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假明白,真糊塗:大變將至我們知道嗎?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九部》(127)

《假明白,真糊塗》

我們人類最大的驕傲還不是創造了物質文明,我們認為我們認識了一切和可以解釋一切,這才是我們最大的自豪。我們認為我們知道的一切與其他的生物不可相提並論,每個人最大的自信就是他知道了很多。唯有蘇格拉底不這樣想,他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一無所知。我們知道些什麼?

假明白,真糊塗:大變將至我們知道嗎?

我們的確知道得太多太多。從宇宙數億年前的大爆炸起,到如今高掛在天上的太陽系、銀河系;從數億光年的廣大太空到微小的夸克、量子;從遠古洪荒到現代高科技、從原始共產社會到現代智慧社會、從單向思維到多向思維、從獸性的表現到人性的表達、從愛的需要到恨的存在……可以不誇張地說,數千年的知識積累和科學發現,我們的已知已經將人從頭到腳武裝至牙齒。人類總體來說,幾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我們最自信的就是我們的知識體系和思想能力,而現代資訊爆炸更是讓人的感知無處不至。我們不但知道了地球上的事,還知道了月亮、火星以及其他星球上的事。人類文明的標誌就是人們知道得更多,或者知道得更具體和更具想象力。可以說,該知道的我們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我們也知道了,人類數千年積累下來的知道,體量大到驚天動地,可能早已經超過了地球的體量。並且,我們的資訊儲存還在迅速增加,人的腦容量也在快速擴大,以便我們能裝載下更多的知道。

知道有什麼用?我們的生活就建立在知道上。按理說,我們知道得越多,生活就越明白,也就生活得越好。事實卻並不是這樣,這些知道只是加大了我們精神負載,加大了生活的體量,加大了生活的複雜度。這顯得極為怪異,我們知道得越多,資訊量越大,就反而越不清楚,認識就越不確定,事物就越模糊,行動就越不能確定。我們糊塗的來源恰恰是我們知道得太多,太多的知道擁擠在我們的思維空間,它們互相矛盾、互相沖突,並且佔據了我們的所有的認知,強烈地影響著我們做出的行為。

知道得太多,反而成了人的沉重負擔,因為人要消化、處理和儲存這些知道的資訊,要耗費多大的精力?要付出多少精神能量?並且,要將矛盾的資訊、觀念、思想……進行甄別、綜合及一系列內在化處理,這反而更容易讓人陷入困境。隨著人們知道得越多,人們憂鬱症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就是證明。我們的認識困難、選擇困難、行動困難就是因為知道得太多太複雜。矛盾資訊知道得太多不會消解矛盾,反而導致矛盾的產生與激化。這真令人意想不到,知道得越多反而是當今的陷阱,我們唏哩嘩啦全都掉了進去。

假明白,真糊塗:大變將至我們知道嗎?

知道的結果是明白,明白卻導致了糊塗,這邏輯不是匪夷所思嗎?大量的資訊讓我們知道,卻導致了我們更明顯的糊塗,比如,我們知道了生死觀念,卻更難面對生死;我們知道了存在的客觀性質,我們就更難理解客觀為什麼存在;我們知道了人與人競爭的倫理關係,我們就更加處理不了人與人的分歧;我們知道了人性的多面性,我們就更加不知該如何對待人性的存在;我們知道了矛盾的特性,我們就更不知道該持矛還是持盾……我們這才發現,我們知道這些都是無效的,我們僅僅是大量地知道了事物“是什麼?”,但我們仍然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我們不知道的這一切事實背後的“為什麼?”。

原來,我們的知道只不過是事物現象的堆積,問題堆積得多有什麼用?我們仍然無法有效地進入到“怎麼辦”。“是什麼”越多越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我們就更加貪婪地攫取資訊,用資訊的量來幫助“怎麼辦”。結果顯然無濟於事,問題越多“怎麼辦”越難。我們一直在事物是什麼和該怎麼辦之間糾結,我們對資訊背後的“為什麼”缺乏追究意識,也就是說,我們的知道背後是真正的不知道,這就是蘇格拉底所說的,“其實我們一無所知”。

我們習慣於知道事物的表象,不知道事物的本質;我們只習慣於知道事物的這一面,從不試圖知道事物的另一面。知道事物的這一面是我們需要去解決問題,數千年來我們就是這樣來認識、思考和作出行為的,知道是為我們所用準備的。然而,我們不知道事物還有另一面,那就是“為什麼”,這一面是不存在問題的,是不需要去解決問題的。所以我們一直都在試圖解決問題,卻從來不知道也不敢相信沒有問題。“為什麼”告訴我們的是,不存在問題,而不是怎麼去解決發生了的問題。

假明白,真糊塗:大變將至我們知道嗎?

人類數千年的智慧文明是在弄明白世界嗎?我們恰恰是在使自己更加糊塗,因為我們的思維邏輯是單向的、初級的和錯誤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正好是:“我們知道得越多,就更加一無所知”。(接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