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情感/ 正文

三十而已:一無所有的王漫妮,憑啥不要“有車有房”的體制男張志

張志在老家幫王漫妮安排了工作,正式上班那天,張志穿著一襲筆挺的西裝,出現在了王漫妮的樓下。

街坊鄰里見狀,紛紛探出頭巴望,甚至還打趣道:“小張主任真是細心的呀,怕妮妮不認路,還來接她,我們妮妮真的是有福氣啊!”

王漫妮一聽,臉立馬就紅了。

不是因為害羞而紅,反倒是因為尷尬而紅。自從成了張志的“緋聞女友”,王漫妮彷彿就生活在了聚光燈下。

雖然王漫妮也覺得張志很不錯,學歷高、工作體面,有車有房,是安穩度日的不二人選,但是一想到要嫁給張志,重複著柴米油鹽的無聊日子,王漫妮的心裡,就有種說不清的苦悶。

為什麼?

因為王漫妮見過外面的世界,而張志在她的眼中,實在是太不起眼了。

1。

在《三十而已》的三個姑娘中,只有王漫妮覺得在上海找不到歸屬感。

因為顧佳和鍾曉芹都已結婚,而且她們又都是上海人,既不用為住房擔心,也不用為未來發愁。

因為沒有歸屬感,所以王漫妮總想要在這個城市扎穩腳跟。她用一半的工資來租房子,用透支的方式按揭買名牌。當顧佳和鍾曉芹,都在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苦惱時,只有王漫妮,一個人計算著下個月的開銷。

王漫妮骨子裡是個倔強的人,她比鍾曉芹獨立、比顧佳豁得出去。所以,她固執地以為,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顧佳一般,白手起家,在上海擁有自己的大房子。

這世上沒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尤其是對於一個各方面條件還不錯的人來說,失敗的威力就更是摧枯拉朽般的。

王漫妮在上海待了8年,從一個基礎櫃員升到高階銷售,她累到腎炎昏倒,也甘之如飴。

為什麼?

三十而已:一無所有的王漫妮,憑啥不要“有車有房”的體制男張志

因為王漫妮見過大城市五彩斑斕的光,即便是隻做浮華的倒影,也不願戳破美夢的泡沫。可是,回到家鄉,遇到張志後,王漫妮卻發現自己的夢碎了。

張志告訴王漫妮,追求大城市的小資生活,其實就是一種腐蝕人心的浮誇。

他說:“在大城市,人越努力,就越不滿足。越不滿足的人,就越難得到幸福。你看看咱們這裡,所有人都不追求那些虛的東西,每個人都把他的注意力,放在如何過好自己的日子上。人為自己活著,這樣的日子,它難道不好嗎?”

為自己而活,為快樂而活,王漫妮看著眼前侃侃而談的張志,突然有些恍惚。

8年前,王漫妮剛到上海時,也是信誓旦旦地為了夢想而活,所以才努力地拼業績。

如今落敗而逃,回到安逸的故鄉,想找個合適的人結婚,王漫妮還敢說為了自己而活,為了快樂而活嗎?

慢慢地,王漫妮開始發現,在這裡,想要為了自己的快樂而活,好像真的很難。

所以,漫漫餘生,難道就要在苦悶中度過嗎?

2。

王漫妮很迷茫,於是走著走著,就走進了於伯的剪髮館。

於伯一輩子都沒有結婚,沒人知道為什麼,他也不想向任何人交代什麼。幾十年前,於伯從上海落寞而歸,然後就一個人開了間剪髮館,一守就守了一輩子。

王漫妮問於伯:“您一生未娶,後悔過嗎?”

於伯答:“沒結婚就後悔,那誰能保證結了婚就不後悔呢?都在人不在事,老拿自己沒有的跟別人有的對比,自己永遠不痛快。”

王漫妮若有所思,她接著問:“那為什麼到了三十歲,所有人都催你去結婚、生孩子、過日子呢?”

於伯笑了笑,“恐怕村裡的人自己都不明白,人為什麼要隨大流,怕你剩下,尤其是在咱們巴掌大的地方,誰也不想那麼顯眼,遭人議論。”

對大部分人來說,什麼年齡就該做什麼事,好像是一種社會規律。違背社會規律的人或事,就是另類,就是不孝。所以,人到30的王漫妮,如果還不結婚,那父母一定會很不開心。

可是,父母開心,自己也能開心嗎?

王漫妮看著之前同事,發過來的照片,覺得既新鮮又羨慕。

那一刻,她才發現,上海對她來說,不單單是奮鬥了8年卻無法紮根的城市,更是她對“自由”的一份美好執念。

在那裡,王漫妮不用為了任何人而活,也不必為了任何人的快樂而勉強自己。在那裡,她只需追著自己的目標,一路狂奔即可。

世人皆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讓別人快樂,自己可能就不會快樂。

張志對於父母來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丈夫人選。

他工作體面、穩定,人品好又體貼,王漫妮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遇到困難,張志都會想辦法幫她解決。與他結婚,王漫妮的後半生就可以無憂了。

但王漫妮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為什麼?

