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一般人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不會改了脾氣:突破天性可能嗎?

《突破天性》這本書,內容特別詳實豐富,哈佛大學人格心理學這門課的教材。不但有趣,而且有料。反反覆覆讀了好多遍,拿這本書打底,再讀其他心理學書籍,感覺輕鬆多了。

全書的框架結構非常清晰:一共分為三大塊。

可以為“ 江山易改本性可可可移”這句話做深度解讀。

第一塊,講概念,提出核心論點

這一塊,一共有3章,講述了人格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人格建構,而利特爾則偏愛“個人建構”而不是“人格建構”,實在事出有因。

什麼是個人建構?簡而言之:就是你看待他人和自己的方式。個人建構決定我們的所作所為,所以,性格決定命運是有道理的。

一般人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不會改了脾氣:突破天性可能嗎?

恰恰在這個位置,利特爾提出了獨特的看法:他把個人建構(人格)的內容,進行了區分。一部分屬於人格當中的穩定特質,另外一部分屬於人格當中 的自由特質。當人們說,性格決定命運的時候,其實,指的是人格當中,比較穩固的部分。

之前的人格心理學,關注點基本都在人格當中的穩定特質上,而他們慣常使用的概念是:人格建構,而利特爾的關注點在自由特質,

所以,使用“個人建構”這個術語以示區別。

在《突破天性》這本書裡,突破性格的阻礙,其實還是在自由特質這一塊,因為穩固特質是無法改變的,最多隻能調整。在利特爾看來,如果可以做好計劃,然後孜孜以求不斷踐行,那麼,超越自我完全可能。

所以在開篇,作者開宗明義,直接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

你看重什麼,你就是什麼人,你追求什麼,你就是什麼人。人家說本性難移,利特爾卻說本性可移。

一般人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不會改了脾氣:突破天性可能嗎?

個人覺得,這不是顛覆,這是拓展和完善前人的研究。之前,人格心理學的焦點都在固定特質,而利特爾偏重自由特質。而每個人的人格建構當中,都有這兩種特質。

特別搞笑的一點,在這裡,利特爾連消帶打,順便把人格測試幽默了一下,其個性和俏皮躍然紙上。因為人格測試的核心在於人格當中的穩定特質,跟算命先生 的結論是一樣的:命運早就寫在我們一生當中了。

最後,利特爾提醒讀者:

個人建構是框架也是牢籠,我們應該以更加自由的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和自己。

第二塊,講人格建構的影響因素

這個部分,利特爾一共詳細分析了五大因素:情境,控制感,健康,創造力和環境。這五大因素當中,有很多令人訝異且打破直覺的小觀點,因為都是平行關係,所以,只挑亮點來講。

在第四章人格與情境當中,自我監控這個概念,發人深省。某乎上經常有人問,如何才能保持獨立思考?或者如何能夠深度思考,個人覺得,這個自我監控的觀點可以提供非常有趣的參考。

所謂的自我監控,就是對情境 的響應程度,不同的人格對環境的響應差異很大。

一種人是“變色龍”。他們在不同的情境當中,會做出不同的調整,對情境的響應程度很高,俗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們的原則就是:大多數人怎麼說怎麼做,我就怎麼說怎麼做,追隨大多數就是我的原則。

這種人的自我監控分數比較高,可以和環境融為一體,也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另外一種人是“傻憨憨”。他們基本只有一種面孔:本性展現,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同一個人。他們不大注意情境,就是不太注意場合,俗稱比較有“個性”,或者“情商低”。

利特爾把隨著情境改變的人,

叫做洋蔥

,剝了一層又一層,無論哪一層都不是真正的自我。而堅持本性的人,在利特爾眼中,

叫做鱷梨

,剝開層層適應和偽裝之後,有個堅固的核心。

好了,回到前面的問題:如何獨立思考?

對於洋蔥,這個問題有違自己的根本原則,因為獨立思考就意味著不去迎合大眾。對於鱷梨,人家根本沒有想過什麼獨立思考,就是本心本性的展現而已。

所以,這個問題對於鱷梨不是問題,這是洋蔥的困境。而一個人是洋蔥還是鱷梨,呃,好像是天生的。

當然,真正 的高手可以二者兼顧,但,這需要很深的修煉。

一般人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不會改了脾氣:突破天性可能嗎?

這裡有個好訊息是:控制感強的人容易感到幸福和快樂,也更容易成功。但是,這些人一旦喪失了控制感,結局比那些沒有控制感的人更糟。所以,虛幻的控制感有助於我們適應人生和命運。

若你打算幸福,制定計劃行動起來,比坐在那裡等,更有可能。所以,努力還是有用滴。

第六章講到健康問題。

其實,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如何,會直接以健康的方式呈現出來,非常直觀。舉例說,你的性格跟環境匹配,那麼,人生幸福順利的可能性很大,但,若是你的 性格與環境不匹配,那麼就會發生各種衝突和矛盾,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生病。

比如急性子周圍全是散漫的人,時間長了,急性子得了心臟病,進醫院了。再比如,若你天性活潑愛玩愛鬧,但咱們的儒家文化講究君子喜怒不形於色,更講究少年老成,於是你抑鬱了。

說白了,你的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決定了你的健康狀況。

一般人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不會改了脾氣:突破天性可能嗎?

第七章講創造力

,這一章的核心回答了一個某乎上十分流行的問題:為什麼懂得了這麼多大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這就是如何將想法觀點化為行動 的能力,這個轉化,基本攔住了80%的人。行動力不足,想法再完美都是妄念罷了。

這一章讓我想到了王陽明,特別佩服王陽明的一點,也就是他能夠把想法化為實際行動。有一次看到有人評論王陽明,說他是劇毒的雞湯,當時就笑了。

雞湯無非就是畫大餅,而王陽明的心學是有行動的,這是完全不同的層次,真是糟蹋王陽明。

知行合一,在利特爾這裡,就是創造力。喵君讀過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但是對《突破天性》情有獨鍾的原因,在於利特爾有實操,有行動。可以落地的東西,才是乾貨。

一般人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不會改了脾氣:突破天性可能嗎?

第八章主要講環境對人格的影響,印象不深,在此略過。

最後一塊,落腳點在個人計劃

還記得第一部分的起點嗎?個人建構。從個人建構出發,利特爾帶著讀者抵達的終點,就是個人計劃。孜孜不倦執行個人計劃 的結果,就得到成功與幸福。

第三部分的個人計劃,與前面的第一部分是呼應的。因為,人格特質是可以主動建構的,就像給自己的心靈搭一所房子,所以利特爾才把人格叫作個人建構。

既然人格建構像搭房子,那麼,怎麼搭就是關鍵,個人計劃就是搭房子之前的設計圖。

若是可以處理好人格當中,固定特質和自由特質的關係,那麼,個人計劃就可以順利出籠。但這個房子也不是想怎麼搭就怎麼搭,需要調整穩定特質,提高和完善自由特質。

如果,你還能落到地面實踐,並且孜孜以求,堅持終身,那麼,成功和幸福就是人格的終點。

利特爾在最後強調,研究人格只是起點,目的,不就是幫助大家獲得成功與幸福嗎? 我們問來問去的那三個核心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何處去,利特爾在《突破天性》這本書裡,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回答了一遍。

關注@王小喵讀書,你的支援很重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