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孔子說:“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就是說:“甯武子這個人,在政治清明的時候,就聰明;在政治昏暗的時候,就愚昧。他的聰明可以做到,他的愚昧卻是難以做到的。”

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

真正的聰明人,知道“聰明”的副作用,所以他們往往善於“守拙”。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守拙,不以言語勝人

一個人,有點才華並不難,難的是會運用自己的才華。

有的人,自恃有點才華,就喜歡以“伶牙俐齒”來與人爭辯。

他們常常能夠獲得勝利,並以此沾沾自喜。

這種行為,看似聰明,實則愚昧。

一個人,如果總是喜歡以言語勝人,讓自己光彩照人,卻令別人自慚形穢,那麼,時間久了,便會遭到眾人的厭惡。

如此,便是為自己今後的路,設定了障礙。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貪圖一時口舌之快,而讓今後的路障礙重重,怎能算得上是聰明呢?

有時候,面對沒有是非觀念的人,我們企圖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讓其改正錯誤。

認為只要我們言語勝了,便可以讓他們有所收斂。

可是結果如何呢?

我們縱使句句在理,令其無言以對,也往往不能令其悔過。

甚至,他們不但不會改錯,反而還會因“惱羞成怒”而變本加厲。

面對這樣的人,縱使言語勝了,又有何用呢?

真正的聰明人,善於隱藏自己的聰明,懂得沉默的智慧。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守拙,不鋒芒畢露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一個人,越有能力,就越要懂得“韜光養晦”。

有人問:“如果一味韜光養晦,那和沒有能力,又有何區別呢?”

其實,所謂的“韜光養晦”,並不是不去使用自己的能力,而是有選擇地去使用自己的能力。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

一個人的才華,不能肆意使用。

如果不分場合、不看形勢,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肆意炫耀自己的才華,必然會遭到一些人的忌恨。

如此,便會為自己招惹麻煩。

楊修屢屢識破曹操的用意,並且大肆宣揚,以誇耀自己的才華,結果為自己招來了禍患。

才華,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

真正的聰明人,能夠在最恰當的時機,展露自己的才華。

所以,他們雖展露才華,卻不會傷害到自己。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守拙,福不可享盡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人性的貪婪與愚蠢。

孟子說:“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智也。”

那麼,既然明辨是非之心,人人皆有,為何有的人卻不能明辨是非呢?

答案是:被貪慾所控制了。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一個人,一旦被貪慾所控制,就會變得“愚蠢”。

一個人對於物質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如果放縱內心的貪婪,那麼,就容易無視事物的發展規律,一味滿足自己的貪慾,最終掉入造物主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愚昧的人,用生命來追尋財物;明智的人,知曉財物的作用,是供養生命。如果損害生命來獲取財物,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真正的聰明人,都善於“守拙”

這世間的福,有兩種,一種看得見,一種看不見。

看得見的,是物質財富;看不見

,是德行。

一個人,如果拼命的佔有、掠奪,不斷地“損不足以奉有餘”,那麼,看得見的福氣是增加了,但是看不見的福氣,卻大大消耗了。

所謂“厚德載物”,一個人的德行一旦敗壞,他的財物,也將會隨之逝去。

福不享盡,“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既是一份善良,更是一份智慧。

願你我,都能做善於“守拙”的聰明人。

共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