因為張志口中的“幸福”,與王漫妮心裡的“幸福”,是截然不同的。

3。

王漫妮心中的“幸福”,一直都是被物質裹挾的。她曾說過,沒有比梁正賢更好的男人了,因為他可以滿足王漫妮一切的物質需要。

相比王漫妮飄在半空中的“幸福”,張志口中的“幸福”,是落地的。

張志在南京取得碩士學位後,就滿腔抱負地回到了家鄉小鎮。他的希望是

“學有所專,學有所用,用自己的光和熱,把家鄉小鎮建設得人人富足、家家富裕。”

說起家鄉小鎮的文化和建設,張志的眼睛裡閃耀著光,因為他說“人不能忘本”;說到人與人之間的人情世故,張志說“以物易物”的人際交往模式,能拉近親戚之間的距離,因為他覺得只有相互往來,才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

可這些落在王漫妮的眼裡,卻是嫌棄。

王漫妮習慣了在上海獨來獨往的日子,習慣了喝上海的手衝咖啡、習慣了下班後去看全球各地在上海的展覽。

所以,她並不認同張志為了電影票,驅車幾公里去送人情;也並不能接受,自己被當作焦點一般,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議論的談資。

王漫妮不甘心,她不甘心自己回到家鄉小鎮,碌碌無為地安然一生,她想要再拼一拼,哪怕是輸了,也總好過下半生在後悔中惋惜。

三十而已:一無所有的王漫妮,憑啥不要“有車有房”的體制男張志

然而,王漫妮的這種想法,在家鄉小鎮人的眼裡卻是離經叛道的。在張志的眼裡,亦是不自量力的。

張志告訴王漫妮:“人拼來拼去,不就是為了有個好家。把日子過順當、過安逸嗎?你留在這裡,車子、房子都是現成的,工作穩定輕鬆、生活安逸自由。回上海三個字說著容易,但它卻意味著從頭開始,你已經年紀不小了,你拿什麼跟他們拼啊?”

這話說得難聽,卻現實得很。

王漫妮一畢業就去了上海,拼盡全力,也不過是個獨來獨往的“租客”。遇到梁正賢后,她以為自己苦盡甘來,終於可以在上海紮根了。卻不曾料想,

靠別人帶來的榮華,不過是夢幻泡影。

拼盡全力混了8年,都沒能留下,而立之年重新出發,又能有多少勝算呢?

想必王漫妮自己心裡也沒譜。

可人就是這樣,越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就越不想要,甚至越不懂得珍惜;而對於那些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即便是踮起腳尖,也想要摘上一摘。

最終,王漫妮還是離開了張志,離開了這個可以帶給她安穩的家鄉。

4。

很多人看完《三十而已》後,覺得體制男小張主任一定要娶王漫妮這段,是編劇對女性觀眾的討好。

因為沒錢也沒事業的王漫妮,在上海不過是個“櫃姐”,能被學歷高、工作體面的科級幹部張志看上,已經算是高攀了。

現實生活中,像張志這樣出身草根,又年輕有為的幹部,不可能放著領導家的女兒不娶,偏為了博王漫妮一笑而忙得上躥下跳。

但我卻覺得,張志一定要娶王漫妮,是出於對內心驕傲的堅守,和對過去自己的一種心理補償。

張志說,從大城市回來的人,身上都帶著一種“優越感”。王漫妮是這樣,他自己亦是一樣。

張志遇到王漫妮之前的上一段戀愛,是在南京讀研究生的時候。雖然電視劇裡沒有交代,但從張志眼光高、寧缺毋濫的行為來看,張志的上一任女朋友,應該是來自大城市的、與他能在精神層面上交流的姑娘。

張志畢業後也是去大城市看過的,但是出於種種原因,他還是選擇回到了家鄉。因為他說,“這個地方它能給人安全感。而且一個人,他也有權利選擇平凡而幸福地活著。”

拋開他為家鄉做的貢獻不說,單從這個選擇來看,對張志而言,“安穩”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所以他才放棄了在大城市天高任鳥飛、揮斥方遒的機會。

但張志畢竟也是去過大城市的,他心裡也是有自己的驕傲的。

回到家鄉後,張志雖然能適應小鎮的安穩、愜意,卻接受不了自己的另一半,是沒見識的小鎮婦女。因為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所以張志亦不會為了仕途,而去娶一個不愛的女人。

所以,張志相了很多次親,寧願單著,醉心於工作,也不願在愛情上妥協。直到見到王漫妮後,張志才確定這個人就是她了。

因為王漫妮就是他要找的人,不僅人長得漂亮,還見過天地。

接王漫妮第一天上班時,張志穿了一襲灰藍色的西裝。小鎮人都跟沒見過似的,誇讚張志的西裝好看,只有王漫妮,她的一襲職業裝和一雙高跟鞋,配得上這一套西裝革履。

與王漫妮走在一起後,所有人都對張志的眼光表示讚賞。張志覺得很有面子,也終於在內心深處,找到了某種心理補償。

所以,張志才決意要娶王漫妮。

但王漫妮卻說,“兩個不同路的人結婚了,會比一個人更寂寞。”因為她早就看透自己和張志是站在南北兩極的人,並不合適。

或許,對王漫妮而言,錯過張志,就真的意味著錯過了安穩和體面。但人各有志,王漫妮都不後悔,我們又憑什麼對她的人生指手畫腳呢?

三十而已:一無所有的王漫妮,憑啥不要“有車有房”的體制男張志

相關文章

頂部