊時的結婚風俗。

其中有幾條就是和女性婚後的家庭地位有關的。

比如,“新娘的婚車到了婆家後,要在門口停留片刻,意思是要滅一下新娘的火性。”

“新媳婦婚後第三天要在婆婆的陪同下進廚房,將事先準備好的豆腐用刀劃開放入油鍋內煎。

煎的過程中,忌不停地將豆腐翻面。”

在老家的方言裡,“翻面”和“反嘴”的發音相近,所以不停地將豆腐翻面表示日後會頂撞婆婆。

雖然這些舊時的結婚風俗,很多已經被摒棄了。

但風俗的背後反映出的,女性嫁入婆家後的地位通常要比在孃家低一截的觀念,一定程度上還在影響著當代女性對婚後生活的看法。

所以我想,那些不建議第一次去男朋友家就主動洗碗的女生,

不是介意洗碗這件事有多麻煩,而是在擔憂婚後洗碗這類家務都會順其自然成為落在自己身上的義務。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我第一次去男朋友家之前,也在網上做了很多功課。

包括瞭解他父母的喜好、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需要注意的禮節。

瞭解的越多,越是緊張不安,生怕有什麼地方出錯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沒想到,看到男朋友媽媽的第一眼,我所有的顧慮都放下來了。

她一見到我們,就親切地問我們路上累不累,然後很自然地接過我手上的行李。

雖然在外面做客,卻能感受到回到家的舒服。

飯桌上,男朋友爸媽主動挑起話題,分享了很多男朋友小時候的趣事,避免了大家自顧自吃飯沒話聊的尷尬。

吃完飯,我看男朋友爸媽起身開始收拾碗筷,我剛想順手把碗碟摞在一起,就被男朋友媽媽搶了過去。

她一邊轉身往廚房走,一邊嘴裡唸叨著“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坐著看電視就好啦。”

中間好幾次我都想走進廚房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忙,結果剛到廚房門口,就被勸了回來。

後來想想,那次去之前從網上記的注意事項其實都沒派上什麼用場。

只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的緊張和不安,但卻無法在相似的情境下完全適用。

因為其實第一次去見男朋友父母的底氣從來不是那些經驗和注意事項給我們的,

而是我們在去之前就已經對這份感情充滿信心。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見家長其實也是建立在這份信心的基礎上,我們對彼此的雙向考察。

對方從我們的言行舉止中感知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從對方的家庭氛圍和相處模式中進一步判斷這份感情能否得到更高的加成。

至於第一次見家長有哪些注意事項,我看過一個很好的答案:

“第一次去朋友家做客什麼樣就什麼樣,這樣的方式不應該對方是男朋友的父母而發生改變。”

第一次去好朋友家,對方做了一大桌菜招待我們,吃完飯幫忙洗洗碗也屬於正常的禮儀範疇。

所以同樣的場景,放在第一次見家長的情形裡,我想也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

但實際上,第一次去好朋友家,就算主動提出洗碗,也能預料到會被對方的父母客氣地攔下。

第一次去見另一半的父母也是一樣。

我們所有的預料和判斷其實都是建立在,對和男友的感情有充分把握的基礎上的。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第一次去男朋友家要不要主動洗碗?

我想,看待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並不在於要不要主動,

而在於就算主動去做,你也有把握相信男友會站出來和你一起分擔。

至少這份底氣,可以為我們減去很大一部分對婚後家務分配和家庭地位的擔憂。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在一起多久見家長比較合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