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莊子曰:“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人是天生的群居動物,數萬年的進化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從一起狩獵、生活到如今形式多樣的群居,如家庭生活,同居宿友,聚會活動……

漸漸地,我們忘記了一個人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甚至很多人內心抗拒獨處。

社會的偏見會讓人認為獨處就是孤獨、交不到朋友、性格有缺陷的表現。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01

叔本華說:“智者,總是享受著自己的生命,享受著自己的閒暇時間。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總是害怕空閒,害怕空閒帶給自己的無聊,所以總是給自己找些低階趣味的遊戲,給自己一點暫時的快感。”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來消遣生活,各種娛樂場所、遊戲、某音、某寶、各種新科技等等。

生活被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填滿,很多朋友都有體會,只要開啟短影片APP,不知不覺,2、3個小時就過去了。

雖然短影片現在很火,但是我覺得實在浪費時間,偶爾刷一刷,放鬆心情可以。

但如果為了一時的滿足,而拖延本應該完成的任務,那就真的得不償失。

為什麼很多人害怕獨處?因為當自己一個人待著時,就不知道幹什麼。

為了滿足這種無聊感,就會選擇刷短影片、網購、打遊戲……。

我們的精神得到了短暫的滿足,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空虛和落寞。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02

《隅》中寫到:“不同的年齡階段,對生活狀態有著各自的體會。當四周瀰漫著無盡的喧囂,我們需要為內心,留一片棲息之地。”

習慣了熙攘的環境、熱鬧的人群,習慣了別人的陪伴,獨自一個人時,就不知所措。

我們一生都在旅行,來來往往的人,有的擦肩而過,有的會陪伴我們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暫時駐足停留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終點。

當他們到站時,我們都應該感謝他們的陪伴,然後繼續旅行,繼續遇見來來往往的人……

能永遠陪伴自己一生的只有自己,學會獨處,學會與心靈進行談話。

這是我們一生都要做的事情,畢竟人大多時候都是孤獨的。

在家,身邊有親人的呵護關心。在外,也有三三兩兩的好友相伴。

越是習慣了他人的陪伴,你離那個靈魂深處的自己就越來越遠。

有沒有那麼一個時刻:你身邊沒有任何人時,你突然感到失落,彷彿所有人都在注視著你。

你會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找點什麼來做。

你只是靠虛假的動作來掩飾你的孤單,給人營造:我並不孤獨的假象。

往往這樣的表現,才真正是一個人孤獨的可悲之處。

心靈的貧瘠無法支撐一個虛假的龐大外殼。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03

《蔡康永的情商課》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常聽人勸別人:你要把心開啟,卻從來沒聽過有人勸別人:你要把心關上。別忘了有時要選擇把內心的門關上,這是一種能力,說穿了,就是跟自己相處的能力。”

關掉手機,關掉電視,沒有約會,沒有陪伴。

去書店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去運動場跑步揮灑汗水,獨自去旅遊,去冥想,去感悟生活……

獨處的樂趣在於發現別具一格的生活,與眾不同的自己。

走過的路越多,你就越會發現,最好的人生,都藏在獨處時的靜謐時光裡。

外在的所有事物,不再是你唯一的慰藉。做自己生活的永動機。

會獨處的人,內心都是強大的,他們會跟自己談話,會反思、會改進。

即使處於喧鬧的人群,他們也能為內心的祥和找到一片憩息之所。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04

餘秋雨說:“在這喧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地方,用來安放靈魂。也許是一座安靜宅院,也許是一本無字經書,也許是一條迷津小路。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往,都是驛站。”

我是從大學開始養成真正獨處的習慣。

獨自坐在圖書館的一隅角落,看自己喜歡的文學是一天最棒的事。

體會每本書籍裡不一樣的世界,偶爾有陽光打下來,透過後院的樹木,稀稀疏疏照在身上,溫暖又舒適。

學校的晚飯都比較早,吃完飯,大家都在寢室追劇打遊戲來打發無聊的時間,我喜歡去操場上跑步,大汗淋漓的感覺真爽。

我並不是孤獨或者不合群,跟室友的關係處得很好。

只是在沒有她們的時候,我自己也能跟自己相處,找到自己的樂趣。

出來工作後,壓力越來越大,屬於自己的時間開始變少了。

每天加完班,下班之後,屬於自己的那一段時光是最幸福的。

我開始學習寫作,把因工作而丟下的書籍又重新拾起。

入睡前,我都會躺在床上反思自己對於以後的規劃,今天又做了些什麼,接下來如何打算。

到現在我也認為,一個跟自己都相處不好的人,很難跟別人打好關係。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05

周國平曾說:“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

大家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有的人是真忙,有的人只是看起來忙。

那些看起來忙的人,他們沒有真的在做自己本該完成的事情。

時代的發展,使我們越來越依靠從外在事物獲得精神寄託。

我們習慣了從這些事物上尋求安全感,導致獨處變得越來越難。

當我們所依賴的這一切離開片刻,我們馬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你越是沉迷這些,離真正的自己也越來越遠。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06

尼采說: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追求美好的事物,這沒有錯。

但你是否思考,然後問問自己:那個“更好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生活呢?

獨處讓我們更深層次去思考,最瞭解你的人是你自己。

有些東西除了你,別人身上永遠得不到答案。不斷反省,不斷完善,才能不斷成全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所思所想、對未來的追求也是不一樣的。

在幸福的終點,你要有自己到達的方式。

怎麼做?你自己才能給出答案。

尼采:一個不能夠獨處的人,往往說明不夠愛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